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心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于涛;郑桂琴

关键词:
摘要:许多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发生各种变化会使药物动力学或药效学发生改变,此外,老年人往往是多种疾病并存,治疗反应差,易出现各种的药物副作用,临床表现也是错综复杂,所以研究和讨论老年人药物问题就要首先讨论老年人的药物效应的生理变化,本文仅就老年人药物效应的生理变化及常见心血管病的药物疗法作简要阐述.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重度癌痛46例

    我院肿瘤科对2000年10月-2003年2月住院患者中的46例晚期癌症伴重度疼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贾秋玲;谭换明;张宁梅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社会心理因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抢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剖宫产毕竟是剖腹手术,而经阴道分娩更符合生理状况.

    作者:李梅舒;刘小红;张惠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注射用水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以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新生儿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菌注射用水在第五腰椎棘突划一纵行中线,左右旁开2cm,向下2cm各注射成0.5-1.0cm皮丘,对30例初产妇(观察组)与自然分娩的30例初产妇(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娩方式,产妇和新生儿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针用于镇痛分娩效果显著,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对胎儿、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刘玉平;段永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全髋置换在临床应用的体会

    目的:总结6例7髋全髋置换的经验教训.方法:通过对6例7髋全髋置换方法结果比较分析、总结,结合文献复习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结果:6例7髋病人(其中1人为双侧)无1例感染,伤口均为Ⅰ期愈合.按照Harris评分[1],2例3髋术后活动自如正常生活90分;3例病人术前卧床不起为0分,术后可以拄拐行走80分:1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82分.但1年后发生脱位行二次手术.总优良率为84%.结论:全髋置换可以较好地治疗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病人,且达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立琴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鼻出血116例疗效观察

    鼻出血的急诊治疗方法主要是鼻腔填塞、烧灼、注射硬化剂等,鼻腔后端出血则往往需要行前后鼻孔填塞,个别患者在治疗期间多次填塞、烧灼治疗,造成对此治疗的恐惧心理,不与配合治疗.

    作者:孙铭斌;张向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米非司酮与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比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病,在生育年龄发病率达10% -15%[1].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不孕及盆腔内结节与包块.

    作者:郑奎;罗长安;董卫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医院图书馆读者心理探讨及服务策略

    医院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对象是本院医务人员.从整体上说,读者固定品各种单一;但从个体上说,每个读者到图书馆的目的需求不相同.

    作者:刘学丹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口服PPA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20岁.因腹痛、腹泻4次,在家中自服PPA(山东新华制药厂)0.75g,15min后出现头晕、乏力、全身不适、发痒,以手心、脚心为著,大汗淋漓,随后晕倒意识消失急诊.

    作者:亓文栋;张仲萍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血糖的近日节律及相关激素的影响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关于血糖代谢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其节律的研究在国内还不多.

    作者:陈树春;宋光耀;叶蔚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bFGF对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内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肌细胞内Bcl-2、Bax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发生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复制AMI模型.术前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及bFGF,于结扎后2h、4h、8h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缺血区心肌细胞内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第2h、4h时,bFGF组Bcl-2蛋白表达的心肌细胞数(141.75±26.91‰,125.63±24.09‰)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15.63±5.05‰,42.12±14.08‰)P<0.01,而Bax蛋白表达的心肌细胞数(11.25±3.80‰,30.87±8.05‰)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32.62±6.61‰,83.638±9.84‰)P<0.05.结论:bFGF可促进AMI时心肌细胞内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芦丽莉;陈吉田;王丹峰;卢淑芹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切口感染与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也是外科中基本的内容之一.无菌技术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其中包括手术室的布置、各种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方法、手术前的准备、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的方法、病人皮肤和手术野的准备、术中无菌要求和术后病房细菌含量及换药方法等.

    作者:王玉英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良性反复发作性眩晕200例临床分析

    眩晕症是神经系统乃至许多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占神经内科门诊量很大比例.目前国内教科书及相关神经病学专著均未将其作为一独立疾病来论述.

    作者:刘利君;李进景;肖辉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老年人胃癌临床误诊分析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胃癌患者增多,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由于老年人胃癌有其自身的特点,早期癌确诊率低,误诊率高达17.1%-42.8%[2].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999年收治70岁以上高龄胃癌患者65例,分析如下.

    作者:安泽武;王玉乾;王茹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中的溶栓治疗

    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有了很大进展,由以往的在电子监护下对症状和并发症,尤其是对心律失常的及时处理,转变为早期的再灌注治疗,包括药物与外科手术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学的重要进展之一,现将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的满意效果探讨如下.

    作者:毋矿林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胎盘血管瘤15例超声诊断及分析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是一种良性毛细血管瘤,主要由血管和结缔组织构成,常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约0.5-20cm.可发生在胎盘的各个部位,多数较小,埋于胎盘内,不易发现.发生在胎盘的胎儿面者,向羊膜腔突出,则超声易于显示.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或无包膜.

    作者:刘铭生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广泛针刺减压治疗早期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

    目的:探讨四肢严重外伤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AOCS)早期和肢体组织压增高后有效减压及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12-16号注射针头无选择地对59例AOCS早期患者,在组织压高压区垂直广泛针刺减压.结果:本组病例均在2-30min打断其缺血-水肿的恶性循环,12h内压力趋于正常,有效率100%.结论:广泛针刺减压,可使骨折处的出血、组织间、筋膜间室内外的渗血、渗液、血浆、水肿液、毒物、组织胺充分排除,因高压向低压液体的廓清作用,降低了筋膜间室内外压力,打断其AOCS缺血-水肿恶性循环,是治疗和预防AOCS早期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绪雄;易振安;熊元;王喜丰;董传斌;黄忠达;陈发一;何玉明;曾国良;龙晓宇;易春颜;杨春福;覃世英;陈玉莲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黄芪联合多巴酚丁胺用于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肺心病心衰15例,并与对照组¨例进行疗效对比,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测定,心功能、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气分析也有改善.两药合用作用加强,时间短,疗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姬珊;伍英莲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中不同阻滞方法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双臂丛阻滞与颈段硬膜外麻醉在双上肢显微手术中实施效果及对机体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80例双上肢上断指(肢)再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Ⅰ组C7-T1硬膜外麻醉组;Ⅱ组分段双臂丛阻滞组(一侧为腋路臂丛阻滞另一侧为肌间沟臂丛阻滞),分别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实施疗效.结果:Ⅰ组对呼吸及循环影响较Ⅱ组显著,呼吸循环功能降低明显.结论:双臂丛阻滞较颈段硬膜外更为安全可行.

    作者:丁明;姚树汉;王丙琼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崩漏与治法

    活血化瘀是治疗血瘀证的一种独特疗法,其理论肇始于<内经>,奠基于张仲景.历代医家又有不断充实和发展.近年来在理论研究上又有新的突破,广泛地运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本文就活血化瘀在妇科疾病中的崩漏一证的运用,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联系临床实践提出一些粗浅认识,请同道指正.

    作者:张长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浅谈如何当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

    高等医学院校新毕业的医学生,要逐渐承担起临床教学的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过程.根据我院多年来对青年教师教育理论及实践培养工作的探索和总结,我们认为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医学青年教师,除了要加强传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外,还应强调和树立现代教师观,掌握医学教学的基础原则,培养良好的师德.

    作者:苏桂栋;余庆云;全松 刊期: 2003年第1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