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气胸148例临床分析

段绪伟

关键词:
摘要:自发性气胸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严重并发症,容易与原发病混淆以致延误诊断.为了探索其临床特征,积极救治,现将我院从1988年1月-1998年1月收治的COPD继发性气胸148例分析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出血及出血术后脑梗死37例分析

    脑出血及出血术后脑梗死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对我科近年来收治脑出血及术后脑梗死病人37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高山;邱雷;安向阳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管理新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有研究表明:当血清白蛋白从40g/L以上下降至30-35g/L时,每年的相对死亡率增加近5倍[2].各种资料表明大部分血透患者确实存在营养不良,并且这种营养不良与患者的膳食摄入、EPO的使用、透析是否充分及透析膜生物相溶性密切相关.因此,科学合理地调整营养水平,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饮食管理综述如下.

    作者:麦俏丽;肖观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静滴磷钠霉素致发热、全身不适1例

    患者,女,52岁,因鼻出血收入院,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无心、肺、肝肾疾病史,有高血压病史15年.查血、尿常规,肝功、心电图、胸透均正常.BP180/120mmHg,T:36.5℃,间断鼻出血4天,每次出血量约50ml.因鼻出血无法止血而急诊入院.全身情况差,自觉头痛,头晕.当时给鼻腔填塞止血.

    作者:李明;陈玉萍;朱桂英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多发性肌炎误诊为肝炎1例报告

    多发性肌炎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一种,国外大量研究认为,免疫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1].有人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2,3].其特点是髋周、肩周、颈咽部肌群进行性无力.实验室检查,99%患者有酶升高.肌炎的急性期肌酶谱升高,提示肌肉受损分解,病情好转后下降.现将多发性肌炎血清转氨酶升高误诊为肝炎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荣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术

    我院自1999年12月-2002年4月共行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熊健;汤服民;蔡振杰;罗运成;王留江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一氧化氮供体-硝酸甘油对妊高征胎儿血供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对妊高征(PIH)进行大量试验和研究,认为一氧化氮(NO)减少,是PIH发病中的重要环节.我们用NO供体硝酸甘油,通过弥补PIH体内NO含量不足,达到降压目的,这已被临床实践所证实[1],但母血动力学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胎儿动力学的变化,我们做了如下观察.

    作者:李肖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出院健康教育

    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心肌梗死的急性期病死率大大下降.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出院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恢复工作能力及有效地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

    作者:李凤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儿童伤寒病的健康教育

    我科从2000年4月-2001年10月共收治伤寒病19例,对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别群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一次剂量的头孢唑啉钠预防伤口感染的作用探讨

    近些年来,广泛开展了聚丙烯网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为了解在这一移植物置入的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作用,我们对1998年9月-2001年7月间在我院施行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伟中;翟立斌;赵勇;万保冬;吴非;李明晖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护理工作

    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1300例,其中窒息99例,均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1],新生儿窒息情况见表1.

    作者:段宝珍;丁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静脉辅用咪唑安定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阻滞为不完善麻醉,术中常用辅助药,苯二氮卓类药即为选择之一.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焦虑、镇静、催眠及顺行性遗忘作用.现将咪唑安定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较好的消除患者入院后紧张、恐惧心理及术中牵拉反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云;张毅;罗义骏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外科急症体格检查致病情危重的原因分析

    创伤和突发疾病,使伤员或病人骤然处于应激和危重状态.即使进行常规查体,也潜在一定风险,1989年12月-2000年12月在本院首诊的外科急症患者998例,其中6例(占0.6%)在查体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旭娟;王保卫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引起核黄疸而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以往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常用药物疗法.近年我科在药疗同时,采用蓝光照射辅助疗法,可明显缩短病程,退黄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董玉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混合脐血浆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我们从1999年起应用混合脐血浆治疗因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200余例,并对1999年10月-2001年11月的200例患者应用后的效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石虹;于秀艳;高海燕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前列腺术后不稳定膀胱治疗体会

    前列腺开放手术的病人术后常并发膀胱不稳定,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我院1996年3月-1999年12月通过口服稳定膀胱药物,配合使用硬膜外腔注射镇痛药及膀胱内灌注局麻药的方法,共治疗前列腺术后不稳定膀胱病人31例,体会如下.

    作者:邵继才;丁春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黄芪注射液配合西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本文收集整理2000年1月-2002年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32例,62例单纯应用西医治疗,7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2组进行对比,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群元;王雪英;吉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CYP2C19和CYP2C9等位基因在中国人群中多态性分布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CYP2C19)和CYP2C9在中国人群中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影响上述基因多态性的因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PCR-DHPLC)技术分析了150例癫痫患者CYP2C19外显子4(*3)、外显5(*2)和CYP2C9外显子7(*3)的等位基因变异,观察这二种基因多态性在癫痫患者中分布的特征.结果:150例癫痫患者CYP2C19*3、CYP2C19*2和CYP2C9*3均为野生型的发生率为38.7%,CYP2C19*2、CYP2C19*3和CYP2C9*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3%、5.3%和7.3%.CYP2C19*2和CYP2C19*3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存在性别之间的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P<0.05、P<0.01;而CYP2C9*3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不存在性别之间的显著差异.CYP2C19基因型存在性别之间的显著差异,P<0.01.存在CYP2C9*3等位基因多态性的个体一定出现CYP2C19*2的等位基因多态性.结论:性别因素可能对CYP2C19酶的活性产生影响,应用同时经CYP2C9和CYP2C19代谢的药物时,需进行基因型测定.

    作者:黄越;丁晖;王维治;陈彪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与护理

    就我院1990年8月-1999年5月收治的4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吴冬云;张文龙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心肌肌钙蛋白T与心血管病

    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心肌细胞肌钙蛋白复合物的亚单位.心肌细胞受损时,cTnT释放入血液,其浓度与心肌损伤程度紧密联系[1].cTnT与心肌细胞损伤的传统生化指标CK-MB相比,cTnT有以下几个优点:cTnT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于骨骼肌成分[2],对心肌损伤有极高的特异性,Katus等[3]创建的一步夹心免疫测定法几乎无交叉反应(0.5%).心肌细胞内cTnT有约6%的游离胞浆成分,余为结构成分[4].当心肌因可逆性缺血发生损伤时,首先细胞膜的完整性破坏,胞浆成分渗漏到血液中,比CK-MB在血中出现的时间稍早,约2-3h血液中即可检出[5,6],随后随着心肌纤维的降解,其结构成分释放入血,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2-24h的检出率几乎达到100%[5,6],并且可持续达3周之久[4].故cTnT对心肌损伤有极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cTnT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于影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ACEI改善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essentialhypertension,EH)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代谢紊乱关系密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血压增高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除了降血压外,对糖、脂代谢应有改善作用.据报道降压药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n-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有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作用.本文就ACEI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干预作用作一探讨.

    作者:梅保忠;李青山;裴红霞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