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外伤围手术期的护理

王英辉;张玉敏

关键词:
摘要:肝外伤是常见的一种腹部脏器损伤,其伤势重、出血多,病情危急,常需急诊抢救、手术治疗.护士在抢救肝外伤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我科几年来在救治肝外伤病人的体会介绍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0%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1]中的干扰抑制试验原理及细菌内毒素检测法,对10%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以求探索10%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鲎试验法(TAL)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佳林;任丽君;杨馥荣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肿瘤标志物CA199、CA50、CEA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为探讨诊断胰腺癌的有效方法,就我院近5年收治的胰腺癌与非胰腺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学CEA、CA199、CA50检测.方法:20例胰腺癌患者,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6.1±5.9岁;同期住院非肿瘤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9.3±7.6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述指标.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CA50、CA199含量与对照组血清CA50、CA199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胰腺癌患者阳性率为90%;胰腺癌患者血清CEA含量与对照组血清CE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胰腺癌患者阳性率为75%.CA50、CA199、CEA三者联合检测总阳性率为95%.结论:随着胰腺癌由早期向进展期发展,患者外周血CA199、CA50含量进行性升高,联合CEA检测可提高胰腺癌,特别是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

    作者:龚圣济;高泽立;赵力民;张川;戴强;杨文燕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发生胰瘘7例,发生率为6.8%(7/103).其中3例为控制的胰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为未控制的胰瘘,其中2例经再手术探查发现胰肠吻合口破裂,该2例均为胰端对空肠浆膜面术式.该4例均死亡,3例死于持续的脓毒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腹腔内大出血.结论:为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宜针对胰瘘发生的多方面因素,采用诸如:正确选择胰肠吻合方法与术式及残胰切端位置,以及术后在胰肠吻合部附近常规行吸引引流等多种方法组成的综合措施.

    作者:唐武;奉典旭;王钦尧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

    我院1998年-2000年采用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急性大出血患者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例,均为男性,年龄24-62岁.2例因突发性大量肉眼血尿,其中1例伴左侧腰痛.起病后4-8h急诊入院.

    作者:李学朝;韦金喜;关志忱;李中华;窦允充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取30例临床资料完整、作过肝穿刺病理检查的PBC病例,其中早期组(Scheuer分期Ⅰ、Ⅱ期)19例,晚期组(Scheuer分期Ⅲ、Ⅳ期)11例,进行临床、病理和血清学研究分析,并对肝组织切片进行铁、铜、胆色素染色.结果:30例PBC患者中,男女之比为5:25.平均年龄为40.6岁.血清TBil均值95.9±88.4 μ mol/L,ALP均值537.2±339.2U/L,GGT均值582.0±351.2U/L,AMA阳性率为73.3%,GGT水平与AMA滴度呈明显正相关(r=0.778,P<0.001).早、晚期临床表现比较,黄疸、肝大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0.05,0.001).PBC病理上主要为汇管区及其周围病变.早期表现为小叶间胆管的毁损,小胆管的明显增生.受损胆管周围肉芽肿结构2/19例,淋巴滤泡样结构12/19例,泡沫样细胞10/19例.晚期表现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形成,肉芽肿结构0/11例,淋巴滤泡样结构4/11例,泡沫样细胞3/11例,后二者比较早、晚期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30例PBC肝组织中小叶周边肝细胞内胆色素颗粒沉积90.0%,肝细胞的玫瑰花形排列86.7%,铁、铜沉积不同程度增多,增生的小胆管侵蚀深入小叶界板.结论:中国大陆PBC患者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病理学表现.

    作者:周光德;赵景民;张泰和;陈菊梅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小儿下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伴骨折的护理

    小儿下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合并骨折多见于车祸伤,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发生率逐渐提高.小儿对创伤以及手术的耐受力差.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如果对病情的观察、护理稍有疏忽,轻则伤肢发生感染或植皮坏死,重则危及生命,甚至造成患儿终生残废.

    作者:孙晓军;于颖;张艳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硬膜外术后镇痛700例临床总结

    我院自2001年7月份至今,进行了700例硬膜外术后镇痛,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手术病人700例,其中男136例,女564例,年龄15-86岁.妇产科手术530例,普外科手术104例,骨科手术66例.

    作者:兰天民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包裹性扁桃体残体炎1例报道

    患者,女,22岁,因咽痛、高热、吞咽困难及全身不适反复发作近1月于2001年8月25 日入院.患者1月来,因咽痛、高热、吞咽困难、全身不适,在村卫生所以咽喉炎,用青霉素、氟美松等输液治疗好转,停药3-5天,病情又发作,反复数次.近日发作加重,用药效果差,遂来我院.既往患者于4年前行扁桃体摘除术,门诊以咽侧壁脓肿收入院.

    作者:唐立强;周相凤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小儿血管性头痛诊断与治疗的初探

    目的:探索小儿血管性头痛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小儿血管性头痛相应血管的变化,通过药物及心理治疗观察治疗前后TCD改变.结果:TCD示血流速度增加.心理及药物治疗有效.结论:发现心理因素是小儿血管性头痛发病的重要因素之.

    作者:王书香;刘艳;余华峰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芦氟沙星临床应用新进展

    芦氟沙星(Rufioxacin)为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药科大学共同研制的氟喹诺酮类新药,本品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对G及G菌都有很好的抗菌活性,而且具有高效、低毒、t1/2长的优点,体内抗菌活性明显大于体外.口服好吸收快,2h即可达血药浓度峰值,组织中药物浓度高,尤其可渗入前列腺液中,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1].本文综述其临床应用新进展.

    作者:廖名龙;李鹏;胡正波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新生儿头孢三嗪肾毒性的研究

    头孢三嗪在治疗儿童严重感染中应用广泛,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亦占有重要地位.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肾毒性反应早有报道[1,2],第三代头孢菌素是否有肾毒性尚缺乏相应的临床研究,为了探讨头孢三嗪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对肾脏是否有毒性作用,我们对选用头孢三嗪治疗的新生儿进行用药前、后尿NAG、GAL、β2-MG检测做前瞻性观察,以探讨头孢三嗪在新生儿应用中的安全性.

    作者:陈静;刘玲;程志忠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神经外科应用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神经外科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一般都是重度颅脑损伤伴呼吸衰竭,手术后麻醉恢复期呼吸无或衰弱,及神经外科疾病或术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等,由于病情的需要建立人工通道,予以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因此做好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对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增加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尚晓琳;田华;朴庆华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奈替米星与达诺欣存在配伍禁忌

    奈替米星是临床上近开发使用的一种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它与达诺欣存在配伍禁忌.1临床资料奈替米星为无色澄明液体,达诺欣为一种无菌粉末,两者在临床上常联合使用治疗各种感染.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蛋白质非酶糖化在Alzheimer 病发病中的作用

    非酶糖化反应是蛋白质的一种化学修饰形式,其终生成物称为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非酶糖化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致病作用已被重视.近年来研究表明,Alzheimer病(AD)脑内异常的蛋白交联沉积、氧化应激、神经元丧失等病理过程也与非酶糖化有关[1,2],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黄流清;邵福源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K形钛钢板系统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K形钛钢板系统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共收治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其中16例经MRI/CT检查证实脊髓前方受压,采用前路减压并自体髂骨植骨、K形钛钢板内固定.受伤节段:腰1椎5例,胸12椎9例,腰2椎2例.除2例为Frankel A级外,其余均为不完全性瘫,其中Frankel B4,C6,D4,E0.K形钛钢板系统为国产胸腰椎前路内固定装置,采用钛合金材料制造.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6.8个月.除2例Frankel 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和改善.X片检查示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均出现植骨界面的完全融合.内植入物无松动、断裂,位置良好,固定牢固.2例患者术后感觉腹股沟部有放射性疼痛,考虑与术中肋间神经损伤有关,另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激惹症状,予以服用甾类药物,3个月后明显缓解.结论:彻底减压和稳固的内固定是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的二个环节.应用K形钛钢板系统有助于获得减压术后脊柱的有效稳定性,临床效果肯定.

    作者:瞿东滨;金大地;陈建庭;冯岚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肝外伤围手术期的护理

    肝外伤是常见的一种腹部脏器损伤,其伤势重、出血多,病情危急,常需急诊抢救、手术治疗.护士在抢救肝外伤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我科几年来在救治肝外伤病人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英辉;张玉敏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抗原诱导的人脐血CTL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前,脐血细胞疗法因其富含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较强,在临床上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脐血免疫系统不成熟,但易于诱导,如脐血加IL-2后,其所诱导的LAK活性高于正常外周血LAK活性,说明脐血免疫细胞有较强的可塑性,为了进一步探讨脐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我们用提取的肿瘤抗原来刺激脐血干细胞,测定其特异性CTL细胞的杀伤活性,为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健;张立丽;肖永臣;于鸿;夏凤琴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浅谈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健康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且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糖尿现患者经系统化的住院治疗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病情较稳定,出院前应做好病人及家属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保证病情稳定[1].现就老年患者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浅谈如下.

    作者:盛仙;韩丽娟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的护理

    2001年8月15 日,我科收治1例发热原因待查患儿,经临床观察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此病例在临床上很少见,病情并不复杂,预后良好,但如果一旦出现合并症,将危及生命.此病例有轻度心肌炎的合并症,经14天的精心治疗、护理,患儿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莉莉;郑元玉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柱桥式限制接触自加压接骨板的研制及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1995年3月-2002年6月,我院采用自行研制的梯形限制接触自加压接骨钢板应用于四肢骨折内固定治疗,临床应用共356例,得到完整随访300例,取得优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梯形限制接触自加压钢板的设计

    作者:高吉昌;贾全章;张承敏;陈庆贺 刊期: 2002年第1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