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针刀疗法辅以阻滞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牛居辉;徐瑛瑛

关键词:
摘要:我院自1995年9月开设疼痛门诊至今,采用小针刀疗法辅以阻滞疗法,诊治了1414例各类疼痛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简易股骨颈前倾角平台的制作及应用

    当今骨科临床上经股骨颈手术已经越来越多,如经股骨颈多针内固定,股骨上端动力髋螺钉(DHS)或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等.术中关键操作为如何准确地将导针或内固定器械置入股骨颈.作者自1996年始自行设计并制作股骨颈前倾角平台,临床手术应用治疗56例,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该前倾角平台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准确,快速,高效等特点,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立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斜向穿针弹力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附33例报告)

    我科自1991年-2001年间,采用斜向穿针弹力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世斌;徐晓阳;曹兴灵;李秀山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输注白蛋白对住院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

    目的:总结及分析输注白蛋白是否对住院患者的预后有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将干部病房近3年全部住院患者中合并低蛋白血症者43例分为两组,输注白蛋白组和未输注白蛋白组.结果:43例中输注白蛋白组25例,存活4例,死亡21例,未输注白蛋白组18例全部死亡.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伴随疾病数量、预后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住院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疾病本身,与输注白蛋白液无明确因果关系.

    作者:宋京中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出院健康教育

    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心肌梗死的急性期病死率大大下降.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出院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恢复工作能力及有效地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

    作者:李凤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一氧化氮供体-硝酸甘油对妊高征胎儿血供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对妊高征(PIH)进行大量试验和研究,认为一氧化氮(NO)减少,是PIH发病中的重要环节.我们用NO供体硝酸甘油,通过弥补PIH体内NO含量不足,达到降压目的,这已被临床实践所证实[1],但母血动力学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胎儿动力学的变化,我们做了如下观察.

    作者:李肖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的诊断和抗菌药物选择

    血液系统肿瘤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感染,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本文就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的处理进行探讨.

    作者:梁晓华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基层县医院抗生素应用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住院病人的抗生素应用基本情况,我们作了本次流行病学调查,拟在掌握全院抗生素应用的动态趋势,为进一步提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执行方案,提供详尽的本底资料,同时可利用监测资料开展不同课题的专题研究,相应提高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管理建议.方法:①制订表格;②查阅病案室调查范围的在架病历;③逐项清理、登记;④作卫生学汇总、分析、统计;⑤对调查资料进行评价和讨论.经过本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本院抗生素应用情况的动态趋势.共调查2001年9月份出院在架病历667份,调查项目20项.抗生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符合卫生部抗生素使用管理条例.存在部份不合理应用情况与同级医院和国内资料相比较基本一致.

    作者:费新潮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术

    我院自1999年12月-2002年4月共行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熊健;汤服民;蔡振杰;罗运成;王留江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肾脏严重不良反应51例分析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肾脏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查阅国内检索类中文医药期刊,归纳有关FQs肾脏不良反应的报道.结果:FQs肾脏主要不良反应有血尿、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结论:FQs的肾脏严重不良反应少见,但较严重.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肾功能.

    作者:宋东奎;王瑞;张莉蓉;梁欣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对我院1997-2001年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

    我院地处革命山区,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灵通,院领导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努力工作,特别重视学术论文的发表和交流,并实行等级奖励,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广大人员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医院的学术论文的量的多少、发表交流的级别高低和比例,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该医院在一定时期内的整体技术水平,它是衡量该医院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医院上等级达标的评价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1997-2001年这5年在国内外各级杂志上发表和国内外各级会议中交流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科研学术活动发展目标、方向和措施的建议.

    作者:尹霞;刘华彤;吴化科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浅谈医学科研档案的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兴旺依靠科教兴国,医院发展依靠科技兴院,科技创新是推动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科研水平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医学科研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科研档案管理则是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医学科研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医院科研发展的历程,既是反映医院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医院工作查考的凭证,还是医院进行科学研究的可靠材料,在医学科研领域自身继承和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承前启后的作用.鉴于此,近几年我院逐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制订了一些具体措施,大力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为推动医院科研发展和医院管理工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苏京平;蔡执敏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黄芪注射液配合西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本文收集整理2000年1月-2002年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32例,62例单纯应用西医治疗,7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2组进行对比,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群元;王雪英;吉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

    QT离散度(QTd)是普通体表心电图QT大间期(QTmax)与QT小间期(QTmin)的差值,反映心室心肌细胞复极的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可用以预测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1].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找出QTd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并预测各证型的预后.

    作者:谢慧文;张伟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患者预后的估计,并为其生物学治疗探索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5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各10例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①Bcl-2的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分化程度FIGO分级G1与G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手术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Bcl-2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②生存单因素分析Bcl-2与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筛选出患者的年龄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它的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恶性程度的判定.

    作者:项达军;薛文群;冯一中;陆以农;陈萍倩;王嘉园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心肌肌钙蛋白T与心血管病

    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心肌细胞肌钙蛋白复合物的亚单位.心肌细胞受损时,cTnT释放入血液,其浓度与心肌损伤程度紧密联系[1].cTnT与心肌细胞损伤的传统生化指标CK-MB相比,cTnT有以下几个优点:cTnT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于骨骼肌成分[2],对心肌损伤有极高的特异性,Katus等[3]创建的一步夹心免疫测定法几乎无交叉反应(0.5%).心肌细胞内cTnT有约6%的游离胞浆成分,余为结构成分[4].当心肌因可逆性缺血发生损伤时,首先细胞膜的完整性破坏,胞浆成分渗漏到血液中,比CK-MB在血中出现的时间稍早,约2-3h血液中即可检出[5,6],随后随着心肌纤维的降解,其结构成分释放入血,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2-24h的检出率几乎达到100%[5,6],并且可持续达3周之久[4].故cTnT对心肌损伤有极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cTnT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于影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外科急症体格检查致病情危重的原因分析

    创伤和突发疾病,使伤员或病人骤然处于应激和危重状态.即使进行常规查体,也潜在一定风险,1989年12月-2000年12月在本院首诊的外科急症患者998例,其中6例(占0.6%)在查体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旭娟;王保卫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梗阻性黄疸形成中肿瘤因子与肝细胞凋亡关系的动脉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形成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72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胆总管结扎手术组,以结扎胆总管(1igating common bile duct,LCD)的wister大鼠为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a含量:Tunel法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状态.结果:LCD术后3,7,14,21天TNF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并于LCD术后7-14天达到高峰.LCD术后3,7,14,21天肝细胞凋亡指数(HAI)亦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且亦于7-14大达到高峰.手术组各时相TNFa与HAI呈正相关.结论:在Wister大鼠梗阻性黄疸形成中TNFa对肝细胞凋亡起介导作用.

    作者:戴锋;王卫星;丁佑铭;邹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腹部闭合伤致小肠破裂的治疗分析

    我院自1987年以来共收治腹部闭合伤致小肠破裂21例,现将我们的诊断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蔡晓棠;张少炎;陈卫东;储俊峰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小儿急性偏瘫35例病因与诊断分析

    小儿急性偏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其病因繁多,临床表现因病变的类型、部位及范围不同而复杂多样,诊治不当容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脑CT、磁场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临床普及,使本病的诊断水平大大提高,现就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35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何书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IVT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吸入性过敏原结果分析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多数患者缺乏明确的病因,为了进一步了解吸入性过敏原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我们采用吸入性过敏原体外筛查系统(In Vitro Test,IVT)[1]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特异性的IgE(SIgE)进行定性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界平;路永红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