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D植入治疗长QT综合征伴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

苗志林;华伟;韩雅玲;臧红云;马颖艳;刘莹

关键词:
摘要:1 典型病例患者,女,63岁,因反复晕厥10年于2002年2月7日入院.入院前1周内晕厥3次,发作与劳累或情绪激动有关.无耳聋,无猝死家族史,亲属中无类似心电图改变者.查体:血压150/80mmHg.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频发短阵室速,QT间期480ms.晕厥发作时心电监测示RonT引发的尖端扭转型室速.血K3.3mmool/L,Na144mmol/L,Cl 105mmol/L.动脉血气正常.超声心动图正常.冠脉造影示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诊断:长QT综合征(LQTs),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环氧合酶在哮喘中的作用

    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可通过调节前列腺素的生成直接参与哮喘发生的炎性过程,它和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该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

    作者:孙亨睿;朱峻;刘晓晴;孙世澜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硫酸镁、氨茶碱联合静脉滴注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63例

    笔者过去在临床实践中联合应用硫酸镁、氨茶碱静脉滴注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6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范俊杰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程序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Head)简称ANFH,是指由于不同的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而造成股骨头的有活力成分(包括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死亡和死骨形成,而引起一系列异常表现的疾病,属于骨坏死疾病范围.过去亦称无菌性坏死(Aceptic Necrosis).中医称骨蚀症.治疗目的多数学者认为:①防止股骨头软骨下骨塌陷;②停止或减缓关节变性过程[1].治疗方法很多,但总的疗法不外两个方面:①是探索保存股骨头的疗法,使病变逆转或停止发展、恢复髋功能.②是头颈切除行全髋置换术.治疗原则应强调早期诊治、病因治疗、分期治疗和综合治疗[2].按以上治疗原则,我院1992年2月-2002年2月按入院时股骨头坏死病变所处病理分期和病因对289例ANFH进行程序化治疗,其中201例得到完整随访,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贾全章;高吉昌;陈庆贺;张承敏;李喜东;王岩;迟志永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尼莫地平对缺血性脑卒中—腔隙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前有关动物实验神经保护剂对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得到肯定[1].我们2000年1月-2002年4月用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一腔隙性脑梗塞患者4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进峰;张利琴;孙胜利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慢性回弹物质在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慢性回弹性材料-聚醚聚氨酯作为填塞材料,治疗黎氏区出血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革临;路承;刘永样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消化性溃疡451例分析

    我院自1996年4月-2001年4月共做胃镜检查3800例,检出消化性溃疡451例,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范迎新;黄春玲;马桂芝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后纵隔嗜铬细胞瘤1例

    患者,男,60岁,农民,高血压病史3年.2年前曾忠高血压脑出血,已治愈.近10天出现胸闷,背部疼痛,无咳嗽、咳痰、痰血及咯血,查体: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右上后纵隔相当第四胸椎体旁见大小约3.2×3.55cm软组织影,其边缘较清,CT值48-51Hu,第四后肋肋骨小头有骨质破坏,内侧端向前移位,双侧肺野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支气管开口通畅,纵隔内未见异常肿大的淋巴结,提示:右后上纵隔占位病变.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术前初步诊断为右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朱言;李高哲;高艳;高晓玲;李爱华;王玉霞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硝苯吡啶治疗早产31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初产年龄为21-37岁,妊娠28-37周的先兆早产患者,本组均无胎儿窘迫、生殖道感染、阴道大出血等继续妊娠禁忌证.

    作者:苏健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同种异体犬颈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内衬小口径涤纶人工血管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采用体外细胞分离、培养、免疫组化、电子显微镜、血管彩超、动脉造影检查等技术,以同体对侧作为对照组,研究犬同种异体颈动脉内皮细胞内衬小口径涤纶人工血管对通畅率的改善.实验结果提示:同种异体颈动脉内皮细胞内衬早期可减少小口径涤纶人工血管的血栓形成,晚期可减少人工血管内膜增生.内衬内皮细胞组人工血管的通畅率为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通畅率(25%).内衬组人工血管在移植后2周和8周的血管腔面无血栓面积为91%和87%,而同期对照组的无血栓面积为44%和28%,差异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种植组腔面具有更多内皮细胞形态和组化特征的细胞.距吻合口3cm处种植组人1工血管证实有内皮细胞存在.以高密度内皮细胞种植,体外培养4天可形成内皮细胞层,移植于活体后,可改善小口径涤纶人工血管的通畅率.

    作者:王忱;段志泉;何三光;张宝良;张平;陈刚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在飞行员疗养期间的运用

    1999年10月-2001年3月,我科在1035名飞行员疗养期间实行疗养、疾病矫治、健康教育体化,把健康教育贯穿疗养的始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桃芳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鲎试剂法检测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应用

    鲎试剂用于药品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是新型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按其质量标准规定进行热原检查,热原检查操作不便且时间较长,有文献报道用细菌内毒素方法进行检查[1].本文参照中国药典1995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中基本原理及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实验设计[2],用鲎试剂法对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方法如下.

    作者:邓燕萍;况兵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ICD植入治疗长QT综合征伴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

    1 典型病例患者,女,63岁,因反复晕厥10年于2002年2月7日入院.入院前1周内晕厥3次,发作与劳累或情绪激动有关.无耳聋,无猝死家族史,亲属中无类似心电图改变者.查体:血压150/80mmHg.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频发短阵室速,QT间期480ms.晕厥发作时心电监测示RonT引发的尖端扭转型室速.血K3.3mmool/L,Na144mmol/L,Cl 105mmol/L.动脉血气正常.超声心动图正常.冠脉造影示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诊断:长QT综合征(LQTs),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作者:苗志林;华伟;韩雅玲;臧红云;马颖艳;刘莹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

    我院的2455例换瓣手术中,行急诊施行换瓣者仅16例(0.65%).现将抢救及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振亮;王义军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高血压与肾脏病的病因关系及防治对策

    高血压患者中由肾脏病引起者约占10%左右,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因肾脏病引起者占第一位,在肾病终末期80-90%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其中肾小球肾炎患者继发高血压占23-61%[1],国内报道[2]30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3例有高血压,占33.3%,这些数字说明肾脏病与高血压病的紧密关系.晚近报道我国有高血压病人约9000万,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亦逐年增加.本文就肾脏病与高血压的相互关系及防治对策综述如下.

    作者:阎登亮;王群元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平阳霉素治疗全身多发性血管瘤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4¨个全身性多发性海绵状、草莓状、混合性血管瘤采用PYM瘤腔注射治疗.每次2-8mg,单个瘤体<4mg,2周1次,3-5次为1疗程.结果:PYM对血管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100%,首次有效率38.13%.其发热反应仅6.3%.经6个月-3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PYM对海绵状、草莓状、混合性血管瘤具有疗效快、疗程短、创伤小、副作用小等优点,而对其他类型的血管瘤的疗效尚待探索.

    作者:尹明平;费伟;李铮;沈志浩;肖华英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分叉交锁髓内钉(BLIN)治疗肱骨干陈旧性骨折

    2000年-2001年,我们应用天津骨科医疗器械公司提供的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陈旧性骨折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信军;张文戈;萧文;胡德志;罗宵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非手术治疗椎弓崩裂脊柱滑脱伴腰椎间盘脱出

    我们近年来采用手法复位固定治疗腰椎弓崩裂脊柱滑脱伴腰椎间盘脱出15例,效果良好,患者费用低,痛苦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无忌;王转银;齐增牢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肌腱愈合及粘连预防的研究进展

    肌腱损伤术后粘连,严重影响手的功能恢复,目前认为术后主动功能练习是预防粘连有效的方法[1].因此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肌腱粘连的重要环节.但早期功能锻炼严重的并发症是肌腱再次断裂和断端分离.而术后多久可以开始功能练习一直没有明确报道.

    作者:王建业;李荣锐;邓洲琦;翟饶生;范遗恩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门脉高压性胃病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首次出血原因中,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占80%,但胃黏膜病变亦是出血的重要原因,经内镜检查证实,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胃肠道出血中约10-60%在胃黏膜病变,过去曾被称为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和充血性胃病等,近提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gastropathy PHG)已得到众多学者的共识,PHG的诊断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史作为前提,结合内镜观察所见和组织学表现,即可确诊.它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占肝硬化忠者18.6%[1],肝硬化病人门脉高压性胃病在临床上尚末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拟在探讨PHG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作者:樊芳;朱晓惠;杜志强 刊期: 2002年第16期

  • 急性肺损伤时NF-κB的表达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在损伤肺中的改变以期找到核因子-κB在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肺损伤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分1、3、4h三个时点各6只放血杀死.留肺组织作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测定NF-κB的表达.肺损伤模型:采用油酸致损经典模型.分析纯油酸按0.2ml/kg经颈静脉插管给予,并测定mPAP和PO2.结果:静脉注射油酸后1hNF-κB即开始升高,同时mPAP也开始升高而PO2则下降.注射后3h NF-κB升高达高峰,4h有所下降,同时mPAP升高达到一高值,P02下降,说明注射油酸后NF-κB升高,进而引起生理指标的改变.结论:NF-κB可能是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一个关键性因子.

    作者:李臣鸿;刘晓晴;张珍祥;徐涛 刊期: 2002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