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茹;戴婵;李艳
目的:探讨系统营养干预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患者能量摄入的影响。方法以内二科住院的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营养指导,实验组在常规营养指导的基础上给予系统营养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测量血糖、调查患者能量摄入情况。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血糖和每日摄入总能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营养干预能够减少患者每日摄入总能量,降低患者血糖。
作者:张友玲;丁小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39例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加强饮食、药物管理。认为临床中需密切监测抗凝强度,做好宣教与指导,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侯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用单盲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从入院开始,迟不超过24 h进行功能再学习方法(MRP)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肢体康复效果。结果经过10、20、30天康复训练后,2组病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病人的运动功能均明显好转。但实验组更明显,两组的患肢肌力、身体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不仅可防止关节肌肉萎缩,而且能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的活动能力,减少后遗症和致残率,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玉方;陈芳;陈选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1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指导及宣教、术后病情观察、饮食以及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等。认为手术期间的精细护理可使患者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丹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配合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20例自愿要求做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A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护理,记录产妇镇痛时,鞘内给药0、10、30、60、90 min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记录两组产妇产程、缩宫素使用、分娩期间中转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24 h内,阴道血量超过500 ml)及镇痛后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鞘内给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降低,尤其是鞘内给药60 min后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30%、B组70.5%;A组中转剖宫10%、B组中转剖宫25%;A组出现皮肤瘙痒21例(占35%), B组出现皮肤瘙痒48例(占60%)。两组比较,产妇缩宫素使用率、中转剖宫及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配合心理护理能极大地提高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改善产力,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产妇不良反应,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林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综述了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主要包括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机械性静脉炎、感染、静脉血栓和局部过敏性皮炎等6个方面。PICC在临床使用中,优点很多,但越来越多的并发症也相继出现,研究针对不同并发症的处理对策是临床必须继续探讨的问题。
作者:邱昊;彭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9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痛、避免急性期劳力、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等。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发生。
作者:张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及京万红药膏联合使用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家庭病床科32例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25处)和对照组16例(22处)。对照组采用碘伏加珍珠末进行治疗,观察组局部消毒后将复方京万红药膏及红霉素软膏均匀涂于疮面,用无菌纱布包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优于对照组的72.7%(χ2=5.000,P=0.025)。结论采用红霉素及京万红药膏联合治疗压疮,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彩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青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因对多数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球菌、放线菌、螺旋体等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其效果好、见效快,且价格低廉,因此作为基层医院应用较广泛。青霉素类药物容易导致过敏性休克,中国药典明确规定[1],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高可达5%~10%;青霉素过敏反应包括速发型及迟发型过敏反应。速发型过敏反应多在皮肤过敏试验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即出现过敏反应,有时甚至呈闪电式的反应;迟发型过敏性反应指少数病人在做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后,使用青霉素24~48 h后发生的过敏性反应[2]。速发型过敏反应易被大家重视,而迟发型过敏性反应则易被忽略。2010年12月5日本院收治1例青霉素迟发型过敏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5d后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的人格特征及差异,为医学院校、医院对实习护生和刚参加工作的新护士进行相关培训、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某三甲医院实习的9所大专、本科院校的全体实习护生,发放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将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作比较。结果实习护生较20~29岁年龄段的全国常模更外向、情绪更稳定;大专实习护生较本科实习护生更善于掩饰;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更外向;在性别、是否喜欢和愿意从事护理行业方面实习护生的人格特征无差异。结论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可根据实习护生人格特征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
作者:彭雪茹;戴婵;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DCA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持续氧疗中氧管脱管率中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持续氧疗患者输氧过程采用计划-实施-检查-质量改进方法。结果从2013年3月~2013年10月,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使氧管脱管率≤2.0%,改进有效。结论 PDCA循环在护理工作中有利于工作目标的完成,使工作有规律地运行;能科学地安排工作内容,提高工作质量和护理效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杨丹;徐玉兰;韩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量化考核在门诊静脉输液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制定护理基本技能和护理综合素质考核的项目和标准以及相关的具体细则。结果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减少了护理缺陷及护理纠纷(自2008年12月实施量化考核至2013年底,本所门诊输液量为182366人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在98.5%,患者表扬信增加了14倍,受各项奖励共51人次,受各项处罚共11人次)。结论量化考核是一种有依有据、公平公正、高效高能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祝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将个性化信息支持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本院2013年5月~12月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信息支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时、出院1个月后的负性情绪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基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负性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个性化信息支持能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发生率,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作者:刘海燕;龚凤翔;邓爱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和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认为手术室护士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临床技能。医护之间默契熟练的配合,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东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颅锁骨发育不全又名遗传性颅锁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先天性膜性骨骨化不全,尤其是颅顶骨与锁骨发育障碍性疾病[1]。国外1765年Morand首例报道,近年国内亦见少数病例报告,常为遗传性发育障碍,半数以上有家族史[2]。致病基因已证实称“RUNX2位”,在第6染色体P21上,控制成骨细胞特殊转录因子基因突变,影响范围包括头骨骨化慢,骨缝密合极慢,可能到4岁才慢慢骨化一直到成年还未完成,发生率约1/1000000[3]。肺炎伴呼吸衰竭直接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合并颅、锁骨发育不全更增加了治疗护理的难度,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早期治疗,则可有效地挽救患儿生命。
作者:罗荣琼;李秀春;夏佳;唐艳;刘青青;潘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了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51例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术后创面出血的共12例,发生率为1.04%。包括术后颈前静脉出血者3例,甲状腺包块摘除术后甲状腺残面出血3例,颈前肌群出血4例,甲状腺上动脉出血1例,皮下血肿1例,所有病例经及时治疗处理或再手术止血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死亡。认为引起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血管结扎不牢固、漏扎出血血管、引流不畅、凝血功能障碍等。故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水平,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嘱患者减少颈部活动等,以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江世芳;王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留置胃管患者误吸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方法通过组建“清清圈”,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订与实施对策和效果评价,充分运用科学管理工具指导完成圈组活动。结果活动前后老年留置胃管患者误吸发生率比较,χ2=44.298,P<0.001;活动后,由体位不正确或更换体位的时间不正确、鼻饲方法不正确、留置深度不合适、胃管位置变更引起误吸发生率降低,圈员素质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老年留置胃管患者的管理,不仅降低误吸发生率,且增强圈组成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
作者:龚放华;杨燕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氧气驱动、压缩空气泵驱动、超声雾化驱动)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15 min后大呼气流速(PEF)均有提高,其中压缩空气泵驱动治疗组临床症状及PEF改善率优于其余两组。结论三种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对哮喘患者均具有良好疗效,其中压缩空气泵驱动雾化疗效佳。
作者:陆梅;周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手术之一,出血为其术后主要并发症,也是护理观察的重点[1]。传统手术方法是扁桃体切除术后,经结扎及压迫止血,扁桃体窝暴露于外表,术后白膜脱落、进食不慎擦伤创面引发的出血风险较大[2]。去年本科发生扁桃体术后24 h、1周出血病例各2例,其中1例因出血量大,导致失血性休克。因此,本科2013年1月至10月对本科20例患者采用纳吸棉填塞扁桃体窝并缝合止血方法。该手术止血方法效果好,以上20例患者中未出现1例术后出血。
作者:江建琴;张艺彬;姜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边远山区的应用与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实施优质护理试点科室住院治疗的患者500例作为实验组,普通科室住院治疗的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住院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都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切实提升了住院患者满意度,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董群凤;刘凌燕;陈天燕;郭发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