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

倪桂学;李爱丽

关键词:
摘要:中药炮制的临床意义主要在于保证中药的质量,以安全可靠的用药为前提,以保证和提高疗效为目的,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手段.现代临床医疗的发展与中药炮制已密不可分,研究与掌握各种药物经不同炮制法后的效用差异,是合理用药,使临床医疗药到病除的必要前提和保证.下面笔者仅就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做一分析.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多发畸形1例

    孕妇,27岁,农民,G2P1,月经规律,孕28+5周,因下腹胀痛、子宫迅速长大1周就诊,B超示胎儿异常收入院.

    作者:包碧惠;刘英;朱碧清;熊丁;王朝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浅谈护士在应用化疗药物时的自我保护

    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大多数化疗药物为细胞毒剂,对正常组织细胞及肿瘤组织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宋瑞香;李海青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BiPAP呼吸机在老年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评价

    近5年来我们对4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抗心衰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BiPAP呼吸机经面罩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对pH、PaCO2、Pa02、SaO2及临床症状的影响[1].

    作者:黄翠瑶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

    通常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抗原决定簇,把HBV区分为4个亚型(adr,adw,ayr,ayw)这些亚型可进一步分成9个血清型即aywl,ayw2,ayw3,ayw4,ayr,adw2,adw4,adrq+和adrq-.

    作者:肖扬;陈成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锌的药理作用

    锌是人体内必需微量元素,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锌量约为2 2.5g,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内.

    作者:史英钦;王青;张咏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健全性病防治网络,满足病人需要

    1性病防治网络不健全,病人到正规机构就医有难处许多性病病人去非正规性病医疗机构看病,但多数医生没有接受过性病治疗技能的培训,结果病人不能及时治愈,增加传播他人的机会.

    作者:袁长海;卢艳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胃镜下食管溃疡1例报告

    患者,女,70岁,因胸骨后疼痛,吞咽时加重1个月就诊.查体:体温、血压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胃镜诊断为食管癌.

    作者:孙淑华;武清华;石洪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脊柱骨折院前搬运方法及护理对策

    脊柱骨折是外科常见的创伤,不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骨折不是严重问题,但若在急救中忽视或搬运不当,亦可造成人为的脊髓损伤,直接影响伤者的后续治疗和生活质量.因此,脊柱骨折院前搬运尤为重要.我院急诊科自120开通以来,针对脊柱损伤不同情况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指导病人陪护正确合理地搬运病人,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邱红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色素研究进展

    正常皮肤的颜色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皮肤内各种色素的含量,包括黑素、类黑素、胡萝卜素及以皮肤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二是皮肤的厚度和光线在皮肤表面的放射现象.其中,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情况是造成皮肤色素改变的主要因素.色素改变包括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它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美容,与许多疾病,比如黑色素瘤、白癜风等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者:肖燕;李青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中药饮片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主要通过中药饮片来实现其疗效,而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下仅就中药饮片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道探讨.

    作者:王凤霞;杨辉;陆丽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50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者,对患者出现的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分析,采取相应的遵医治疗、安全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对策.结果与结论:通过给予相应的护理,控制和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减少患者的社会危害性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精神残疾.

    作者:黄洁英;周桂成;吴应洪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甲钴胺的临床应用及前景展望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一种辅酶形式,具有其他形式的维生素B12所不具有的代谢和治疗应用价值.作为周围神经治疗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神经障碍及多发性神经炎等周围神经疾病的治疗,对于癌症、艾滋病、男性不育症以及睡眠节律紊乱等也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作者:邱相君;胡国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治疗高脂血症药物的合理应用

    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是体内脂质代谢异常的表现.根据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作者:庞晓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儿童肩肘部牵拉损伤治疗体会

    牵拉肩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肩关节损伤,有典型的牵拉致伤史,伤肢下垂,疼痛哭闹,不能上举及伸手拿物,拒绝他人触动伤肢,肩关节前外侧压痛,局部无畸形及肿胀,放射检查无异常.

    作者:汪义兵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治的现代观念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加之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大量心血管患者免于死亡,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日益增长.80年代以来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模式有了根本性变革,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那开杰;王春芳;王贵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针刺治疗偏头痛5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大类型,是一种发作性的血管收缩和舒张障碍,加之某些其他因素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青少年女性多见,以典型偏头痛和普通型偏头痛为常见;多以一侧头痛较多,也有两侧均痛者,重者伴恶心呕吐等疾病.笔者近十几年用针刺治疗50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玉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斑块病变治疗体会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状态,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66例管壁斑块病变患者分为3组,分别应用灯盏花素、西洛他唑、灯盏花素+西洛他唑治疗,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膜增厚,管壁不光滑,有钙化斑块形成,且血流速度缓慢,血流量减少;灯盏花素+西洛他唑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及流量明显改善(P<0.01或P<0.05),显著优于灯盏花素组及西洛他唑组.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应用灯盏花素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可显著减少下肢动脉的斑块病变,改善血管内血流峰值速度及流量,对预防糖尿病性坏疽足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玉泉;卢小军;张存海;郑伟;黄波;余秀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96例诊治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目前为妇科疾病中较常见的良性疾病,患者多为30-40岁妇女.

    作者:管永政;李玉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4例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病例,随机分成rhEGF滴眼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0.3%氧氟沙星滴眼液)各42例.治疗组用rhEGF滴眼液,对照组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qid滴眼,共10天.隔日观察上皮缺损修复情况.结果:rhEGF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rhEGF滴眼液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

    作者:班胜刚;李永均;苏理;卢荣强;黄明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腰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并鞘内注射治疗重症脑膜炎28例观察

    重症脑膜炎系临床急危重症.脑膜炎发病后腰穿鞘内给药及脑脊液化验是治疗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方法,既往反复腰穿鞘内给药是降低其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1,2].我科于1995年-2002年对28例重症脑膜炎进行腰蛛网膜下腔穿刺持续置管引流鞘内给药及脑脊液化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景兆德;彭德强;温世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