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手术配合体会

关平;王华;鲁昌杰

关键词:
摘要: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受人关注的代表性手术,日益引起妇产科医生的关注,但要完成这项手术,除术者的镜下操作技巧、腹腔镜设备配套外,手术中的配合也至关重要.2002年4月-2003年4月,我院共完成各种妇科腹腔镜手术200例,其中标准的经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lassic Intrafassial SEMM Hysterectomy,CISH)10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95%酒精注射治疗腋臭引起破伤风死亡1例

    患者,男,22岁,6天前于单位卫生所皮下注射95%酒精治疗右侧腋臭.术后第3天局部感染,未处理.第5天出现头痛、乏力,相继出现咬肌酸胀、张口困难、头后仰和阵发性抽搐,以破伤风收治.查体:T38.6℃,P86次/min,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全身肌肉呈不同程度的收缩状态.

    作者:王文杰;师龙生;唐增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突发性聋早期经颅多普勒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脑血管检测(TCD)对诊断突发性聋的意义.方法:对28例突发性聋患者早期行TCD检查.结果:28例突聋患者TCD检查结果有22例异常,其中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异常18例,颈内动脉供血下降2例,脑血管顺应性下降2例.结论:TCD检查对早期诊断突发性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莲娜;梁健新;邹苑斌;黄健男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联用利多卡因、心律平治疗小儿室性早搏疗效观察

    本文对30例室性早搏患儿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口服心律平治疗,疗效满意,副作用小,报告如下.

    作者:衡莉;张贵海;葛希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肺外结核102例临床分析

    结核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尤以肺结核为常见并为人们所重视.然而,肺外结核也不少见,但其临床表现较为隐蔽,常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肺外结核102例分析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作者:梁书奇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窒息新生儿血胃泌素水平变化

    新生儿窒息导致应激性胃粘膜病变国外已有报道[1,2],目前较公认的看法是严重缺氧、缺血导致消化粘膜细胞的损伤.

    作者:沈国玉;袁丽;陈萍萍;李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参七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七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高原红细胞患者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参七胶囊1. 8g,bid;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治疗前后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参七胶囊能改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善缺氧,保护大脑.

    作者:余军;巴焕玲;侯同川;李诗冬;刘玉江;程波;扎西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改进干髓剂在变异干髓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我科自1999年10月始,对变异干髓剂进行改进,应用替硝唑、碘仿与多聚甲醛制成糊剂,对240例乳牙慢性尖周炎进行变异干髓治疗,经临床观察1-2年,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力;彭娟;白清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碳酸利多卡因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体会

    临床硬膜外麻醉常用的盐酸利多卡因麻醉潜伏期较长,起效慢,难以满足急诊剖宫产手术麻醉之要求,现将我院应用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于新法剖宫产术的观察如下.

    作者:刘志如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中药复杂体系重叠色谱峰分析中变换小波基的自动选取

    目的:设计一种在重叠色谱峰解析中自动选取小波变换基的方法,实现中药复杂体系色谱分离中小波基的自动筛选.方法:建立用于提取重叠色谱中组分信息的理论公式,通过此公式实现小波基的自动选取,并将它应用到对肝得宁片中的齐墩果酸进行含量测定时所获得的重叠色谱峰解析.结果:齐墩果酸重叠色谱峰验证结果表明,在一定分离范围内,当相邻色谱峰峰宽相近时,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较为准确.结论:本文设计的小波基自动选取方法能够降低色谱分离条件的要求,提高检测准确度,减少分离工作量,化学计量学与HPLC相结合将为复杂中药分析提供一种快速手段.

    作者:袁海龙;雷长海;肖小河;李仙义;赵艳玲;蔡光明;贺承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132例老干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广大城市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罪魁祸首.其中以老年人心律失常逐年上升显得尤为突出.现将本人收集的132例心律失常的老干部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情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加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管伟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重复膀胱超声误诊1例

    患者,女,23岁,因在外院B超检查发现左侧附件区一大小约6.2 × 6.0cm囊性包块遂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左附件区扪及拳头大小包块,质软,欠活动,有压痛,子宫、右附件无异常.

    作者:李燕;李华斌;李玉友;王东;廖军;何俊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在下尿路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我院自2002年9月-2003年5月应用UROSTYM型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LABORIE公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女性尿道综合征、尿失禁等下尿路疾病共73例,报告如下.

    作者:熊泽安;周家杰;朱欣;丁坤;陈士祥;张先觉;李金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手指再造术中发生室性早搏1例

    患者,女,16岁,因右手拇、中、环指缺如,拟2003年5月3日在臂丛+硬腰联合麻醉下行拇环指再造术.术前1月因感冒并发肺炎在呼吸内科治愈.

    作者:王丙琼;付春兰;藏红;慈兆亮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注射抗生素治疗肝脓肿18例体会

    目前肝脓肿在农村仍然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我科从1996年10月-2002年10月共收治肝脓肿病人20例,其中18例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注射抗生素.肝脓肿传统的手术治疗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我科从1996年10月起在手术进腹腔引流,肋间直接进肝插管引流的基础上,采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注射抗生素治疗肝脓肿18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李银良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浅谈西药中药化

    中西医结合已发展50多年了,50年来它取得了巨大成绩,西医继中国古代传统药学之后,经过漫长几百年甚至千年过程,终于与中国传统医学殊途同归,许多中医药的或西医药的临床总结经验,常常使两者走到同一条道路上.

    作者:刘国隆;张祖亮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经食管心房起搏终止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方法探讨

    目的:为探讨经食管心房起搏对房室结双经路所致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方法:共47例,比较超速抑制与亚速抑制二者对心动过速的终止效果采用超速抑制,亚速抑制.结果:亚速抑制19例,成功11例,占57.9%,8例未成功改用超速抑制.超速抑制36例,成功34例,占94%,2例超速抑制、亚速抑制均无效,应用猝发脉冲后终止.结论:猝发脉冲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已经肯定.超速抑制与亚速抑制二者终止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效果观察,超速抑制终止效果明显高于亚速抑制(P<0.05),而该种心动过速比较容易用起搏终止,缺点为不能预防复发.

    作者:王桂芳;孙洪涛;呼日乐巴特尔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判断-无创和有创方法的评价

    目的:评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法:临床主要分为有创和无创方法两大类,前者是通过插入心导管进行的客观检验方法称为有创检查.心导管资料具有直观性、准确性,是一种较可靠的评定方法;无创方法主要包括客观描述、运动耐量试验、超声心动图、X光片、核素显像等.结论:其优点在于可重复性好、费用低、相对较安全.

    作者:梁金锐;顾复生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关于新形势下医院档案工作的思考

    档案作为医院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在新形式下,作为医院重要基础工作之一的档案工作,应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呢?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作者:蔡蕾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仪早由Hinman等研究和应用于1962年国外近年已较广泛用于临床.我国于1989年也开始研究和应用这一新技术-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它能自动监测病人24h(70-100次)总体血压变化,能体现日常生活及昼夜变化规律.较偶测血压,更能反映人体实际血压水平,克服偶测血压产生的白大衣高血压;能诊断或排除高血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判断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并通过监测血压与心率的变化,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降压药.

    作者:李凤侠;吴彩霞;李爱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及缓解1例

    患者,男,47岁.因胸骨后压榨性疼痛30min伴恶心、呕吐就诊.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史,嗜烟20余年.体检:急性痛苦病容,大汗淋漓.

    作者:高晓红;高卫东;郭慧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