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崩漏与治法

张长财

关键词:
摘要:活血化瘀是治疗血瘀证的一种独特疗法,其理论肇始于<内经>,奠基于张仲景.历代医家又有不断充实和发展.近年来在理论研究上又有新的突破,广泛地运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本文就活血化瘀在妇科疾病中的崩漏一证的运用,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联系临床实践提出一些粗浅认识,请同道指正.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中NSE水平对晚期NSCLC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中NSE水平对晚期NSCLC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检测145例NSCLC治疗前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评价3周期化疗后的疗效.随访生存率.结果:NSE阳性组其近期化疗有效率高,疗效持续时间短,1年生存率低,NSE阴性组其近期化疗有效率低,疗效持续时间长,1年生存率高.结论:血清NSE水平可作为预测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阎飞;张定昌;史宏章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祛痰灵口服液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风热实证(风热犯肺、痰热蕴肺)多中心、随机临床疗效观察

    祛痰灵口服液是由鲜竹沥、鱼腥草二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功效,主治痰热咳嗽,以及支气管炎、气管炎属风热实证.

    作者:江淳涓;毕小利;宋秀明;藤颖;吴榕洲;杨云柯;牛惠志;许德盛;励志芸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老年人胃癌临床误诊分析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胃癌患者增多,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由于老年人胃癌有其自身的特点,早期癌确诊率低,误诊率高达17.1%-42.8%[2].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999年收治70岁以上高龄胃癌患者65例,分析如下.

    作者:安泽武;王玉乾;王茹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军事航空作业人员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情况

    功能性胃肠病是常见的临床症候群,亦常见于航空作业人员中.本调查旨在探讨航空作业人员中功能性胃肠病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张选斌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肝肾综合征研究进展

    肝肾综合征(HRS)是晚期肝病病人一个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肝硬化病人出现腹水1年内HRS的发生率为18%,5年内为39%,且预后不良,发生HRS后平均生存时间只有1.7周,10周死亡率达90%[1].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肝脏移植是治疗HRS唯一有肯定长期疗效的方法,本文就近几年来对HRS发病机理、预防、诊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小凤;张长法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提供优质而多元的服务,才是药品销售的真正出路-面对价格战的理性思考

    2002年是国内医药界价格战激烈的一年,也是国内医药界变化大的一年,医药界就象一个孩子的成长,在变化中不断成熟起来,由开始的冲动出击,已逐步转入了理性的思考.

    作者:邓刚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中不同阻滞方法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双臂丛阻滞与颈段硬膜外麻醉在双上肢显微手术中实施效果及对机体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80例双上肢上断指(肢)再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Ⅰ组C7-T1硬膜外麻醉组;Ⅱ组分段双臂丛阻滞组(一侧为腋路臂丛阻滞另一侧为肌间沟臂丛阻滞),分别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实施疗效.结果:Ⅰ组对呼吸及循环影响较Ⅱ组显著,呼吸循环功能降低明显.结论:双臂丛阻滞较颈段硬膜外更为安全可行.

    作者:丁明;姚树汉;王丙琼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11q23染色体异常与急性白血病

    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MIC分型逐渐成为白血病分型的主流,近的研究表明11q23染色体异常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着特异性,其涉及的MLL基因是分子遗传学的基础,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判断预后及选择用药具有一定的意义.故本文就11q23染色体异常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杨隽;王椿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浅谈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剥脱性皮炎又称红皮病,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疾病.急性期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渗液,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皮肤浸润肥厚,大量脱屑,为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综合病症.我科自2000年3月-2002年11月共收治剥脱性皮炎7例.现将本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施丽华;郭惠娟;于秀利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谈社区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新观念的推行,社区服务由点到面逐步开展,面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格局社区护理已成为范围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社区护理对病人健康教育又是社区护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作者:刘洪浩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多条血管束植入加药物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所造成的终结果,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目前对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

    作者:王思灿;肖文;罗霄;张文戈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203例分枝杆菌菌型鉴定及其药敏试验的结果分析

    结核病的诊断、耐药是目前我国结核病领域的迫切问题,它的流行已成为目前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成效,尤其对耐药结核病其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对结核病的控制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对石家庄市2001年-2002年分离培养的203株分枝杆菌的菌型鉴定及药敏试验报告如下.

    作者:杨桦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bFGF对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内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肌细胞内Bcl-2、Bax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发生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复制AMI模型.术前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及bFGF,于结扎后2h、4h、8h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缺血区心肌细胞内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第2h、4h时,bFGF组Bcl-2蛋白表达的心肌细胞数(141.75±26.91‰,125.63±24.09‰)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15.63±5.05‰,42.12±14.08‰)P<0.01,而Bax蛋白表达的心肌细胞数(11.25±3.80‰,30.87±8.05‰)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32.62±6.61‰,83.638±9.84‰)P<0.05.结论:bFGF可促进AMI时心肌细胞内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芦丽莉;陈吉田;王丹峰;卢淑芹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国产潘妥拉唑、克拉霉素和羟氨卞青霉素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临床研究

    幽门螺旋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及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对Hp相关性溃疡及胃炎进行Hp根除治疗已达成共识[1],本文应用潘妥拉唑(PANT)、克拉霉素(CLAR)及羟氨卡青霉素(AMO)联合应用,观察潘妥拉唑(PANT)、克拉霉素(CLAR)及羟氨卞青霉素(AM0)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疗效,同时与奥美拉唑(0MP)及雷尼替丁(RAN)加上述两种抗生素进行对比观察,探讨短疗程、根除率高、副作用和费用少的治疗方案.

    作者:鲁素彩;韩丽;李喜风;郭雅卿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注射用水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以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新生儿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菌注射用水在第五腰椎棘突划一纵行中线,左右旁开2cm,向下2cm各注射成0.5-1.0cm皮丘,对30例初产妇(观察组)与自然分娩的30例初产妇(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娩方式,产妇和新生儿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针用于镇痛分娩效果显著,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对胎儿、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刘玉平;段永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胎盘血管瘤15例超声诊断及分析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是一种良性毛细血管瘤,主要由血管和结缔组织构成,常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约0.5-20cm.可发生在胎盘的各个部位,多数较小,埋于胎盘内,不易发现.发生在胎盘的胎儿面者,向羊膜腔突出,则超声易于显示.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或无包膜.

    作者:刘铭生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持续硬膜外镇痛泵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的应用

    如何预防和减少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消除各种诱发因素一直是临床探讨、研究的重点之一.我院于1998年10月2002年10月行前列腺增生症手术82例,其中48例术后应用持续硬膜外镇痛泵(简称镇痛泵)以缓解疼痛,减少出血,减少心肺并发症,效果良好,现予介绍.

    作者:魏春;王焕华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浅谈如何提高静脉使用率

    静脉注射、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何保护静脉,提高静脉使用率,也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探讨的内容,本人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现将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国琴;俞娟芬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慢性肝炎患者医院内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现代医学界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造成患者死亡,还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影响医院的病床周转、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

    作者:任学红;王官胜;王智红;刘毅霞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高度近视眼黄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高度近视眼中黄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诊为高度近视眼黄斑出血的12例(12眼)、做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照像及眼底荧光造影(FFA),A/B超检查,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做临床观察.

    作者:秦琼莲;丁梅林 刊期: 2003年第1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