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32例疗效观察

樊寿根;施海明;罗心平;倪唤春;朱军;范维琥

关键词:氯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科素亚)的降压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给予口服氯沙坦50mg/d,疗程为4w,治疗前、治疗后2w、4w测定血压和心率.结果氯沙坦降压总有效率84.1%,没有发现副作用.结论氯沙坦能有效降低血压,并能改善靶器官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好的一线降压药.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患者中常见的现象,由于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肾脏疾患,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均有关系,故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关于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应从三方面进行阐述:①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性: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其是高血压及冠心病发展的预测因子,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可以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血尿酸升高的机制:尿酸生成过多,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或肾小管阴离子交换系统受抑制而致尿酸的分泌减少,均可致血尿酸升高.③高尿酸血症促进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尿酸的生成伴随着许多氧自由基的生成,而后者可造成血管内膜的炎性反应.血尿酸亦可通过升高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并促进胆固醇的过氧化,导致盐依赖性高血压,加重肾功能损害,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发展.同时血尿酸及其结晶亦可直接激活血小板,进而激活凝血系统,加重冠状动脉狭窄.

    作者:丛涛;胡健;郎九立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诊断和抢救可迅速发展为坏死,导致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其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16例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列喜;张冬梅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

    器官移植后的患者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减弱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增殖及对移植器官攻击的能力,以保护移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免疫抑制剂使用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剂量偏低达不到抑制排斥的目的,偏高则可因过度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其自身的毒副作用又导致移植器官的功能衰竭.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给药是必要的,同时考虑联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调整药物及其剂量.本文就我院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实际应用和副作用作一概述.

    作者:梁竹;潘菡青;何珲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正常晚期妊娠胎儿门静脉及静脉导管血流改变

    胎儿的血液循环,主要靠六个通道;一条脐静脉,一条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和二条脐动脉.而只有静脉导管是把脐静脉内高含氧量血流直接运入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的通道.胎儿时期的肝内血管系统供血复杂,一方面门脉主干分出左、右分支供应肝右叶及部分左叶的供血.另一方面,胎儿脐静脉入肝后分出二支,一支直接由静脉导管入下腔静脉后入右房,另一支入肝脏门脉左支囊部,供应肝左叶大部分.

    作者:鄂占森;周文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盆腔理疗配合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盆腔理疗配合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3年6月对112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为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58例行盆腔理疗配合富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对照组54例行单纯富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42例,有效率为72.4%,对照组治疗有效29例,有效率为53.7%.结论盆腔理疗配合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可使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的疏通率明显提高.

    作者:臧晓英;姜艳萍;冯晓萍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氯沙坦(科素亚)的降压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给予口服氯沙坦50mg/d,疗程为4w,治疗前、治疗后2w、4w测定血压和心率.结果氯沙坦降压总有效率84.1%,没有发现副作用.结论氯沙坦能有效降低血压,并能改善靶器官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好的一线降压药.

    作者:樊寿根;施海明;罗心平;倪唤春;朱军;范维琥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浅谈手术室带教体会

    我院是综合性教学医院,每年接待护校实习学员150名,每期8-9名,周期为1个月,实习学员在手术室四周是如何走进手术间的?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鲁爱华;李芳芳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西咪替丁对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50例脑出血患者应用西咪替丁对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400mg静滴,每日1-2次,共1w,其间观察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指标及对病死率等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急性期死亡率分别为0.18%和19.2%、32.7%(P《0.01).结论西咪替丁不仅可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而且改善急性期的预后.

    作者:郑建荣;孟莉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骨关节系统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及分析

    影像医学发展的水平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诊断和工具,医学影像是利用影像表现特点进行分析诊断,X线平片因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能体现骨肿瘤形态特征变化、特异性和总体诊断准确率平均高于其他检查,鉴别和评价病变的生物学方面仍是佳的方法,CT检查对骨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其密度分辨率也明显优于X线平片,但空间分辨率则逊于传统X线检查,具有良好的横断面,矢状面、三维成像特点,对肿瘤累及范围、临近组织、重要血管显示良好并有助于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CT引导活检技术的开展提供了骨肿瘤影像特点、诊断、治疗和愈后的评估有了明显的提高,三维CT和MRI可以为临床手术提供较详实的模拟解剖影像.

    作者:王晓婷;商敬伟;王颖贤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卡托普利与倍他乐克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逆转作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B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在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采用心脏多普勒检测左室肥厚(LVH),并计算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比较治疗前后LVMI.结果治疗后4个月LVMI明显降低(P《0.05).结论卡托普利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可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LVH.

    作者:王宗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在急诊观察室的实施体会

    整体护理是国际护理界经过不断摸索,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套先进的科学工作方法,为了推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认为这种护理模式确能发挥护理专业特长,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受益.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更新护士知识结构,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有效地、创造性的开展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双氯芬酸钠栓对高热患儿退热效果观察

    高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需及时降温处理,既往降温处理通常采用肌注退热药,酒精擦浴,口服退热药等方法,患儿不易接受,效果亦不尽理想.自2000年2月起,我科采用双氯芬酸钠栓退热,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聂颖;吴涛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肝外胆管大出血10例术中处理体会

    目的介绍术中肝外胆管大出血处理的方法和体会.方法12例术中大出血病例中2例用冷盐水纱布或去甲状腺素冷盐水纱条填塞胆总管止血;10例先用明胶海绵或胶原蛋白海绵等填塞胆管出血处,再用冷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纱条填塞胆总管.结果先用明胶海绵或胶原蛋白海绵等填塞胆管出血处,再用冷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纱条填塞胆总管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明胶海绵及胶原蛋白海绵等对胆管-血管瘘能起到填塞止血作用.

    作者:朱瑜;张永青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发惊厥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63例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分析.结果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发惊厥与休克脑缺氧、脑水肿、钠失衡、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期高热等原因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小儿烧伤惊厥发生的原因,做到早发现、早纠正,对防治小儿烧伤惊厥的发生十分重要.

    作者:王伟琴;程怀正;陈审;刘潮波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综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体会.方法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妈咪爱口服和静点茵栀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第1日胆红素下降值、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及胆红素降到102.6 p mol/L以下的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思密达、妈咪爱、茵栀黄综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崔袆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肯特令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组80例,男60例,女20例,年龄6-24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发热15例,每日大便次数《5次,30例,-10次,40例,-20次,10例;轻度脱水56例,中度脱水24例.对照组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6-22个月,平均1个月,其中发热18例,每日大便次数《5次,24例,-10次,40例,-20次,15例,轻度脱水56例,中度脱水2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和、秋季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大便常规大部分正常仅少量大便常规镜检有白细胞和脂肪球,大便培养均阴性.治疗组患儿中发病时间12小时-4天,平均2.51天.对照组平均发病时间2.49天.两组平均发病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李传珍;徐冰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微量喂养及腹部抚触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

    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常因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不能耐受喂养.临床上因担心发生坏死性小肠炎推迟喂奶时间,仅给予静脉营养,然而,由于缺少肠内营养,可能使小肠粘膜缺乏必需的生长刺激.动物实验表明,全静脉营养的小鼠,仅禁食3天就可能出现肠粘膜萎缩,肠绒毛变平,因此早期微量喂养对改善危重新生儿的肠道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新生儿胃肠蠕动功能较弱,容易发生胃-食管返流、呕吐、胃潴留现象,我们采用鼻喂奶后半小时腹部抚触的护理办法,能够刺激胃肠激素水平的增高,有助于肠蠕动的增加,改善危重新生儿对喂养的耐受,增加排便次数和排便量,缩短胎粪排净天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张友和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人工流产术给受术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如精神过度紧张,宫颈扩张及子宫收缩痛.为了减轻人工流产的痛苦,我们应用异丙酚麻醉,实践证明人流术中用异丙酚镇痛效果显著,对术后子宫收缩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现将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张翠英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根治即期带蒂皮瓣移植术的护理

    我科2002年5月-2004年3月对15例口腔恶性肿瘤病人采用胸大肌带蒂皮瓣移植术,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口腔功能,提高了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而护理的配合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5例病人我们给予了精心的护理,14例皮瓣全部成活,l例部分存活,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我们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牟莲芝;邢金莲;刘业惠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伴随血小板增多症(附8例临床分析)

    恶性肿瘤伴随血小板增多症临床上并不少见,而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伴随血小板增多症的报道较少见,现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伴随血小板增多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平;崔恒;黄卉;魏丽惠 刊期: 2004年第18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