学术投稿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李晶

关键词:导尿管, 尿路感染, 护理
摘要:总结本院247例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相关感染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导尿操作等。总结了相应护理措施,措施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管道留置时间等。认为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使尿路感染率降至低程度。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结了31例行分体式髌骨爪内固定术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认为分体式髌骨爪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科材料,固定牢固,对采用分体式髌骨爪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华;吕亚;张彩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CU患者分级监测与护士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ICU分级监测在护理分层管理中的意义。方法根据疾病危重程度,将ICU患者分为I、II、III级监测。运用患者分级监测与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的方法,对ICU患护进行管理并考核。结果结合患者分级监测与护士分层管理后,不良事件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较之前明显下降。结论实施分级监测结合护士分层使用的管理方法,可以在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患护比,使人力资源的调配更加合理。

    作者:窦方燕;董云春;王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纳吸棉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巧用

    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手术之一,出血为其术后主要并发症,也是护理观察的重点[1]。传统手术方法是扁桃体切除术后,经结扎及压迫止血,扁桃体窝暴露于外表,术后白膜脱落、进食不慎擦伤创面引发的出血风险较大[2]。去年本科发生扁桃体术后24 h、1周出血病例各2例,其中1例因出血量大,导致失血性休克。因此,本科2013年1月至10月对本科20例患者采用纳吸棉填塞扁桃体窝并缝合止血方法。该手术止血方法效果好,以上20例患者中未出现1例术后出血。

    作者:江建琴;张艺彬;姜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改进护理文件病情观察记录准确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护理文件书写中病情观察记录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实施步骤对科内护理文件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原因,对策拟定及实施。结果通过使用品管圈方法,使护理观察栏书写的准确性提升,圈员能力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中病情观察记录的准确性,提高了护理记录单合格率。

    作者:余笑纯;乔燕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期使用CPM机锻炼对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活动方案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术后2天内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临床表现,监测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第1~2天,观察组患者肢体温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2天,观察组踝上5 cm、髌下10 cm肢体周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髌上10 cm肢体周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天,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A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CPM机规律锻炼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降低DVT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张苏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结了8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护理及转归,特别是临床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康复指导。认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该类患者应特别注意用药、心理及康复等方面的指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饮食、用药、心理及精神等方面的调节,使该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尽量避免重症UC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浦菊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35例,出院后每周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比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护理满意度、脊髓损伤相关知识知晓率及ADL评分情况。结果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有效控制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ADL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院外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红群;刘晓娟;高利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外科门诊换药室巧用刀片拆线

    拆线是外科门诊换药室工作的一部分,传统方法是使用线剪,但由于剪刀尖端较厚,需将线结提起,使埋在皮肤中的缝线露出一部分才能剪断缝线,患者疼痛感较强。有些手指、面部的伤口缝线细小,针间距短,也给拆线增加了困难。而且本院换药室所有器械均为纸塑单包装,消毒成本高,加之剪刀损毁率高,使用一小段时间后即出现刃口磨损,无法继续使用,补充新器械则增加科室支出。使用手术刀片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岳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造口护肤粉联合多爱敷超薄敷料在张力性水泡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造口护肤粉联合多爱敷超薄敷料在张力性水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胸腹部手术和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绷带加压包扎发生张力性水泡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常规采用络合碘消毒处理,实验组使用造口护肤粉联合多爱敷超薄敷料处理,观察两组水泡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情况好(P<0.01),疼痛感轻(P<0.01)。结论造口护肤粉联合多爱敷超薄敷料在张力性水泡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卫平;杨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流行性腮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干预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注射用磷霉素钠存在配伍禁忌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笔者发现泮托拉唑钠与注射用磷霉素钠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诊断“肺部感染”。遵医嘱给予泮托拉唑钠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和注射用磷霉素钠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两药接触后,在茂菲氏管内立刻出现了白色混浊物,当时立即给予更换输液器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石亚娜;朱文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肠造口术后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

    总结了58例肠造口术后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的体会,包括电话随访、开展造口患者联谊会、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健康教育。认为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患者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作者:林渲果;蒋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例幼儿指尖离断的术后护理

    幼儿指尖离断为幼儿期常见的意外事故,由于患儿年龄小,护理难度大,故掌握好良好的护理方法对于再植的成功非常重要。本院收治了2例幼儿指尖离断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董雨青;田献;潘希贵;管同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量化考核在门诊输液应用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量化考核在门诊静脉输液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制定护理基本技能和护理综合素质考核的项目和标准以及相关的具体细则。结果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减少了护理缺陷及护理纠纷(自2008年12月实施量化考核至2013年底,本所门诊输液量为182366人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在98.5%,患者表扬信增加了14倍,受各项奖励共51人次,受各项处罚共11人次)。结论量化考核是一种有依有据、公平公正、高效高能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祝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士对H7N9流感知识及相关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本院护士对H7N9流感季节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5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H7N9流感知识知晓率达90%,健康行为实践率达82%。结论护士基本掌握H7N9流感知识和防护措施,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和积极的行为预防和面对H7N9。

    作者:林灵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塑料便盆防刮伤的技巧

    众所周知,塑料便盆有着经济实惠、使用简便、易于清洗等优点,在医院患者当中被广泛使用。但是也常常由于患者过于肥胖、肢体活动障碍或者患者家属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过多例患者被刮伤事件。市场上防刮伤的新型便盆较少见,购买困难或价格较贵。因此,笔者根据临床护理经验,采用患者内裤为便盆“穿”上自制保护套(如图所示),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唐杰梅;朱紫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对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护理的指导价值

    总结了29例共行46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包括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穿刺部位观察,尿量、肾功能监测及饮食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和出院健康教育。认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可评估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指导患者术后护理,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董云;林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边远山区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边远山区的应用与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实施优质护理试点科室住院治疗的患者500例作为实验组,普通科室住院治疗的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住院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都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切实提升了住院患者满意度,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董群凤;刘凌燕;陈天燕;郭发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足底露出克氏针对下肢远端皮瓣创面修复的效果

    总结了20例利用足底露出的克氏针在下肢远端皮瓣修复创面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利用足底露出的克氏针使皮瓣区域血管蒂悬空。认为该种方法可有效地预防下肢远端皮瓣术后皮瓣或血管蒂容易受压的问题,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及增加术肢的舒适度。

    作者:梁丽芬;黎丕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诊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探讨了急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并给予应对策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应对策略主要包括情绪管理、增加社会支持、改善从业环境等。认为针对急诊护士职业倦怠,应进行人性化管理,促进急诊护士的心身健康,改善护理管理工作。

    作者:潘国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