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凤
医疗不良事件已成为世界性问题<'[1]>,严重威胁着患者安全,护理不良事件占医疗不良事件的40%<'[2]>.根据美国医学会调查结果显示<'[3]>,向更加安全医疗体系转变的大挑战是改变医院患者的安全文化.员工在发现系统的安全隐患及自己或别人出现了失误之后,采取主动报告还是隐瞒的态度,反映了一个医院安全文化水平.
作者:刘玉娥;张平;邓爱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法对新生儿喂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足月新生儿9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母乳喂养方法,观察组对母乳喂养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的喂养质量.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内分泌状况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身高、体重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质量,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黄素兰;何少玲;张春丽;钟丽晖;何风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预防维生素K<,1>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方法 对近2年应用维生素K<,1>引起不良反应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再次使用比初次使用发生机率高,输液中比刚输液、输液后发生机率高,并且临床症状以类似输液反应和过敏性皮疹为主,分别占48.07%、19.23%.结论 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多方面,但认为维生素K<,1>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与给药途径及速度有关.采取综合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双群;谢艳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总责任护士岗位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实施体会,主要包括总责任护士岗位的意义、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发展前景.认为设立总责任护士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护患沟通及传统宣教方式,保证了良好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克丽;何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32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2组比较,护理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1);在治疗效果方面,护理干预组出院3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作者:陈红艳;全秋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回顾分析12例皮肤炭疽爆发疫情患者的救治护理.包括及时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患者;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教育农牧民不食用病死牲畜肉.认为严格、及时的对炭疽爆发疫情进行救治护理,可以缓解疫情扩散,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唐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电话随访对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抽取本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农村高血压患者40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进行每月定期电话随访,对照组进行每半年门诊随访,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性和治疗依从性(CPAT).结果 2组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比例以及治疗依从性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期电话随访能够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吴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35例腹膜透析患者的出院指导,包括对患者进行评估、规范化培训、考核、出院前准备及心理疏导.认为腹膜透析出院前健康指导对减少腹膜透析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华玲红;姚宇游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液留置部位对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需持续静脉输注的心脏内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前臂静脉)和对照组(手背浅静脉),各50例.观察2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并发症较少(p<0.01).结论 老年心血管患者选择前臂静脉留置针持续静脉输注安全、有效.
作者:王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本院1000例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包括下肢静脉血栓、腹胀、咽喉部不适、肩背酸痛或不适、恶心呕吐和穿刺口愈口不良.经精心的观察与护理,全部治愈顺利出院.认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预防或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并发症的危害.
作者:史金如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催醒实施的疗效.方法 2010年4月~9月本科收治60例昏迷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单数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双数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加音乐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清醒时间.结果 通过治疗,对照组清醒患者13例(43.3%),改善14例(46.7%),无效3例(10%);治疗组清醒患者21例(70%),改善7例(23.3%),无效2例(6.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治疗,对照组10d后清醒3例(23.1%).20d后清醒4例(30.7%),30d后清醒6例(46.2%);治疗组10d后清醒8例(38.1%),20d后清醒8例(38.1%),30d后清醒5例(23.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音乐疗法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具有一定催醒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春瑞;王红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颅内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术前针对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原因进行防护;加强术后护理,监护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等.认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加强术前、术后各项护理措施及预防并发症,可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瑞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38例颈深上部神经鞘瘤惠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护理体会,包括生命体征观察、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切口护理、脑脊液观察、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等非手术保守治疗.认为颈深上部神经鞘瘤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应引起医护人员重视,严密观察,及早处理和精心护理有利于预后.
作者:齐秀丽;肖艳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38例快速性房颤患者静脉注射伊布利特的疗效和护理措施,包括转复成功率、不良反应、给药前的心理护理及准备、给药中的监测及用药后的护理.认为对快速性房颤患者,伊布利特是相对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之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做好相应的护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卫萍;裘文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措施.包括在输尿管镜下行钬激光碎石及围手术期护理.认为术前充分准备和必要的心理护理为手术成功奠定了基础,术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肖传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40例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技术、饮食、运动等系统护理,比较治疗前后40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结果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系统护理.血糖控制达标,大幅降低了糖尿病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
作者:贾静;张具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割宫产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剖宫产术后患者200例,2组年龄及孕产次无差异性.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剖宫产前后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剖宫产前后接受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指导及健康教育、剖宫产术后当天按要求做凯格尔运动、出院前1天由护理组长再次评估患者行盆底肌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及进一步指导在家坚持盆底功能的康复锻炼,嘱咐产后42d回院由专科医生采用生物反馈技术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个月后由专科医生应用阴道指诊法进行盆底肌张力检查,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剖宫产术后8h恢复肛门排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半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盆底PC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发生盆底障碍性疾病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剖宫产术后患者接受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的指导及健康教育及坚持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有效预防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
作者:林燕芬;郑婉文;翁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急救护理的体会.回顾性分析52例急诊患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按压人中、合谷穴等,及时给予镇静、解痉药物,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紧急处理.52例患儿中经紧急处理后惊厥停止而继续治疗并痊愈的有47例;紧急处理后惊厥症状减轻有5例.高热惊厥患儿大多数突然发病,病情较危急,认为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方法,严密观察病情是婴幼儿高热惊厥急救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玉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位排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利用前倾坐位、高枕右侧卧位、半坐卧位,并结合呼吸道湿化、雾化、拍背等措施对15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排痰,比较3种体位的排痰效果.结果 大多数患者排痰效果满意,大大降低了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碱失调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体位排痰对提高氧疗、药物效果和改善肺功能、预防并发症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苏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急救物品管理进行量化管理,提高护理应急管理水平.方法 利用计算机Excel系统进行急救物品管理的量化评价,同时借鉴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10步持续质量改进流程模式,结合医院实际,对急救物品管理实行量化管理,做到持续改进.结果 2005年至2010年本院急救物品管理质量达标率均为100%.结论 急救物品管理在实行量化管理的6年,急救物品管理水平处于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轨道,它不失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作者:卢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