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陆以扬
患者,女,47岁,于入院前3年已确诊为肝硬化、脾大、食管静脉曲张重度,曾有2次呕血、黑便、出血性休克表现.
作者:李华;任万英;高恩香 刊期: 2003年第13期
鼻出血的急诊治疗方法主要是鼻腔填塞、烧灼、注射硬化剂等,鼻腔后端出血则往往需要行前后鼻孔填塞,个别患者在治疗期间多次填塞、烧灼治疗,造成对此治疗的恐惧心理,不与配合治疗.
作者:孙铭斌;张向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2000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在鼻内窥镜下行鼓膜烧灼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7例,此法较鼓膜切开、冲洗和置管的操作都简单,而且并发症少,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永彪 刊期: 2003年第13期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老龄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环绕着老年问题的有关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阿尔采木氏病(Alzheimer disease AD)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疾病,除了具有一般老年期病人的生理特点,躯体各器官机能逐渐退化,反应迟钝,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等,还因为疾病所引起的精神异常症状及心理各方面的改变,本文通过收集总结53例阿尔采木氏病患者的临床精神症状,提醒我们在治疗护理上除了注意其痴呆症状外,还要密切留意其它精神症状.
作者:陈响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其治疗方法较多,径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P)是近年来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新方法.其优点是出血少、创伤小、痛苦小.但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仍为40%100%,发作时,病人疼痛难忍,反复膀胱痉挛易导致继发性出血和冲洗管道堵塞,且延长膀胱冲洗及拔管时间,现就其疼痛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于春梅 刊期: 2003年第13期
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如果输入药物、输液器具或配液加药及滴注过程被热源、细菌及微粒污染,可造成发热反应,不但加重病情,还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在临床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引起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艾贻莲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患者,男,20岁.因腹痛、腹泻4次,在家中自服PPA(山东新华制药厂)0.75g,15min后出现头晕、乏力、全身不适、发痒,以手心、脚心为著,大汗淋漓,随后晕倒意识消失急诊.
作者:亓文栋;张仲萍 刊期: 2003年第13期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因其病情危重、变化性、多有意识障碍和自理缺陷,所以严密的观察病情及全面的护理,在临床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1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72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出血病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现将病情观察情况及护理体会予以总结.
作者:李燕 刊期: 2003年第13期
虽然只有5%的急性胰腺炎病人会发生胰腺感染,但80%的急性胰腺炎死亡病例是由于胰腺感染引起的[1].胰腺感染不会自行吸收,只有手术或介入引流才能治愈,仅行保守治疗,死亡是不可避免的[2].相反,坏死性胰腺炎未继发感染,可经保守治疗治愈,如行手术,死亡率明显增加[3].因此,明确诊断有无胰腺感染,对指导外科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能平 刊期: 2003年第13期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是一新兴的研究领域,主要阐明药物代谢、药物转运和药物靶分子的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药物基因组学将在药学研究中,特别是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提高药物疗效及新药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将从根本上改变药物临床治疗模式和新药开发方式.
作者:张舒雅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患者,27岁,孕2产1,停经2416周,因计划外怀孕要求终止妊娠于2002年6月14日入院,自述怀孕1个月后左上臂发现一包块,无明显诱因,约黄豆大小,且逐渐变大,伴痒、痛,以夜间明显.
作者:江成剑;郑必海;周先利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我区地处沿海,很多人明知河豚有毒,仍冒险食用,河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河豚毒素是非蛋白质的神经性毒素,分子式C11H17N3OR,微溶于水,在PH<3和PH>7以下和PH7以上不稳定,4%NaHC03溶液处理20min或无毒化,对热稳定,加热至100℃经过30min约20%被破坏,120℃经过20min仍有毒残存,对日晒和盐腌都很稳定.
作者:张丽忠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甚至致残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对HIE治疗的研究较多,笔者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杨翠平;刘文玉;董兆华 刊期: 2003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调脂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氟伐他汀组)30例(男22例,女8例),给氟伐他汀40mg,qn×4周.对照组(辛伐他汀组)16例(男8例,女8例),给辛伐他汀20mg,qn×4周.结果:两组在调脂方面均有明显效果,氟伐他汀组1个月总有效率为93.3%,辛伐他汀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P>0.05.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为6.7%,对照组为6.2%,两组比较P>0.05.结论:新药氟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与辛伐他汀作用相当,调脂效果好.两药的耐受性均好,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且两组没有显著差异性,适合老年人应用.故氟伐他汀为一个好的老年调脂药物.
作者:杨素英;郭民侠;李彦玲 刊期: 2003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胸外科79例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对79例病原学培养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年龄、并发症、临床表现、病原学及其药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占第一位.致病菌以绿脓杆菌为主,真菌感染亦占相当比例.院内的侵袭性操作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结论: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院内获得性感染和对院内获得性感染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作者:李淳成;柯昌康 刊期: 2003年第13期
南京医科大学举办妇幼卫生专业本科班已有三届学生实习在我院进行.妇女保健部分是在我们妇幼保健所实习.
作者:葛宁 刊期: 2003年第13期
肾移植治疗十分复杂,肾移植手术能否成功,术前术后护理十分重要;对病情仔细的观察对患者耐心周到的护理等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对如何做好肾移植患者的护理,我们有以下体会.
作者:朱芳 刊期: 2003年第13期
剥脱性皮炎又称红皮病,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疾病.急性期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渗液,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皮肤浸润肥厚,大量脱屑,为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综合病症.我科自2000年3月-2002年11月共收治剥脱性皮炎7例.现将本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施丽华;郭惠娟;于秀利 刊期: 200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80mg/d)加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P<0.01),治疗组治疗后LVEF显著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 β、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内皮素-1水平显著下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前列环素、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上升(P<0.05-0.01).结论:缬沙坦治疗CHF疗效肯定,可降低CHF时某些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姜丽萍;张伟强;刘长山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月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174例,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74例做对照.经术中、术后多项指标观察及对术后远期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新平;栾尚军 刊期: 200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