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开宪;顾复生;蒋志嘉
1997年4月-2002年2月,我部收治冠心病心绞痛5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59例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1],具有可靠的劳累性心绞痛病史,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病程在3个月以上,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静息时心电图可正常,心绞痛发作时可见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心电图平板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作者:纪振钢;张梦梓;杨柳 刊期: 2002年第33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16岁,学生.主因四肢活动受限,胸闷、憋气4天,进行性呼吸困难1天入院,根据病史及体征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入科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上机后出现心率加快,继之出现心室纤颤,床旁医师立即给予心前区叩击1次,心电监护显示心律转为窦性心律,以后未再出现心律失常.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出院.
作者:夏红杰;王立祥 刊期: 2002年第33期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来说,选择有效的化疗方案,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的主要方法.我科自1997年5月-1999年5月采用紫杉醇联合异环磷酰胺(TI)方案治疗晚期NSCLC患者4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京;胡健;田锋;蔡执敏 刊期: 2002年第33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综合征,尽管传统的抗血小板、抗凝及硝酸盐类治疗使大部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病情得以稳定,但仍有一部分病例缺血症状控制不满意,我们从1998年至目前,对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例在上述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康克)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那开宪;余平;马文昶 刊期: 2002年第33期
中医微观研究是指借助于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从人体的不同层次和水平(系统、器官、细胞、亚细胞、分子等)对证候在结构、代谢、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达到阐释证候机理和指导临床辨证的目的.
作者:朱泉;赖世隆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睑板腺囊肿是临床中常见的睑腺病,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壮年.目前主要是采取手术切除.对于婴幼儿、多发性及复发性睑板腺囊肿,我们采用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解成志;段亚东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物理治疗的病人,多数是病情相对稳定的慢性病人,由于病程长,治疗效果不巩固,他们渴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病情和病因、护理措施、保健知识等情况;有一定数量的病人,由于缺乏保健知识和卫生常识,引起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理疗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我们在理疗工作中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的宣传工作,现在总结如下.
作者:付莹军;李丽;孙光瑞;于海灵 刊期: 2002年第33期
我院在收治偏瘫病人时,发现半数以上患者在坐位时患侧上肢肩关节肩峰出现凹陷(1×0.5cm左右),临床上称之为肩关节半脱位,随时间的迁移,患侧上肢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发热与胀痛,但指压多无凹陷,称为肩手综合征.
作者:姜涛;张文;孙芳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过程中,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与bax、bc1-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宫颈癌病人20例为实验对象,搜集分割放疗前后宫颈癌组织标本,用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1-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在宫颈癌放疗前后,细胞凋亡阳性率和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25%和0.11%、75%和2.8%,放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01);②放疗后bax蛋白显著增加;bc1-2蛋白无显著变化.③放疗后,bax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有意义的相关性变化.结论:宫颈癌放射治疗诱导了细胞凋亡的发生,并与凋亡调节基因bax的改变呈直接相关性.
作者:董广璐;张淑云;刘伟;邢丽娜 刊期: 2002年第33期
Dyna-lok钛钢板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新型治疗腰椎滑脱、腰椎骨折、肿瘤切除术后及脊柱截骨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钢板、椎弓根螺钉系统.我院从1999年4月-12月应用该系统治疗腰椎滑脱14例,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王吉兴;金大地;江建明;陈建庭;瞿东滨 刊期: 2002年第33期
聚维酮碘是高分子聚乙烯呲咯烷酮与碘的络合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几乎无刺激、无过敏性、低毒且颜色易洗脱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国药典(2000版)收载剂型为溶液剂、软剂、栓剂.近年来,关于聚维酮碘的剂型研究发展迅速,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忠忠 刊期: 2002年第33期
利培酮属于非典型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大量文献报道对急性期病程短的病人有一定的疗效.为进一步探讨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刘志服;于希洋;马连华 刊期: 2002年第33期
我科1991年-2001年10年中共做眼底造影448例,其中男268例,女180例,共计567眼.年龄16 67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玉珍 刊期: 2002年第33期
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它一方面要求具备很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一方面要求具有相当的实践时间.只有将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并在时间中不断积累巩固,才能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为今后成为一名很好的医生打下牢固的基础.
作者:王瑶;卓婕;王雪;王虹 刊期: 2002年第33期
患者,男,74岁,反复胸闷、气短5年,心悸1年,咳嗽、咳痰半月入院.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糖尿病病史19年,12年前发现尿蛋白及管型尿.查体T 36.4℃,P 86次/min,R 20次/min,BP 160/100mmHg,神志清楚,呼吸平稳,无贫血貌,双肺散在干、湿哕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4次/min,律整,心尖部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双下肢轻度指压痕.
作者:王艳璇;姜洋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现将我院胃镜室在2001年8月-2002年4月发现的12例大肠黑变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于2001年8月-2002年4月共行肠镜检查258例,发现病人12例(4.6%),其中男7例(58%),女5例(42%).
作者:刘钊;姜希林;赵华妹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测定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取306份外周血清,分别检测HBV免疫学指标和用FQ-PCR法定量检测HBV-DNA含量,通过比较HBV-DNA含量与各种免疫学指标间的相关性,评价FQ-PCR法定量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结果:根据HBV五项免疫学指标的结果可将306份实验血清分为6组,按指数统计的HBV-DNA含量在各组中的分布及阳性(HBV-DNA含量≥102拷贝/ml)率明显不同:第1组(大三阳)121份,HBV-DNA阳性率97.5%,且以HBV-DNA≥106拷贝/ml为主,占75.2%;第2组(小三阳)118份,HBV-DNA阳性率83.9%,以102-101拷贝/ml为主,占60.2%;第3-6组HBsAg、HBeAg均阴性,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28.6%、73%、60%,但HBV-DNA含量均≥101拷贝/ml.经统计学X2检验,HBV-DNA阳性率在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数级范围HBV-DNA百分率(%)在1组和 2组、1组利其他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FQ-FCR技术检测血清HBV-DNA,可以反映乙肝病毒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复制水平,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及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药物疗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淑云;杜博;刘伟;范业君;谷鸿喜 刊期: 2002年第33期
外科学中周围血管疾病的篇幅不算少,有概论、周围血管损伤、动脉疾病、静脉疾病、动静脉瘘和下肢淋巴水肿.但因一般仅有两学时,所以授课内容大为受限.实际教学中仅把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作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一带而过,这样也不符合临床需要.
作者:苑超 刊期: 2002年第33期
突发性耳聋,简称暴聋,是一种较常见的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以冬季多见,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1].我院于1999年5月-2001年12月对20例临床确诊的突发性耳聋采用早期应用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淑敏 刊期: 2002年第33期
无创机械通气适合COPD患者长期、反复治疗的需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现将我院使用BiPAP治疗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玲妹;张颖;孙京晶 刊期: 2002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