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盆腔灌注治疗盆腔炎144例分析

袁秀红;高霞;刘向莲

关键词:
摘要:我院1999年10月2001年10月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进行盆腔灌注治疗急性盆腔炎共144例,现报道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为妇产科常见病,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隋爱荣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十二指肠结核X线误诊分析(附2例报告)

    1病例报告例1,女,22岁.入院前半年出现上腹部不适,并伴有食欲减退,乏力,消瘦.入院前2周出现恶心呕吐.入院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脾不大,上腹部压痛,无包块,血、尿常规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胃腔稍扩大,粘膜皱襞增粗,幽门通过慢有返流.

    作者:张丽红;王兵;陈颖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两种化疗方案与危险指数对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缓解率的影响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与危险指数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临床缓解率的影响.方法:利用Microsoft Access 2000 CML数据库检索出符合条件的CML患者,按治疗方案与Sokal危险指数分别进行分组,定量分析HA、Hu方案与病人危险治疗初诊CML慢性期患者的远、近期临床疗效.结果:尽管HA方案治疗初诊CML慢性期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Hu,但它并不能延长病人的慢性期维持时间;而且病人的危险指数对CR率、获CR所需时间及慢性期维持时间的影响均远超出治疗方案的作用.结论:HA方案不能延长病人的慢性期维持时间,不宜作为初诊CML慢性期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按危险指数将病人作出合适分层,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及科学评价.

    作者:刘晓力;杜庆锋;李荣;张嵩;陈琪;周淑芸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糖尿病足临床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并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故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工作,如积极的血糖控制,定期足部检查,切实落实自我管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乔冬珍;安贺娟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影响围绝经期健康的因素与保健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包括从临床上或血液中激素水平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绝经后1年[1].围绝经期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3年阶段.此期长短不一,可始于40岁,历时10余年,甚至20年的时间.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点刺大椎穴辅助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近年来我们运用大椎穴放血辅助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110例,疗程明显缩短,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尤佳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神经外科病人的健康教育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发生着重大变革,人们对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神经外科病人由于受疾病因素的影响在自我保健意识方面较为薄弱,而专科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需掌握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及过硬的专科知识.根据神经外科病人的教育标准,拟定出教育计划,并积极实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康进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异丙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机体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异内酚TCI用于全麻诱导对皮质醇、血糖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8例全麻插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分六步诱导给药,B组人工推注异丙酚,观察HR、BP、SPo2、ECG、HRV,并于诱导前(T0)作为基础值、意识消失时(T1)、插管时(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皮质醇.结果:A组HR、SP02、DBP、血糖和皮质醇各时点与基础值(T0)无明显差异,HRV、SBP各时点明显低于基础值(T0)(P<0.05),但插管前后无明显差异;B组T1、T2、T3的HR、BP明显低于基础值T0、T3、T4、T5,也明显低于A组各时点(P<0.05),T3的TP、HF、血糖、皮质醇明显高于T0、插管前和A组(P<0.05),而LF/HFF明显低于T0、T1和T5及A组(P<0.05).结论:异丙酚TCI用于全麻诱导插管时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小,诱导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赵亚琴;韩新生;吕建瑞;薛荣亮;丁晓英;李有才;张延均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IgM型内毒素抗体与肝炎的关系

    内毒素(LPS)是加重肝病患者肝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曾报道了IgG型内毒素抗体与各型肝炎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内毒素抗体与各型肝炎的关系,我们对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清IgM型内毒素抗体的检测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陆军;陈黎明;李跃旗;张晓峰;董漪;张鸿飞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肺结核痰涂片抗酸杆菌不同检出率分析

    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在诊断肺结核、确定化疗方案、考核治疗效果和评价控制措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痰标本与痰涂片次数,其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现就我院传染科1996年10月-2000年10月收集的430例痰检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钟炳图;陈中伟;余宇龙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夜间护理质量的控制

    夜间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护理时间占全天护理时间的1/2多,且夜间工作独立性强,先行的排班方法是夜班护士少,低年资护士多,经验不足影响了夜间护理质量.为了加强夜间护理工作和提高质量,各医院虽有夜间查房制度,并由病区的护士长轮流参加但力度不够.

    作者:杨团真;徐岩;王芙蓉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暴发性肝坏死的护理体会

    暴发性肝坏死临床上起病急,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现对4例暴发性肝坏死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青;赵中兰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大网膜自发性破裂误诊宫外孕1例报告

    1病史报告患者,女,28岁.因腹痛后便意伴头晕、心悸、乏力12h而于2000年6月5日9:00院.体检:T36.8℃,P96次/min,R20次/min,BPl2/8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智清,检查合作,贫血貌,五官端正,甲状腺不大,颈静脉不怒张.

    作者:於才良;马家象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硝酸钡中毒11例报道

    硝酸钡中毒临床上较少见,我院曾于2001年3月收治10例,除1例因来诊前死亡以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会欣;张树森;孟庆义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手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

    我院于2001年12月6日成功开展手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live donornephrectomy,HLDN)1例,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红兵;石炳毅;李为民;蔡明;李虎城;阕世杰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306例高热惊厥的脑电图分析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患儿以发热时突然出现惊厥为主,多数患儿在发生高热惊厥后脑电图即恢复正常,但有部分患儿在惊厥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电图改变,为探讨高热惊厥对小儿脑功能的影响程度,我们对306例临床诊断为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脑电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闫萍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制品中乳酸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乳酸是机体内无氧糖酵解的终产物,在机体的所有组织都可产生,大部分在肝和肾作为三羧酸循环和糖新生系的基质被利用,乳酸的产生和利用不均衡,就要产生疾病.血中乳酸值就会产生异常[1],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个测定生物制品中乳酸含量的方法.

    作者:马振菁;邓思珊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鞭击综合征致短暂性意识障碍1例报告

    患者,男,18岁.病人于入院前2h与他人玩耍打闹时,头部被向左侧连推数次,颈部向侧方连续过度屈伸.此后患者右侧头颈部剧烈疼痛,难以耐受,呻吟不止,数分钟后出现头晕、嗜睡、精神萎靡,继而意识不清,尿失禁.

    作者:马玉杰;宫旭海;张继红;宋来军;李雪松;杨凤民;李冬梅;喻巍;张巍巍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举证倒置与我国医疗模式的嬗变

    2001年12月6日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其中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行为,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作者:李远建;周力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氧自由基及微量元素在白癜风黑素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氧自由基等在白癜风黑色细胞中作用.方法:对白癜风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物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0D)活性,脂质过氧化终末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及血清、皮肤中锌(Zn)、铜(Cu)、硒(Se)、铁(Fe)的含量以及用原位显示凋亡细胞的方法进行MC及KC的检测.结果:患者血清中GSHOPx、SOD活性及Cu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MDA、Fe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皮损处Zn、Cu、Se或Fe含量分别低于或高于周围外观正常皮肤.角朊细胞(kc)及黑色细胞(mc)调亡异常增多.治疗后血清SOD、GSH Px活性增高、Cu、Fe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活性氧自由基可能就是细胞凋亡的介质或信号.

    作者:康安静;苏宝山;徐汉卿 刊期: 2002年第18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