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臣鸿;刘晓晴;张珍祥;徐涛
随着危重症急救医学的发展,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总结我院ICU科2001年130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杨素征;马瑞凤 刊期: 2002年第16期
一次性静脉输液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刺激性小,避免交叉感染等优点.而临床输液过程中时常发生未及时加液体或莫菲氏滴管倒置等情况,导致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内进入大量空气.临床常用振动输液管的方法排出气体,这样做费时、一次性成功率低、容易有小的附壁气泡残留;而取下过滤器处接头排气投影浪费药液,又增加污染的机会,针头易同血甚至凝固、堵塞,加重病人的紧张心理.
作者:钟燕;管迅;尹丽 刊期: 2002年第16期
我院自1994年-2000年12月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556例,其中并发呼吸肌麻痹38例.现就抢救作如下分析.
作者:曹全斌 刊期: 2002年第16期
气管切开术是危重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必要措施.固定气管套管两侧系带绕颈部相互结扎,松紧度以在系带与颈部皮肤问伸入-手指为宜[1].该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第四大出现颈部皮损.为吸取教训,报告如下.
作者:王芳英;李志爱 刊期: 2002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分析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4¨个全身性多发性海绵状、草莓状、混合性血管瘤采用PYM瘤腔注射治疗.每次2-8mg,单个瘤体<4mg,2周1次,3-5次为1疗程.结果:PYM对血管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100%,首次有效率38.13%.其发热反应仅6.3%.经6个月-3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PYM对海绵状、草莓状、混合性血管瘤具有疗效快、疗程短、创伤小、副作用小等优点,而对其他类型的血管瘤的疗效尚待探索.
作者:尹明平;费伟;李铮;沈志浩;肖华英 刊期: 2002年第16期
我们对我院干部病房的85例老年腔隙性脑梗塞临床资料、CT及MRI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
作者:王宏;刘雅丽;刘大为;董莘 刊期: 2002年第16期
目前有关动物实验神经保护剂对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得到肯定[1].我们2000年1月-2002年4月用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一腔隙性脑梗塞患者4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进峰;张利琴;孙胜利 刊期: 200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对冠心病患者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选择57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患者,术前1周内行运动心电图试验,分别测量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和术后的QTcd.结果: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组术后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运动心电图试验阴性组术后较术前有所缩短,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能使冠心病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的患者QTcd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阴性组有所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经皮冠状运动成形术对无运动缺血的冠心病患者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乔鲁军 刊期: 2002年第16期
会阴切开常采用肠线缝合粘膜、皮下脂肪及皮肤.若缝合线过紧易导致组织水肿甚至缝线嵌入组织内,给产妇带来很大痛苦.我院1992年1月-2000年12月对100例会阴正切500例侧切的产妇皮肤缝合采用2个0铬制肠线行皮内连续缝合术,取得满意效果,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冯志莲;杜艳峰 刊期: 2002年第16期
我院的2455例换瓣手术中,行急诊施行换瓣者仅16例(0.65%).现将抢救及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振亮;王义军 刊期: 2002年第16期
我院婚前医学检查科(简称婚检科),2000年-2001年,对婚检男性精索静脉曲张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允伦;董凤柱;任笑冬 刊期: 2002年第16期
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可通过调节前列腺素的生成直接参与哮喘发生的炎性过程,它和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该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
作者:孙亨睿;朱峻;刘晓晴;孙世澜 刊期: 2002年第16期
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完全性脑卒约120-150万人,其中死亡者约80-100万人,存活者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因此,进行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当前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的有效措施.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指已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小卒中、完全性卒中及视网膜缺血病人的再卒中.通过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措施,防止或减慢中风的发展.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很多,有些危险因素是无法干预的,例如年龄、性别、民族等.只能对那些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给予干预.目前认为,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脂血症,高凝状态、心脏病、忌烟酒等方面进行二级预防是可行的.我国存在南北方饮食文化、生活节奏的不同,科普宣传教育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尤其在我们北方地区高脂饮食、肥胖、酗酒嗜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多种危险因素共存,脑卒中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因而控制危险因素使脑卒中发病率和再发率明显下降,对此广大医务工作者应任重而道远.
作者:林峰 刊期: 2002年第16期
我科自1987年10月-2001年10月诊治耳源性脑脓肿5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保和 刊期: 2002年第16期
鲎试剂用于药品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是新型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按其质量标准规定进行热原检查,热原检查操作不便且时间较长,有文献报道用细菌内毒素方法进行检查[1].本文参照中国药典1995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中基本原理及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实验设计[2],用鲎试剂法对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方法如下.
作者:邓燕萍;况兵 刊期: 2002年第16期
我院1999年1月-2002年3月收治青霉素过敏性休克7例,均在常规抗休克药物治疗无效后用阿托品抢救获成功,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梅保忠;李青山 刊期: 2002年第16期
面对2002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2002年9月1日将要施行的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提到的新的举证规则,医院应如何加强病案质量管理,笔者简单谈几点看法和意见.
作者:马月红 刊期: 2002年第16期
笔者过去在临床实践中联合应用硫酸镁、氨茶碱静脉滴注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6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范俊杰 刊期: 2002年第16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乃至全球的一个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由于HBV感染多数呈慢性化,容易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癌,因此对HBV感染的研究已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及少数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并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小分子多肽类物质,主要功能是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功能,并参与组织修复等.许多研究证实HBV感染所致的肝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细胞因子与感染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治疗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该方面新近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亚斌;龚作炯;杨丽华 刊期: 2002年第16期
孕中期引产术后及早产后,患者回乳一般用炒麦芽或大剂量乙烯雌酚,但回乳效果不理想.口服大剂量乙稀雌酚易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副作用.笔者自拟复方回乳汤用于38例忠者回乳,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爱玲;李宏 刊期: 200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