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英;桂红;贺锋;马晓璐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的免疫平衡状态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肿瘤病人及44例正常人,分离并活化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产生IFN-γ/IL-4的细胞的阳性率,采用ELISA方法测定刺激上清中IFN-γ/IL-4水平,用以上两个指标反应体内Th1/Th2平衡状态.结果:肿瘤病人组Th2亚群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h1/Th2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亚群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肿瘤病人组PBMC刺激上清中IFN-γ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肿瘤病人中存在Th1/Th2失衡,表现为Th2优势.乳腺癌病人的Th2值、Th1/Th2比值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肺癌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相比,转移组的Th2值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转移组Th1/Th2比值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5),两组Th1值无明显差别,肺癌治疗后临床好转与有复发转移的病人相比,好转组的Th1值明显高于复发转移组(P<0.01),好转组Th1/Th2比值明显高于复发转移组(P<0.05),两组Th2值无明显差异.肿瘤病人Th1与临床Karnofsky体力状况(KPS)评分之间有正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为0.685.Th1/Th2比值与KPS评分之间有正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为0.581.上清中IFN-γ含量与KPS评分有正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为0.569.结论:肿瘤病人进展过程中,Th1/Th2平衡发生变化,变化程度与转移与否、治疗效果及肿瘤组织类型有关.Th1的变化与临床状态KSP评分相关,可以作为预后评估和判断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作者:胡晓明;赵武述;丛笑;叶丽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HBV慢性感染治疗如何保肝的相关问题.方法:收集内脏材料送检HBVM和HBVDNA,为探讨抗病毒病因治疗提供证据.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HBVDNA定性、定量检测,均证明HBV感染人体后,除肝脏外,同时亦侵入脑、肾、脾、胃等脏器,而且均出现相应病损和功能障碍.结论:HBV感染人体后侵及多脏器,因而治疗原则应是抗病毒为主,而且新型免疫调节剂和贺普丁联用,可使HBVDNA顺利阴转.
作者:张光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CHF)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后,血浆醛固酮(A1d)活性的变化规律、醛固酮逃逸程度与预后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率变异各能谱范围及各能谱之间的生物钟规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6例充血性心衰患者ACEI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血浆RAS(rennin-angiotension system)系统的活性、观察其变化规律.根据醛固酮逃逸程度分为两组:升高超过基线水平20%(组1,n=51)和超过基线水平但达不到20%(组2,n=65).比较两组间心率变异各能谱范围及其24h昼夜规律的变化.结果:①与基线水平相比较ACEI治疗后1个月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活性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Ang Ⅱ有所回升与基线水平比较(P>0.05)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P<0.05).②与基线水平比较ACEI治疗后1个月血浆Aid明显下降(P<0.01);继续治疗到3个月时明显增高,与基线水平比较(P<0.01),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P<0.01).③组1与组2比较心率变异总能谱(TF)、极低能谱(VLF)、低能谱(LF)明显下降(P<0.05;P<0.05;P<0.01);高能谱(HF)及HF/LF两组差别无显著性;醛固酮逃逸严重组(组1)心率变异各能谱24h昼夜规律消失,各能谱呈低平曲线.结论:①充血性心衰患者ACEI治疗后,确实可观察到醛固酮逃逸现象,且这一现象在治疗3个月时表现已很突出.②醛固酮逃逸明显的病人比较来说,与预后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率变异各能谱TF、VLF、LF明显下降,且昼夜规律消失.提示醛固酮逃逸程度可能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高修仁;彭龙云;曾群英;马虹;罗斌;谢耀群;段大跃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们统计自1987年-2001年10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6例,现就16例的治疗体会小结如下.
作者:向奎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女,44岁,头昏,发热,并牙龈出血.在家服用感冒药十余天.突腹痛伴呕吐,渐加剧,来我院就诊.查体:T40℃,上腹偏右出现拳头大包块,压痛明显,满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
作者:李德迪;于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以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障碍,以横纹肌无力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为0.5-5人/10万入口,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医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至今仍指导人们进行防病治病,并有它整体辨证、审证求因及辨证论治等现代医学不可比似的长处.
作者:史学茂;谭京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自2000年5月以来,我们对9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采取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治疗,收到了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管殿尧;刘宝贵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鉴于近年来青少年学生中屈光异常大幅度增长,因而传统的散瞳验光阿托品用药后扩瞳维持时间长,给患者生活学习带来不便.笔者一年来坚持统计先后分别用托吡卡胺和阿托品散瞳验光的病例数,比较二者的睫状肌麻痹程度及其它方面的异同总结如下.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自杀患者在临床上颇为多见,对于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治疗及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科于2002年9月15日收治1例自服安定100片患者,次日上午要求出院,于当日晚上再次跳楼自杀.此病例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给护理工作增加难度,现将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华;王军勋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常用替代疗法,血透时需用肝素抗凝,肝素主要作用于抗凝血酶-Ⅲ(AT)的赖氨酸残基,从而大大增强AT的活性.
作者:王丽;张春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近年来,无机物构成机体内载体及电子传递系统,参与或激活多种酶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探讨老年肺心病与无机物间的关系,本文初步报告如下.
作者:韩英;桂红;贺锋;马晓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患者并通过胃镜检查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结果作为诊断Hp的标准对照,评价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Hp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在快速尿素酶检测Hp呈阳性的45例中,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阳性为43例,阴性的为2例,其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95.6%(43/45),特异性100%(15/15),准确性96.7%(58/60).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简便可靠的非侵入性Hp检测方法.
作者:祁小鸣;李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用HPLC测定盐酸青藤碱凝胶的含量并考察其稳定性,确定有效期.方法:经过离心试验、光照试验、高温试验以及恒温加速试验,应用Arrhenius公式计算有效期.结果:HPLC测定盐酸青藤碱凝胶回收率为102.4%,RSD为0.5%.盐酸青藤碱凝胶的外观、含量、pH值均无显著变化,对光热较稳定,t25℃ 0.9=3.3年.结论: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处方合理,性质稳定.
作者:张先洲;罗顺德;潘细贵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53和C-erb B-2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98例,使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P53和C-erbB-2基因蛋白的阳性率.结果:P53和C-erb B-2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6.93%和54.08%.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P53和C-erb B-2阳性率明显高于导管内癌及小叶原位癌(<0.05).结论:P53和C-erb B-2过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作者:薄爱华;许永利;张剑虹;屈明;刘振显;郭中英;白丽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也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功能缺陷及衰竭,糖尿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是种慢性、全身性、进行性的疾病,目前对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但只要合理的饮食结构,正确的使用药物,较好的控制血糖,就能减轻、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故对糖尿病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王英;孙艳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所有护理人员必须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达到护理效果和治疗目的.
作者:潘桂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医院内感染是指医院内引起的各种疾病感染.医院尤其是急诊科,其一方面是医治疾病的场所,另一方面又因患者聚集,病种繁多,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率很大;有些医疗仪器在使用中亦可作为传播疾病的媒介,因此为了患者与自身的健康,医院感染越来越引起急诊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陈永平;刘桂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IL-10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肝损害大鼠胰腺、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影响及ANP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建立大鼠ANP肝损害模型,随机分成3组:3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IL-10腹腔注射治疗30只,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30只,观察血中NO含量变化.观察了胰腺、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变化,肝、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建立ANP模型后6h、12h、24h,血中NO水平明显升高,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阳性渐升高,IL-10治疗后,IL-10组NO水平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阳性表达降低,肝、胰腺组织损害也相应减轻.结论:N0和iNOS参与了ANP肝损害发病机制,IL-10通过降低NO和iNOS水平对ANP具有防治作用.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给予IL-10对减轻肝脏、胰腺病变的程度,改善预后可能是有益的.
作者:谷俊朝;王宇;薛建国;张忠涛;李建设;周延忠;郭振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院在妇科手术的术前准备时采用了中药口服的办法,并与传统的肥皂水灌肠作对比,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春红;高雪;李大为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