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塞后持续性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黄春涛;石延科;张云梅;邓旭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 持续性ST段压低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伴持续性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78例急性心肌梗塞伴ST段压低患者分为两个组,一组:心肌梗塞后6个月ST段已恢复正常,二组:心肌梗塞后6个月ST段压低未恢复至正常.比较两组间肌酸激酶(CK)峰值、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瘤、Holter记录复杂室性早搏(Lown Ⅲ-V)以及住院期间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结果:二组CK峰值、室壁瘤、复杂室性早搏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一明显高于一组(2286±849u/Lvs 1534±605u/L,P<0.01,50.0% vs 27.3%,p<0.05,64.7%vs 40.9%,p<0.05,17.6%vs 6.8%);而LVEF明显低于一组(0.35±0.16vs,0.50±0.21p<0.05).结论:心肌梗塞后6个月ST段持续性压低的患者预后可能比ST段恢复正常的患者差.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牵引配合药物熏蒸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现代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常表现为腰部疼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严重则行走跛行、一侧肢体不能伸直或活动,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现代常用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其危险性大,远期疗效不甚理想.我院于2000年使用QYC-A型牵引床,配合手法和中药熏蒸,对50例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病人进行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申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新生儿泪囊炎33例治疗体会

    我们自1999年10月-2000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泪囊炎患者33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3例,男4例,女19例.其中双眼者2例.年龄10d-2a.主诉(家长代诉)多数为流泪,流脓,并且大多为出生后数天即出现症状,就诊时间5d-2a.

    作者:戴子娴;刘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而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初步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对象: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曾经腹腔镜或剖腹探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年龄24-38岁,未婚7例,已婚35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痛,其中原发不育6例,仅有性交痛者5例,所有病人肝、肾功能正常,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

    作者:罗俊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抗病毒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的实验

    目的:建立抗病毒合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其大青叶、柴胡、连翘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本品定性鉴别色谱特征明显,易于区别.结论:建立了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其方法可靠、实用.

    作者:李小弟;仵文英;李兴华;雷建林;席枝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全身麻醉加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手术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为达到开胸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吸入麻醉剂用量,缩短麻醉后苏醒时间,延长术后止痛效果.我院于1997年2月至2001年8月用全麻加胸椎旁神经阻滞行开胸手术麻醉,并复合吗啡术后镇痛,对68例病人行分组对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病例:本组病人共68例,其中肺叶切除38例,病灶或楔形切除24例,单纯肺叶切除38例,单纯肺大泡切除6例,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全麻加椎旁阻滞组(E组)34例,年龄26-58岁,体重52-89kg,单纯全麻组(F组)34例,年龄28-56岁,体重54-87kg.两组病人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年龄及体重无显著差异.

    作者:崔巍;李亚丽;鹿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感冒(风热证)120例临床观察

    抗病毒口服液是河北恒利集团制药公司生产的中药口服液,由板蓝根、生石膏、白芦根、生地黄、毛知母、石菖蒲、广霍香、郁金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风热征).中医认为,风热证是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

    作者:王虎军;刘汾;刘丽萍;宋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42例报告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2001年6-8月,我院共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4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①发病时间:6月26日收治首例,8月1日收治后1例.有37例集中发生于7月15日至7月29日,占总发病数的88.09%.②发病情况:男31例,女11例,男女发病人数之比为3.54:1.年龄6个月至47岁.<2岁年龄组4例,2-7岁29例,7-18岁6例,18岁以上3例.

    作者:侯聪玲;曹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云南白药之巧用

    云南白药是祖国著名的中成药之一.为曲焕章之秘方,具有活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是外伤的常用药.通过近几年来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应用证实,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治疗多种疾病,如冠心病、乙型肝炎等,另外也可用以下常见几种疾病.

    作者:杨世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Ⅰ和Ⅲ型胶原的影响

    目的:了解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阻遏作用.方法:实验用WKY大鼠做阴性对照,SHR大鼠分为SHR对照组和丹参治疗组.药物组经灌胃12周后,观察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左室心肌中的Ⅰ、Ⅲ型胶原的改变.结果:SHR组LVMI、Ⅰ型和Ⅲ型胶原较WKY组显著升高(P<0.05),而丹参治疗组各指标均较SHR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参具有预防和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

    作者:唐忠志;唐瑛;郑智;任大宏;王启全;陈文敏;付立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肝脓肿

    本文介绍我院采用超声普通线阵探头引导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20例.介绍基本操作方法、治疗效果,说明采用此方法治疗肝脓肿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是替代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1 使用仪器日本Aloka SSD-256实时灰阶超声,普通线阵探头,频率3.5MHz.

    作者:孙启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已居成人髋关节疾病的首位[2].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与治疗,目前缺乏标准[1].我院自1996年12月以来,对58例65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X片,结合CT或MRI诊断后行介入治疗,经3个月-4年随访疗效满意,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山;毕国庆;曾令法;曲宾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齐刺加龙虎交战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8例

    笔者采用齐刺加龙虎交战手法为主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68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患者中男29例,女39例,年龄27-48岁,发病时间12天至2年.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而求助于针灸治疗.2 治疗方法:取穴:一侧腰腿痛者取病侧第三腰椎横突压痛点,双侧痛者取两侧压痛点,配穴取第一腰椎、第二腰椎华佗夹脊穴.

    作者:杨迎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中内源性阿片肽和c-fos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

    Hughes于75年发现脑啡肽(enkephalin,ENK)之后,又有一些阿片样多肽被陆续发现,如强啡肽(dynorphin)和内啡肽等,它们共同组成了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脑啡肽和强啡肽主要分布于三叉神经脊束尾侧亚核(Vc)Ⅰ、Ⅱ层,这两层及相应脊髓后角中间神经元是调节一级神经传入刺激的关键部位,也是参与痛觉信息传递和调节的关键区域,脑啡肽和强啡肽在脊髓及Vc的Ⅰ、Ⅱ层中发挥着不同的疼痛调节活性.

    作者:谷海晶;凌均棨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对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试验药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500mg/次,静滴,Qd;对照药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500mg/次,静滴,Bid;两组疗程均为7-10天.结果: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和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50.0%、88.33%与33.33%、71.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79%和70.5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7%和38.33%.结论: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优于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

    作者:戴鸿禧;鲍永霞;白秀萍;李家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活检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例DCM患者进行心肌活检后病理形态学分析及运用核素心脏血池显像测得各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并对上述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调查.结果:所有DCM患者心肌活检结果均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肥大、变性、肌原纤维稀疏、排列紊乱以及心肌间质纤维化,核素心脏血池显像结果显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心功能障碍.心肌活检光镜形成测量指标与心功能之间两者高度相关.结论:DCM患者心肌间质纤维化,肌原纤维减少是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

    作者:王连生;吴翔;黄峻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贫血特点及机制初步研究

    目的:为了观察和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贫血特点及其机制.方法:用Sysmex测定28例伴有贫血但肾功能正常的SLE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网织红细胞,用重氮2,4二氯苯胺比色法测定血清间接胆红素;另通过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免疫荧光法、ELISA法、双吡啶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SLE患者的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数(E-CFU)、红细胞表面携带的自身抗体、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结果:4例SLE患者网织红细胞平均为99.30±30.70×109/L,血清间接胆红素平均为38.60±16.20 μ mol/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3例患者MCV平均为78.30±13.20fl、MCH平均为24.50±16.10ph、MCHC平均为311.20±165.90g/L、血清铁平均为13.80±5.90 μ 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平均为38.20±16.40 μ mol/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铁蛋白为112.80±77.10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例SLE患者E-CFU、EPO平均分别为60.50±12.50个/105细胞、36.20±18.20IU/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20例患者红细胞表面检测到有自身抗体IgG.结论:14%的SLE患者贫血是溶血性贫血,46%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贫血的原因与红细胞膜表面携带的自身抗体、铁利用障碍、造血干/祖细胞异常、血清EPO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陆春;李娟;朱国兴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麻醉前用药舒乐安定诱发急性青光眼1例报告

    患者女,54岁,体重63kg,因慢性胆囊炎并结石,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既往除有阑尾切除史外无特殊情况.术前晚按常规口服药舒乐安定2mg,服药20分钟左右,患者突感头痛、呕吐、眼花、视物模糊等症状,当时BP130/90mmHg,HR80次/分,于当晚行头部CT检查排除颅内病变.眼科会诊结果:双眼视力数指/眼前、角膜雾状水肿、前房浅,瞳孔散大,双眼眼压均为100mmHg以上.

    作者:李惠芳;李志晴;何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维奥欣、硝苯吡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机理探讨

    不稳定心绞痛(UAP)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AMI)和猝死[1].我院自2000年2月-2001年4月采用维奥欣片、硝苯吡啶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24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ISFC)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并除外:①服用β阻滞剂硝酸脂类患者.

    作者:袁丽华;李武祥;李利明;刘天军;赵蕴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锌钙特治疗小儿偏食、厌食、多汗20例疗效观察

    目前小儿偏食、厌食、多汗的状况处处可见,有些小儿还伴有异食,比如吃纸张、毛线、头发、泥土、烟头等,令人吃惊,令家长担心.过去小儿食欲低下,多以躯体疾病着手探查.而近十几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发现,人体缺少微量元素锌和钙也可引起偏食、厌食及多汗,经服用锌钙特治疗小儿偏食、厌食、多汗20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青;初晓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硝苯吡啶合并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我国目前高血压病患者达1亿多,但真正得到控制的约不足10%,而血压越高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越高,故理想地控制血压才能保证高血压患者日常的工作学习.自2000年以来,我们选用硝苯吡啶合并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广凤;郁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