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进展

雷华;李青峰

关键词:
摘要: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 H.S)和瘢痕疙瘩(keloid Ke)是常见的病理性瘢痕,发病率为4.5-16%,其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影响多因子作用错综复杂的过程,终结果都是胶原大量堆积.虽然二者的性质和表现不完全一样,不能混为一谈,但是二者的治疗方法类同.H.s和K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也无根本治疗措施,传统的手术切除复发率高达50-100%,为此人们在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35例带宫内节育器妊娠临床原因分析

    宫内节育器(以下简称IUD)作为一种避孕效果好、副作用少的避孕措施已被我国育龄妇女广泛采用,但仍存在带IUD妊娠等副作用.本文对1998年6月-2001年4月因带各种IUD妊娠则采取人工流产术补救的135例患者进行临床原因分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各种IUD的避孕有效率.

    作者:孔庆兰;周相凤;于永莲;隋爱荣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痴呆早期诊断相关量表的研究进展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征,病人在记忆、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等)、语言、视空间和人格中至少3项受损.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60岁以上老人中,痴呆患病率是0.75-5.1%.事实上,痴呆漏诊率非常高.Ross[1]调查3734例痴呆病人及其家庭,发现21%不认为有痴呆;53%痴呆病人从未接受过医疗咨询和服务.痴呆的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早期诊断的途径有以下3个:①动态神经心理检测及评定;②系统的病史询问和神经系统检查;③及早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老年性痴呆的诊断过程中要对患者的认知、记忆、语言、视空间、人格及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神经心理量表检查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其他检查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目前有关量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提高量表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使其结构更加简洁合理,即量表优化.②设计出可以电话随访的问卷,为筛选痴呆病人提出一条更简便的途径.

    作者:周景升;张新卿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肛管直肠因其特定的解剖部位,外伤的发生率较低.若发生损伤则伤情复杂,且多合并其它脏器的联合伤,在诊断、治疗上有其特殊之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如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本文总结1978年3月-2000年3月收治的肛管直肠损伤18例,报告如下.

    作者:安泽武;王茹;李玉坤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慢性缺血性肾损伤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慢性缺血性损伤系指一种慢性、持续性、非致死性的组织缺血性损伤形式,原发或继发性因素所导致的血管损伤在局部组织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血管损伤既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痊愈,也可以在某些条件下与局部组织损伤形成恶性循环而使损伤不断加重,终至不可逆性损伤.慢性肾缺血导致肾损伤的病理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慢性缺血性肾损伤主要指由于肾动脉、肾动脉主要分支及肾内肾小球毛细血管前各级动脉血管损伤所导致的肾组织慢性缺血性损伤.其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内各组织成分的萎缩、硬化[1].

    作者:常子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混合脐血浆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我们从1999年起应用混合脐血浆治疗因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200余例,并对1999年10月-2001年11月的200例患者应用后的效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石虹;于秀艳;高海燕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基层县医院抗生素应用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住院病人的抗生素应用基本情况,我们作了本次流行病学调查,拟在掌握全院抗生素应用的动态趋势,为进一步提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执行方案,提供详尽的本底资料,同时可利用监测资料开展不同课题的专题研究,相应提高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管理建议.方法:①制订表格;②查阅病案室调查范围的在架病历;③逐项清理、登记;④作卫生学汇总、分析、统计;⑤对调查资料进行评价和讨论.经过本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本院抗生素应用情况的动态趋势.共调查2001年9月份出院在架病历667份,调查项目20项.抗生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符合卫生部抗生素使用管理条例.存在部份不合理应用情况与同级医院和国内资料相比较基本一致.

    作者:费新潮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

    QT离散度(QTd)是普通体表心电图QT大间期(QTmax)与QT小间期(QTmin)的差值,反映心室心肌细胞复极的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可用以预测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1].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找出QTd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并预测各证型的预后.

    作者:谢慧文;张伟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腹部闭合伤致小肠破裂的治疗分析

    我院自1987年以来共收治腹部闭合伤致小肠破裂21例,现将我们的诊断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蔡晓棠;张少炎;陈卫东;储俊峰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的防治

    我院从1991年10月-2002年4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000例,发生胆漏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师龙生;唐增杰;谢金敏;王文杰;朱炳光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静脉辅用咪唑安定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阻滞为不完善麻醉,术中常用辅助药,苯二氮卓类药即为选择之一.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焦虑、镇静、催眠及顺行性遗忘作用.现将咪唑安定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较好的消除患者入院后紧张、恐惧心理及术中牵拉反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云;张毅;罗义骏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小针刀疗法辅以阻滞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我院自1995年9月开设疼痛门诊至今,采用小针刀疗法辅以阻滞疗法,诊治了1414例各类疼痛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牛居辉;徐瑛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一次剂量的头孢唑啉钠预防伤口感染的作用探讨

    近些年来,广泛开展了聚丙烯网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为了解在这一移植物置入的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作用,我们对1998年9月-2001年7月间在我院施行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伟中;翟立斌;赵勇;万保冬;吴非;李明晖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IVT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吸入性过敏原结果分析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多数患者缺乏明确的病因,为了进一步了解吸入性过敏原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我们采用吸入性过敏原体外筛查系统(In Vitro Test,IVT)[1]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特异性的IgE(SIgE)进行定性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界平;路永红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3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活性检测分析

    目的:本实验旨在比较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正常人群的差异,以了解细胞免疫功能对肿瘤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活性进行检测,并测定了部分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的差别.结果:肿瘤患者二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D3、CD4阳性细胞数减少,CD8数增加,Th/Ts比例下降或倒置.结论:肿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或功能缺陷.

    作者:齐红;单征;刘玉侠;王英丽;张耿月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十二指肠息肉14例诊治体会

    十二指肠息肉较少见,国内大宗病例报告不多.其临床表现非特异,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方法选择莫衷一是.我院近10年收治14例,现将诊断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崔云甫;王志东;韩德恩;杨丹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老年肝硬化患者并发多脏器衰竭的诱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多脏器衰竭(MOF)的诱发因素,寻找预防措施.方法: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比较老年组MOF与非老年组MOF发生的相关情况、诱因、发生率、预防救治效果,死亡率等.结果:老年组诱发MOF的主要原因为感染,非老年组MOF的诱因为出血.老年组MOF的发生率、发生衰竭的脏器数目、病死率均高于非老年组,且疗效差.结论:老年肝硬化患者应予以预防为主,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MOF的诱因,避免MOF的发生、发展.

    作者:史丽萍;朱云清;雷琳娜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下后牙慢性根尖周炎合并龈瘘用碘甘油明胶海绵治疗后疗效观察

    慢性根尖周炎合并龈瘘一旦形成,一般疗程较长,很难尽快治愈,笔者在慢性根尖周炎合并龈瘘治疗中用碘甘油明胶海绵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金明勋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脑出血及出血术后脑梗死37例分析

    脑出血及出血术后脑梗死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对我科近年来收治脑出血及术后脑梗死病人37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高山;邱雷;安向阳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基层医院开展PTCA术病人的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系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将球囊扩张导管的球囊部分置于冠状动脉的狭窄处,在体外加压,扩张球囊,使狭窄的管腔扩大,从而达到改善血供、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PTCA开辟了冠心病治疗的新领域.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云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肾脏严重不良反应51例分析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肾脏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查阅国内检索类中文医药期刊,归纳有关FQs肾脏不良反应的报道.结果:FQs肾脏主要不良反应有血尿、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结论:FQs的肾脏严重不良反应少见,但较严重.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肾功能.

    作者:宋东奎;王瑞;张莉蓉;梁欣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