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蕾
2011年,中国推行新医改政策的第三个年头,是实现新医改短期目标——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关键一年.然而,各类医患暴力事件,频次、程度上却越来越严重.我国的新医改,说到底就是要解决两个难点问题:一个是医疗资源和负担分配的公平性,另一个是医疗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显然,新医改政策的推动不能称为行之有效.
作者:黄清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今年9月,贺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汤伟光又被任命为市卫生局局长,双重身份让他忙得不可开交.在他看来,不管是医院院长还是卫生局局长,共同的目标都是为患者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2010年8月,汤伟光调任贺州市人民医院院长.任职之初,他就多处调研,发现了很多“老大难问题”.这些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的和谐.
作者:陈平溪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媒介是世界上大的传声筒和好的洗脑系统.开舆论学新河的李普曼曾经说: “人们的行动越来越不依赖自己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而是成为对现代传播媒介传达的无处不在的‘虚拟环境’的反映.”回溯2011年连续见诸报端的医患冲突事件,以及伪名医、 “绿豆门”等乌龙报道,不由让人反思,媒体到底在当前中国的医患关系之中发挥了何种作用?基于公众利益考虑,媒体又应该如何进行医疗领域的新闻报道?不久前出现的深圳“8毛门”事件,将媒体在医患关系中扮演的负面角色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
作者:赵孔 刊期: 2011年第22期
1997年,槐玉昌就踏上了安徽省铜陵县人民医院院长的岗位.从“刚开始只想着维持医院正常运转,为百姓谋求福利”走向了更深入的“医院管理依靠自我约束和疏堵结合”,经历了两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槐玉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连环计”型基层医疗机构惠民管理理念.自2003年卸任铜陵县卫生局局长,回到医院全职从事管理工作,他就萌发了改革念头,其第一步就是“打破大锅饭”.
作者:顾昱轶 刊期: 2011年第22期
2007年初履新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市花溪医院)院长的夏春生,接手的是一所业务量少、流动资金匮乏、管理理念落后的医院.用院内医护人员的话来说,“医院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然而,短短4年时间,医院的改变让巴南区甚至是全重庆市瞩目.在夏春生看来,二级医院惠民的内涵不仅在于用低廉的医疗服务价格让利于民,更在于建立一所科室齐全、综合实力强的医院,让域内患者不需奔波就能看好病.
作者:顾旻轶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尽管刚刚在广东省医院等级评审中获得二甲医院的资格,但是很显然,伦教医院仍然保留着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形.在尚未结束的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广东当地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跻身二甲甚至三甲行列,伦教医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者:修金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很多时候人们把减免医疗费用等同于惠民.尽管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也有一些减免医疗费用的行为,但作为院长,杨庆伟内心并不认同此类做法.“院长没有权利降低医疗费用,当然也没有权利提高医疗费用.”杨庆伟认为,真正体现惠民的环节,就是医院在采购药品时多选择一些质优价廉的药品.
作者:吴凤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2011年10月22日上午10时,河南省洛阳市产权交易中心,洛阳市公立医院产权交易协议签订仪式正式举行.洛阳市卫生局直属的洛阳洛轴医院、洛阳洛铜医院,以及隶属于洛阳市商业系统的洛阳商业职工医院、洛阳第二商业医院等4家医院正式改制为全院员工持股的民营医院.唯一例外的是洛阳市中心医院(下称“中心医院”).这家原洛阳市属大的公立医院在改制后由全院职工持股90%,政府持股10%.
作者:吴凤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暂别日常院务工作的缠绕,偶得片刻清闲,沉浸在北大朗润园的往昔记忆中,重新回味不同领域专家的真知灼见,是参悟,更是一种反思.古人云:“格物穷理,知行合一.”当许多医院院长们走出校门,在实践工作中摸爬滚打一翻后,往往会更加深解其意.
作者:薛伟;陈亚慧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在领导力的概念中,战略虽然只占三分之一的权重,但战略的选择和制定,却能折射出一名医院院长的个性与胸怀.战略的顺利落实更取决于医院院长个人的影响力和管理艺术.仔细体味大连市中心医院的学科和运营发展战略,可以深切体会到医院院长孙喜琢对未来区域医疗市场的预判,以及他为医院积攒核心竞争力的苦心.
作者:张贵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1998年,高爱民初任河北献县中医院院长时,摆在他桌上的是一本负债160万元的账本.比这个数字更难堪的是医院刚过1万的年门诊人次.根据医院当时的状况,高爱民很快提出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发展理念.但经过一系列内部整顿后,医院就诊患者仍不见多.高爱民说,“我喊大山,山不过来,那我就走向大山.”
作者:张贵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国内第一份由学术机构制作出来的“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和“中国佳医院排行榜”,甫一诞生,就引来了医疗同行炙热的目光和热烈的赞誉.医疗界公认的龙头老大——北京协和医院、华西医院、华山医院、西京医院等领军者都开始关注到了这个新生事物,并迅速地响应,将之作为衡量自己的专科和医院在全国同行排名的试金石和风向标.
作者:汪兆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对于新华医院院长徐卫国来说,新华医院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平台,但他研究的对象不是人体,而是管理,乃至领导力.在这个平台上,他率领新华医院顺利完成了《转型时期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综合改革战略研究》等管理类科研项目.其研究目的不仅是使新华医院持续健康地发展;更期待借助上海医疗体制“管办分开”的土壤,为全国的公立医院摸索出一套可以广泛复制的、符合现代公立医院运行环境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作者:刘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在正在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县医院是一个特殊群体.到底应该像对待大型公立医院那样,让县医院在医疗市场中自主求生;还是应该像对待基层医疗机构那样,加大补偿力度,对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现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至今未有定论.2011年9月的一天,前来德清县人民医院调研的一位县领导问了林志彬上述问题.作为医院院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作者:刘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在经济实力、卫生投入以及医疗资源配置水平上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见表1),且地区间和城乡间分布很不平衡,这必然导致居民的医疗服务感受不佳.此外,中国政府和医院的管理水平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医疗机构的法律体系、治理结构、市场环境、筹资与支付方式等公立医院改革的外部环境还很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的制定、实施以及效果.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公立医院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必然要经历逐渐上升的过程.
作者:黄二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前不久,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市妇幼保健院(下称“肇庆二院”)刚刚结束了50周年的院庆活动.熟知医院历史的人却知道,医院真正发展开始于1995年,距今只有16年的时间.此前,她一直作为疗养院存在着.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肇庆经济为落后,又由于其靠近边缘的地理位置,被戏称为“猪(珠)尾巴”.
作者:修金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徐州市中心医院当前实际开放床位2300多张;2012年10月,新建的内科医技大楼投入使用后,床位将得到进一步扩张;同年4月,在徐州市新城区,规划床位2000张的新院区即将动工,“十二五”期间,医院床位规模将达到5000张.”作为院长,张培影在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介绍医院发展路径时,并没有对迅速扩张带来的经营压力表示担心,反而满怀抓住历史机遇的喜悦.
作者:刘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我们留不住患者,医院存在的意义在哪儿?”湖南嘉禾县人民医院院长黄松在惠民上动脑筋,狠抓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努力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2011年1月担任院长的黄松,是名副其实的“新官”.他白嘲自己到医院已经10多年,任职过外科丰任、大外科主任、副院长职务,和全院职工是“老熟人”.不过,这个“老熟人”并不讲“人情”.
作者:陈平溪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将上海打造成亚洲医疗中心城市,是上海卫生规划的长期目标.这一目标成为上海地区医院院长的战略指针.“我们的口号是成为上海亚洲医疗中心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技术和理念上领先,并且做好基础临床科研向实际的转化.”
作者:顾旻轶 刊期: 2011年第22期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下称“郑大三附院”)近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张展功不可没.1986年,张展还是河南医科大学(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领导找张展谈话,希望她能到新组建的郑大三附院(原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工作,去担任科室主任.
作者:吴凤清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