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巧玲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及治疗方法的改进,位居儿童死亡原因第二位的癌症-急性白血病虽得到一定的控制[1],但儿童在接受治疗期间,其本身及其家庭所承受的应激和调适仍是当今医务工作者所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2].一旦患病,对患儿及家属均是沉重的打击.患儿反复住院,接受化疗、放疗以及其它侵入性治疗不仅给其自身带来了很大痛苦,同时也给他的家庭带了的多方面的应激.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是个体的重要社会支持者.个体健康行为的建立与家庭有着密切关系,家庭对个体的健康起着正性和负性双重作用,提倡家庭护理,就是促进家庭的正性作用.为此,我们对我院2001年-2003年住院的24名患有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家属的行为反应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一定的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任春梅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调查我院11年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的耐药变迁.方法 1993年-2003年从我院住院病人中分离2351株大肠埃希菌和1340株肺克雷白菌的耐药性,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亚胺培南等13种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的耐药性,用WHONET-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抗菌活性强的亚胺培南,且历年不减,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2003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7.9%和4.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从1993年的12.6%和11.6%上升至2003年的37.5%和41.4%.肺炎克雷白菌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从2000年的31.9%和36.8%降至2003年的18.3%和21.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ESBLs发生率分别为36.0%和28.4%.大肠埃希菌ESBLs的发生率从1999年的27.0%升高到2003年的46.6%,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叮敏感率很高,而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要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保持很高的敏感性,产ESBLs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的重要机制,我们应重视它们的检测.合理用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小江;徐英春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癌痛的成份十分复杂,不仅源于病灶本身及多种治疗引起的躯体因素,也含有多种社会心理成份.笔者在采用WHO三阶梯止痛疗法的同时辅以系统的心理治疗(以下简称心理支持疗法、PST),以观察PST对晚期癌痛的心理镇痛效应.
作者:赵东江;李胜婷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联合应用难取或断裂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方法常规取IUD失败60例,先采用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对IUD准确定位、定形,经阴道取器.结果 60例中59例经阴道取环成功.一例异位于膀胱的开腹取器.结论宫腔镜与B超联合应用,不仅可对难取或断裂IUD精确定位、定形,选择取器途径和方法,又可提高困难取器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作者:赵敏;杜晓华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剂量为0.1mg/(kg·d)加入10%葡萄糖30-40ml内静脉滴注,疗程为5-7d.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有效率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未见副作用发生.
作者:乔小平;乔艳梅;张青春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病例:患者,男,28岁,诉胸痛1周.患者缘于2003年11月6日肌注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1针(1.0ml,浙江天元产),1周后无其它明确诱因晨起出现胸闷、胸胀痛、无放射、尤以深吸气时明显,无发热、盗汗、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返酸、嗳气,无心慌、呼吸困难.午后症状逐渐减轻,次日晨起再次出现胸痛.此上述症状反复出现,无外伤史、吸烟史、无结核史、无胸骨、肋软骨炎史、无心脏病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清,咽无充血,扁桃核不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异常、心、肺、腹未见阳性体征.化验血象正常,查抗核抗体、抗链0、抗dsDNA、CRP等免疫学标志物均未见异常,胸片及CT均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腹部B超未见异常.经局部温水热敷、配合微波治疗,20日胸痛症状消失,11月22日肌注第二针,肌注局部出现硬结、肿胀、疼痛,25日肌注部位硬结、肿痛自行消退,再次出现上述胸痛症状,经局部贴伤湿止痛膏3天,症状无明显改善.后进行温水热敷,配合微波治疗,胸痛逐渐好转,12月7日胸痛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程科传 刊期: 2004年第19期
我院2002年1月-6月共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15例,其中3例因丧失抢救时机而死亡.12例经过洗胃、利尿、导泻、应用解毒剂、防治脑水肿等治疗措施后都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婷敏;王雪莉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通过观察消风止痒汤对急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作用、对豚鼠局部注射磷酸组胺瘙痒模型的影响及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探讨消风止痒汤治疗急性荨麻疹的部分作用.方法实验研究:设消风止痒汤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扑尔敏对照组.①用磷酸组胺在豚鼠创伤处涂抹,观察豚鼠出现瘙痒反应,记录组胺的累积用量.②用磷酸组胺皮内注射小鼠形成小皮丘,30分钟后,记录皮损处的光密度值.临床研究:按病人就诊序号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共选择病例72例,其中,西替利嗪组34例,消风止痒汤组3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用药前积分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口服;试验组给予消风止瘁汤200ml,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服7天后,停药评定疗效.结果实验研究:消风止痒汤高、中剂量组均能提高豚鼠的痒阈值(P<0.05),均可降低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P<0.01);临床研究:消风止痒汤显效率为52.63%,有效率为89.47%,西替利嗪对照组显效率为44.12%,有效率为82.35%.两组采取Ridit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研究证实,消风止痒汤具有良好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止痒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消风止痒汤治疗急性荨麻疹起效快,疗效好,且副作用轻微,副反应小,本研究为消风止痒汤的临床推广运用提供了部分实验及临床依据.
作者:高子平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为了观察和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和发生率,对我院接诊的200例老年病人做了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金玉英;魏莹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提高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方法将1999年5月-2001年7月首诊治疗的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性入院宣教.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总复发率和0-6个月、6-12个月、12-18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AP患者的重复住院,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杜惠兰;官友爱;李兰珍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耐药菌的种类越来越多、耐药率越来越高、耐药程度不断增强、耐药菌传播程度越来越广、成为全国卫生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MRSA),超广谱β-丙酰胺酶肠杆菌(ESBLs),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耐药菌株.我们将我院分离的五种共464株主要菌株对二十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记录如下,供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马芹;李鹏;周宜兰;何晓雯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曲马功多是否可以抑制机体在创伤时脊髓后角细胞P-物质的释放,减少伤害性刺激对脊髓后角的痛觉激活,提高痛阈,从而减轻应激反应.方法选取26例单纯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随机对照、双盲研究,第1组为单纯曲马多组(TR组n=13);第2组为生理盐水组(N组n=13).观察术后8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给药前(t1)、术后8小时(t 2)、术后24小时(t3)各点的血P物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术后8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和血去甲肾上腺素浓度L组均低于N组;术后8小时、24小时两组血P物质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手术前静脉给予曲马多后,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阈值,降低术后疼痛和抑制应激反应的程度.
作者:崔伟华;李彦平 刊期: 2004年第19期
列举使用抗心律失常、高血压、休克、降血脂等心血管系统药物对心脏产生不良反应的资料,说明怎样选择佳药物、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期获得佳疗效,而使毒副作用小,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复杂问题,也是当前心血管疾病用药所研究的主要课题.
作者:范廷英;李晓雁;陈文立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年龄,粥样斑块的回声、多少、大小、部位及管腔狭窄情况.方法收集分析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相关数据.结果本组病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在50-70岁好发,占59.1%,50岁以下发病率占23.35%.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轻度狭窄多见,占60.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颈总动脉(CCA)分叉处发生率较高.结论颈动脉彩超能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物理特性,对其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率观测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廖军;郭辉;李玉友;李华斌;王东;何俊;刘燕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滴负荷剂量后,微泵持续静注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术中内脏牵拉反应、镇静及术后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50例硬膜外麻醉行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镇痛完善后,手术开始前5-10min,组Ⅰ:静注负荷剂量舒芬太尼0.1 μ g/kg+咪唑安定20 μ g/kg,然后用微泵以舒芬太尼0.3-0.15μg/(kg·h)+咪唑安定60-30μg/(kg·h)的速率持续静注至手术结束;组Ⅱ:单次静注哌替啶1mg/kg+氟哌啶0.05mg/kg.对术中内脏牵拉反应、镇静、知晓及遗忘、术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在防治内脏牵拉反应、镇静、遗忘及术后心理状况等四个方面,Ⅰ组均优于Ⅱ组.用药后.Ⅰ组血压、心率比Ⅱ组平稳.结论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静注负荷剂量后微泵持续静注辅助硬膜外麻醉安全、有效.
作者:张胜;吴新文;李建玉;朱道明;辛博;朱和生 刊期: 2004年第19期
2002年我院对516名中老年知识分子进行体检,发现被检人群中血压超过140/90mmHg者占29.1%,血胆固醇≥5.2mmol/L者占22.5%,心电图异常者占37%.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各年龄组阳性率为:40-49岁组1.5%,50-59岁组3.8%,60-69岁组6.0%.提示中老年知识分子心肌缺血潜在危险性不容忽视,对于这样的冠心病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不能疏忽,防止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范梅贞;丁福祥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长期家庭氧疗对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和血浆的内皮素-1的作用.方法 50例慢性阻塞性疾病并有肺动脉压和血浆内皮素-1增高的患者,分为氧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一年后分别测定超声心动图、血浆内皮素和血浆粘度,Hct,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氧疗组用双侧鼻导管家庭氧疗,氧流量0.25-2.5L/min,每日吸氧时间至少15h.结果氧疗一年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氧疗组PVPEP/AT较治疗前下降(P<0.002),血浆内皮素-1、血浆粘度、Hct一年后均有明显变化(P<0.01-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确实降低肺动脉压力,内浆内皮素-1和血浆粘度,改善病人生命质量.
作者:车洪柱;庞剑;王扬 刊期: 2004年第19期
新生儿由于解剖生理特点,肺炎多见,也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约占新生儿疾患的52%.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吕光霞;赵钰林;李瑞云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为评价Ⅱ类新药新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片(MCL)的抗抑郁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用丙咪嗪(IMI)作为对照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疗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HAMA)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于每周评定一次.不良反应采用TESS副作用评定一饮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结果经过双盲研究组20例、双盲对照组20例共40例抑郁症患者为期四周的治疗观察.量表评分表明研究各组治疗第一周末评分较疗前就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间治疗后1-4周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吗氯贝胺具有明确的抗抑郁效果,疗效快,还显示出明确抗焦虑作用,且副反应较少,对肝肾功能和血压无明显的影响.结论研究表明吗氯贝胺为一种新型有效且安全的抗抑郁药物.
作者:张深山;罗均;陈晋东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AIRIS-Ⅱ 0.3T永磁型磁共振成像仪上进行MRA检查103例,其中作为正常对照组22例,各种脑血管疾病81例,使用SE序列MRI、3D-TOFMRA原始血管图像用MIP重建.结果103例MRA检查均一次成功,100例显示满意,其效果类似于DSA.22例正常对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上脑前、中、后动脉显示清晰.81例脑血管疾病者,MRA可显示各种病变的影像特征.总的符合率为90%,定位诊断为100%.结论研究表明,MRA检查成功率高,颅内动脉显示清晰对颅内动脉的病变的适应证广泛,诊断可靠,尤其在怀疑脑血管病变时,可以作为一种首选替代检查方法.
作者:周军;解绍春;纳翠云 刊期: 200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