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旭娟;王保卫
我院自1999年12月-2002年4月共行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熊健;汤服民;蔡振杰;罗运成;王留江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本实验旨在比较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正常人群的差异,以了解细胞免疫功能对肿瘤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活性进行检测,并测定了部分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的差别.结果:肿瘤患者二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D3、CD4阳性细胞数减少,CD8数增加,Th/Ts比例下降或倒置.结论:肿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或功能缺陷.
作者:齐红;单征;刘玉侠;王英丽;张耿月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患者,女,52岁,因鼻出血收入院,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无心、肺、肝肾疾病史,有高血压病史15年.查血、尿常规,肝功、心电图、胸透均正常.BP180/120mmHg,T:36.5℃,间断鼻出血4天,每次出血量约50ml.因鼻出血无法止血而急诊入院.全身情况差,自觉头痛,头晕.当时给鼻腔填塞止血.
作者:李明;陈玉萍;朱桂英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adrenal myelolipoma,AML)亦称髓性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无功能性肿瘤.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本瘤的检出率增加.但据Settakorn[1]统计,至1999年世界报道仍不足300例.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庆堂;汪盛贤;龚俐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essentialhypertension,EH)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代谢紊乱关系密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血压增高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除了降血压外,对糖、脂代谢应有改善作用.据报道降压药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n-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有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作用.本文就ACEI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干预作用作一探讨.
作者:梅保忠;李青山;裴红霞 刊期: 2002年第20期
后牙牙髓治疗术后牙体组织相对削弱,变脆,加之牙体结构的破坏,当咬过硬的食物后,牙体折裂,以纵裂为多[1].以往认为折裂牙波及髓底常引起牙髓、牙周联合损伤,治疗困难,不主张保留.也有研究发现牙纵裂只要早期固定,可通过折裂处的牙骨质沉积愈合.所以保存折裂牙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新趋势,本文总结了1997年-2000年牙折裂治疗修复的患者5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国涛;秦诚忠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探讨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患者预后的估计,并为其生物学治疗探索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5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各10例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①Bcl-2的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分化程度FIGO分级G1与G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手术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Bcl-2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②生存单因素分析Bcl-2与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筛选出患者的年龄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它的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恶性程度的判定.
作者:项达军;薛文群;冯一中;陆以农;陈萍倩;王嘉园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征,病人在记忆、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等)、语言、视空间和人格中至少3项受损.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60岁以上老人中,痴呆患病率是0.75-5.1%.事实上,痴呆漏诊率非常高.Ross[1]调查3734例痴呆病人及其家庭,发现21%不认为有痴呆;53%痴呆病人从未接受过医疗咨询和服务.痴呆的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早期诊断的途径有以下3个:①动态神经心理检测及评定;②系统的病史询问和神经系统检查;③及早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老年性痴呆的诊断过程中要对患者的认知、记忆、语言、视空间、人格及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神经心理量表检查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其他检查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目前有关量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提高量表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使其结构更加简洁合理,即量表优化.②设计出可以电话随访的问卷,为筛选痴呆病人提出一条更简便的途径.
作者:周景升;张新卿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我院自1995年9月开设疼痛门诊至今,采用小针刀疗法辅以阻滞疗法,诊治了1414例各类疼痛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牛居辉;徐瑛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硬膜外阻滞为不完善麻醉,术中常用辅助药,苯二氮卓类药即为选择之一.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焦虑、镇静、催眠及顺行性遗忘作用.现将咪唑安定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较好的消除患者入院后紧张、恐惧心理及术中牵拉反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云;张毅;罗义骏 刊期: 2002年第20期
前列腺开放手术的病人术后常并发膀胱不稳定,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我院1996年3月-1999年12月通过口服稳定膀胱药物,配合使用硬膜外腔注射镇痛药及膀胱内灌注局麻药的方法,共治疗前列腺术后不稳定膀胱病人31例,体会如下.
作者:邵继才;丁春 刊期: 2002年第20期
宫内节育器(以下简称IUD)作为一种避孕效果好、副作用少的避孕措施已被我国育龄妇女广泛采用,但仍存在带IUD妊娠等副作用.本文对1998年6月-2001年4月因带各种IUD妊娠则采取人工流产术补救的135例患者进行临床原因分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各种IUD的避孕有效率.
作者:孔庆兰;周相凤;于永莲;隋爱荣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我科从2000年4月-2001年10月共收治伤寒病19例,对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别群 刊期: 2002年第20期
1病例报告 患儿,女,4岁.误服复方苯乙哌啶约80片,不久出现面色潮红,烦躁不安,急到当地医院给洗胃.因患儿哭闹剧烈,仅洗出少量胃内容物,未用药物治疗即被家长抱回家.服药3h后发现面色发绀、呼吸突然停止,紧急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吸氧、注射呼吸兴奋剂1.5mg,抢救约6min恢复自主呼吸,但呼吸仍慢,嗜睡状态,遂转我院儿科.查体:T36℃,P120次/min,R12次/min,BP110/80mmHg.意识模糊,嗜睡状态,呼吸浅慢,面色发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15cm,光反射迟钝,鼻不扇动,口唇干燥,舌震颤.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2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诊断为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合并呼吸衰竭.
作者:宋宝玲;王小芹 刊期: 2002年第20期
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心肌梗死的急性期病死率大大下降.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出院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恢复工作能力及有效地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
作者:李凤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有研究表明:当血清白蛋白从40g/L以上下降至30-35g/L时,每年的相对死亡率增加近5倍[2].各种资料表明大部分血透患者确实存在营养不良,并且这种营养不良与患者的膳食摄入、EPO的使用、透析是否充分及透析膜生物相溶性密切相关.因此,科学合理地调整营养水平,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饮食管理综述如下.
作者:麦俏丽;肖观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青光眼患者因个体差异大,病情多变,是眼科致盲率高,治疗困难的眼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副作用大,眼压不易持久控制,尤其无法达到根治目的而在临床上受到限制.目前普遍采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可达到良好效果,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虹膜长期脱出于结膜外,无法还纳者,多数还丧失了功能滤过作用,使眼压增高,同时增加了眼内感染及交感性眼炎发生的可能性,治疗上比较棘手.我科采用异体巩膜移植治疗青光眼术后虹膜脱出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经;高玫蕊;霍昭;葛胜利;边红莉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我院肿瘤科2001年共收治癌症病人102例,其中男66例,女36例,年龄7-84岁.食道癌33例,胃癌28例,肺癌38例,白血病3例,病程均为中、晚期.通过对住院病人加强心理治疗和护理,使病人由消极态度变为积极态度,密切配合治疗,达到了控制症状、减轻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之目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凤梅;茹春艳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多数患者缺乏明确的病因,为了进一步了解吸入性过敏原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我们采用吸入性过敏原体外筛查系统(In Vitro Test,IVT)[1]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特异性的IgE(SIgE)进行定性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界平;路永红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老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多脏器衰竭(MOF)的诱发因素,寻找预防措施.方法: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比较老年组MOF与非老年组MOF发生的相关情况、诱因、发生率、预防救治效果,死亡率等.结果:老年组诱发MOF的主要原因为感染,非老年组MOF的诱因为出血.老年组MOF的发生率、发生衰竭的脏器数目、病死率均高于非老年组,且疗效差.结论:老年肝硬化患者应予以预防为主,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MOF的诱因,避免MOF的发生、发展.
作者:史丽萍;朱云清;雷琳娜 刊期: 200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