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糖尿病患者50例临床观察

赵秀云;姚庆春

关键词: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出现,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本院对2000年5月-2002年10月间50例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观察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足背皮瓣切取失败后吻合足底深支与中央静脉补救成功18例报告

    足背皮瓣是以足背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该皮瓣皮质较好、皮下脂肪少、弹性好、血管蒂长,口径大,有感觉神经,修复的适应部位比较广泛,是常用的供区.特别适用于手背、手掌等软组织缺损及需重建指蹼的治疗.

    作者:刘勇;单健;张成进;范启申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21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X线与CT的诊断

    目的:进一步认识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鞘瘤7例,神经纤维瘤8例,节神经细胞瘤4例,恶性神经源性肿瘤2例,所有病例均经胸部拍片及CT扫描.结果: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发生于后纵隔(95.2%),典型X线表现为后纵隔脊柱旁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肿块,CT可明确显示病变内钙化,肿块形态,肿块与邻近结构的显示及肿块的强化特点等.结论:X线检查是发现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有效手段,CT扫描有利于肿块的准确定位及形态学诊断,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和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神经源性肿瘤是常见的原发性后纵隔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处,少数肿瘤可部分发生在椎间孔内,使肿瘤呈哑铃状生长.本文收集了1997年-2002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对其X线及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正挺;陈锦云;陈中武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自体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体会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肺癌在我国及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传统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但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是复发的根源.

    作者:王俊娥;梁广玉;陈桂芝;朱晓梅;王志强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培养手术室新毕业护士的体会

    新毕业护士,一般指从毕业参加工作之日至1年护龄的护士.如何使新护士在1年内继续巩固所学的护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尽快胜任专科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刘莉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60例血管性眩晕的MRA诊断(附100例非眩晕症状者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引起的血管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来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的血管性眩晕60例与100例非眩晕症状者的推动脉横轴位图像;分别测量其椎动脉的直径作对比分析.结果:在60例中,左侧椎动脉狭窄20例、直径狭小平均值为1.8mm,右侧椎动脉狭窄40例,直径狭小平均值为1.6mm.100例非眩晕症状者椎动脉测量数据:左侧椎动脉直径平均值为2.9mm,右侧椎动脉直径平均值为2.5mm.结论:椎动脉直径在1.8mm以下,血管的信号减弱,即可提示狭窄的存在.MRA是诊断本症的一项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其图像的清晰度可与传统的血管造影类似,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解绍春;周军;马志强;张大勇;单西云;纳翠云;黄勇;罗云芳;雷斌;张先云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清热止咳合剂的质量监控及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混合感染所致,我院自制清热止咳合剂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春;黄春玲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75例猝死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猝死的病因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急诊科自1961年-2002年因心脏病,坏死性胰腺炎,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猝死的75例进行了回顾性的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本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老年组年龄59-87岁,平均68岁,非老年组年龄14-58岁,平均43.5岁.57例为心源性猝死(SCD)76%,非SCD 18例(24%).SCD中:冠心病猝死36例(36/57),36例冠心病猝死病人病理解剖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1例.非SCD 18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8例,尸检病理发现:胰腺有明显的出血,坏死性改变,胰腺肿大成黑棕色或暗红色.结论:积极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是减少猝死发生的根本措施,对突发的腹部疼痛,不能忽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作者:索爱生;曹素艳;朱越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临床实习与临床教改

    对临床实习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其试卷(包括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含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随机抽取47份,及原在校学习上述各门课后试卷进行卷面分析,两种试卷考试题型、题量、记分方法相同,分析两卷在部分内容上的分数差距,论证临床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临床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立足于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围绕培养目标,进行临床教学改革.

    作者:余庆云;朱宏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危重疾病信息计算机管理

    1危重疾病信息管理的意义和现状危重疾病是医疗护理的重点,人力物力投入的主要目标,经验教训积累的主要过程,科研教学的主要对象,更是出文章和成果的主要场所.

    作者:江学成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显微手术治疗镰幕区脑膜瘤2例报告

    镰幕区脑膜瘤因其位置深,周围结构重要,手术风险大,而难以全切除.本文报告2例效果较好.

    作者:薛洪利;魏学忠;于春泳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关于药品分析中过滤问题的讨论

    过滤是药品分析中不可缺少手段之一,通常用滤材为滤纸和垂熔玻璃(漏斗).滤纸分为定性和定量滤纸,有按滤速分为快速、中速、慢速滤纸;垂熔玻璃漏斗按垂熔玻璃的粗细分为1-5号,这两种滤材以滤纸更为多用.

    作者:孙立华;马建华;张春辉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老年护理管理探讨

    老年人具有抗病能力低、患慢性病多、医疗费用高、心理问题多等特点,对护理服务模式、工作范围、护理人员的质量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年护理是一专多能的综合性服务,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护理、社区保健是其趋势,老年护理管理应从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标准化管理、低成本战略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作者:郑东萍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酸碱失衡代偿幅度计算公式的简便记忆式及推算

    酸碱失衡代偿幅度计算公式通常为代谢性酸中毒(原发异常为[HCO3]↓)的呼吸代偿(PaCO2↓):当[HCO3]每减少1mmol/L时,PaCO2可降低1.2mmHg(1kPa=7.5mmHg);代谢性碱中毒的呼吸代偿:[HCO3]每增加1mmol/L时,PaCO2约升高0.6mmHg;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的肾代偿:PaCO2每升高1mmHg,[HCO3]可增多0.35mmol/L;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的肾代偿:PaCO2每降低1mmHg,[HCO3]可减少0.56mmol/L[1.2].

    作者:周文;江学成;胡宁利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影响直立倾斜试验的因素与风险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有人报道至少人口的1%-3%曾有过晕厥.该病属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症,其表现为突发短暂的意识丧失和晕倒.晕厥的发生机制和病因的复杂,常相互重叠,加之发作呈间断性、间歇期常常缺乏诊断手段、因此晕厥的诊断、鉴别诊断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作者:金元哲;李荣琴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氯诺昔康与吗啡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比较

    氯诺昔康是新型的非甾体镇痛抗炎药物.它具有消除半衰期短(3-5h)、镇痛作用强、胃肠道副作用少、常规剂量下无中毒性肾损害发生的优点[1].本文通过PCIA氯诺昔康和吗啡的比较,观察氯诺昔康对术后病人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作者:邵庆祝;储海;王亮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肿节风注射液与16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目的:研究肿节风注射液与临床常用16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酸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考察肿节风注射液与16种药物配伍后的外观,pH和紫外吸收变化.结果:肿节风注射液与其中4种药物配伍后pH值有明显改变,与其它12种药物配伍后外观、pH和紫外吸收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肿节风注射液与酚磺乙胺,三氨唑核苷、青霉素、甲硝唑应谨慎配伍.与其它12种药物可配伍应用.

    作者:邓代全;张昊;冯碧敏;王秦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静滴甲硝唑致严重精神异常1例

    患者,女,35岁,因下腹部疼痛伴发热1天入院.体检:体温37.8℃,血压15/11kPa,心肺无异常,下腹部压痛、反跳痛(+).

    作者:赵丽娅;于华丽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三叉苦水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三叉苦不同部位水提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三叉苦的各部位提取物均能显著清除邻菲罗啉-抗坏血酸化学发光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且随着发光体系中三叉苦提取液浓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呈下降趋势,呈现明显量效关系.结论:证明了三叉苦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药物.

    作者:毕和平;张立伟;任蕾;杨频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

    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们发现米索前列醇有强烈的子宫收缩作用,可以用来治疗产后出血,我院采用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仪 刊期: 2003年第22期

  • 小儿急性胰腺炎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胰腺炎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方法:分析28例小儿急性胰腺炎临床资料.结果:4例手术患儿中2例为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其余为水肿型,均治愈出院.结论:小儿急性胰腺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和漏诊,应引起儿科医生高度重视.

    作者:孙寿栋;刘文彬;王太森;袁丽 刊期: 2003年第22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