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经验

王芳

关键词:
摘要: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病程迁延,病情顽固,常规治疗病情易反复效果不理想.通过临床治疗总结,我们自拟了一中药灌肠方,验之于临床,疗效很高,现介绍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近年来带锁髓内钉以其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关节、肌肉的康复练习,早期负重及闭合穿钉不损伤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和骨外膜使骨折早期愈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管状骨骨折.我院于1997年2月-2000年10月间用此方法治疗胫骨骨折31例并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新仁;魏辉;付立新;吕龙飞;寻之鹏;张俭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肝硬化患者胃中间横带及其在胃排空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胃中间横带存在的生理意义及其在调节正常人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胃捧空的作用.方法:对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测定全胃半排空时间GET1/2,近端胃、远端胃半捧空时间,餐后2小时胃排空率及全胃、近端胃、远端胃的面积,胃中间横带的宽度.结果:乙肝后肝硬化组全胃GET1/2、近端胃、远端胃半捧空时间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均<0.01),餐后2小时胃排空率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0.01),全胃、近端胃的面积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远端胃的面积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乙肝后肝硬化组胃中间横带的宽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宽(P<0.01).结论:胃中间横带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性括约肌,对食物从近端向远端再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胃捧空障碍与胃中间横带增宽密切相关.

    作者:顾晓红;李力;袁爱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血管活性肠肽瘤的诊断与治疗1例报告

    1病例摘要患者,男,73岁,1997年7月14日因持续腹泻,伴反复下肢无力2月入院.该患者持续腹泻,开始每日大便2-3次,稀水样便,无脓血,无腹痛.腹泻逐渐加重,日大便量达400ml以上,自觉口渴,无恶心、呕吐,无发烧.

    作者:赵金满;付宝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我院的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加之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广大患者医疗观念的逐步改变,使医院管理的难度加大了.因此,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各级医院逐步推广应用已成必然.

    作者:皇甫宜娣;申西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β2-受体激动剂在哮喘应用中的误区

    由于β2-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长期以来在缓解哮喘的急性发作中已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出现喘息症状立即吸入或口服β2-受体激动剂,这种缓解症状的办法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β2-受体激动剂没有抗炎作用,虽然患者症状缓解,但气道慢性炎症仍在持续发展.

    作者:江玲;刘楠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浅谈进修人员教育与管理

    进修人员的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我院重视进修人员的实践教学,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保证了教学质量.

    作者:扎灵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右旋糖酐20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改进

    右旋糖酐20氯化钠注射,有扩容与疏通微循环双重效果,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性质不稳定,放置6个月后,有絮状沉淀物出现,给临床应用带来一定的局限性.现就其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延长其稳定性,报告如下.

    作者:马萍;高源;冷爱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经验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病程迁延,病情顽固,常规治疗病情易反复效果不理想.通过临床治疗总结,我们自拟了一中药灌肠方,验之于临床,疗效很高,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医院感染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

    医院感染是伴随着住院诊断、治疗、护理而出现的,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很多,特别是通过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是主要传播途径,均可造成医院感染,2001年4季度,对全院各疗区,空气微生物监测、物体表面监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监测.

    作者:邓秀坤;王玉杰;邱玉良;刁秀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65例临床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MASH)是一种组织学特征与酒精性肝病颇为相似的慢性肝病[1-3],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本病的病因、自然史和预后尚未被完全阐明.本文报告一组NAS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NASH相关的风险因素.

    作者:张春平;徐卫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多虑平治疗春季结膜炎疗效观察

    我们于1998年初以来用多虑平治疗春季结膜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接受治疗者60例(120只眼),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26岁(11-53岁);睑结膜型12例,角膜缘型32例,混合型16例;病情长者2年,短者3天,其中多虑平组有8例症状反复发作,病情中度以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眼液及赛庚啶等抗组织胺药治疗效果欠佳者.

    作者:袁本良;袁剑虹;曹志平;耿新迎;马莉蓉;王清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门冬氨酸钾镁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门冬氨酸钾镁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简述如下.1 心力衰竭1.1 心衰病人通常有食欲不振、胃纳差,甚至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有心源性肝硬化者,肝功能失代偿消化症状则更明显.这样钾、镁的摄入必然减少.此外洋地黄类药物尚可减少钾、镁在胃肠道的吸收.

    作者:杜秀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526例638指(肢)再植的回顾分析

    目的:回顾总结和分析各类型断指(肢)再植成活以及与功能恢复相关的因素.方法:根据不同指(肢)体离断部位、时间、损伤程度及手术方法分析并评价再植指(肢)的成活及功能恢复的优劣程度.结果:断指再植组的成活率为95.71%,断肢再植组的成活率为100%,功能评定良67%,差33%.断掌再植组中良57.14%,差28.57%,劣14.28%.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不同类型的断指(肢)再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胡瑞;邓万祥;张正善;刘宝恒;李鸿斌;董晖;黎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糖尿病,且不受性别年龄的限制,其中缺血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由于病情常较严重,诊疗难度较大,死亡率较高.我们对51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与51例同期住院无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对其临床特点加以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卫兵;赵锡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口腔局部因素对牙周病发病的作用

    牙周病的原因复杂,病程较长,其发病原理至今尚不完全明确,但大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局部因素在牙周病的发病方面起主要作用.

    作者:郭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东莨菪碱在临床抗惊厥中的作用

    我院在治疗小儿惊厥频繁抽搐病例中,除应用一般对症、止惊药物外,辅以东莨菪碱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3例均为住院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3个月-12岁;全身抽搐14例,局部抽搐9例;非感染性疾病3例,颅内感染性疾病12例,颅外感染性疾病8例.

    作者:郝秀丽;徐全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甲氰咪胍与扑尔敏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

    近年来,我们用甲氰咪胍与扑尔敏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共60例患者均符合王光超主编<皮肤性病学>中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

    作者:贝思行;杨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从护理角度谈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

    护理1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下面就护理角度谈谈如何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及其重要性.1严格消毒灭菌质量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供应室是全院无菌器材的供应单位,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要想控制院内感染,必须抓好供应室的灭菌供应工作.

    作者:邢丽波;王翠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干扰素联合博尔泰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

    我们于2001年2月-2001年6月,应用国产干扰素联合博尔泰力(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昌武;张彦秋;岳才忠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关于手背静脉输液方法的改进

    浅静脉输液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一项基本方法,也是护理基本的操作技术.而手背静脉血管丰富,常作为临床首选注射部位.笔者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对传统手部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永梅;李臣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