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

朱晓峰

关键词:
摘要:自2001年开始,国家教委发布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本院开设了心理学课,所用的教材是师范院校普通课通用教材,同学们学习以后认为不切实际,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不紧密,同学们也没有什么兴趣.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无禁忌证的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经手背静脉推注2mg/kg异丙酚诱导麻醉,待病人意识及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麻醉师全程监护.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采用传统人流方法操作.观察两组病人R、BP、HR及SpO2变化情况、麻醉效果,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R、即、HR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中呼吸加快、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术中SpO2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者术中较对照组安静,无痛苦手术操作时间短(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方法简单、麻醉效果好,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

    作者:张丽君;吴栓柱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心肺移植术的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着病人进行手术和抢救的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心肺联合移植是一项被世界医学界公认的高风险、特大型手术,属人体器官和移植术中死亡率高的一种.同时也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一项高、精、尖、难的技术.中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首次开展心肺移植手术以来,术后感染仍是造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杜绝因手术环节引起的感染,对于心肺移植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作者:舒跃;那竹惠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60例疗效观察

    支气管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笔者2003年2月-10月观察中药治疗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芙蓉;赵天皎;董星河;赵天使;王丽春;张亚伟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诊断意义

    从1998年3月-2003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筛选常规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病人41例,予动态心电图监测,共检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邱爱青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喷雾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32例

    急性扁桃体炎是小儿急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导致病情加重或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患儿可继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我院自2003年1月-10月共收治6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应用硫酸庆大霉素与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喷雾治疗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舒军;沈亚;包新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重症胰腺炎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预后差,病死率高[1].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近年来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应于重症胰腺炎的救治改善了预后,降低了死亡率.本院自2002年5月-2003年11月重症胰腺炎行持续性血液滤过(CVVH)共5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冯金忠;郑薇萍;张敬慧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主动脉夹层误诊1例

    主动脉夹层并不十分常见,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过去曾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onaortic aneurysm),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主动脉夹层是比较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好发于50-70岁.在不同的人群中其发病率是不同的,西方国家根据尸检结果推算主动脉夹层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1%-0.8%.国内过去对这一疾病认识不够,诊治水平较低.急性主动脉夹层可能与高血压出现的频率有很密切的关系,我国属高血压高发地区,高血压的人口已达1亿,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也有逐年增加趋势.特别近年来随着各项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开展,误诊率和死亡率均下降,100%均能在生前确诊.本文分析了1例误诊病例,以期共勉.

    作者:薛海文;刘枫;赵凤国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人工流产术给受术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如精神过度紧张,宫颈扩张及子宫收缩痛.为了减轻人工流产的痛苦,我们应用异丙酚麻醉,实践证明人流术中用异丙酚镇痛效果显著,对术后子宫收缩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现将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张翠英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发惊厥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63例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分析.结果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发惊厥与休克脑缺氧、脑水肿、钠失衡、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期高热等原因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小儿烧伤惊厥发生的原因,做到早发现、早纠正,对防治小儿烧伤惊厥的发生十分重要.

    作者:王伟琴;程怀正;陈审;刘潮波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子宫脱垂经阴道切除10例临床分析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在大中医院已广泛开展,我院近两年也开展了此项手术,但仅用于子宫脱垂患者.现将我院开展的10例子富脱垂经阴道切除的手术方式及临床应用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秀卿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正常晚期妊娠胎儿门静脉及静脉导管血流改变

    胎儿的血液循环,主要靠六个通道;一条脐静脉,一条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和二条脐动脉.而只有静脉导管是把脐静脉内高含氧量血流直接运入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的通道.胎儿时期的肝内血管系统供血复杂,一方面门脉主干分出左、右分支供应肝右叶及部分左叶的供血.另一方面,胎儿脐静脉入肝后分出二支,一支直接由静脉导管入下腔静脉后入右房,另一支入肝脏门脉左支囊部,供应肝左叶大部分.

    作者:鄂占森;周文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伴随血小板增多症(附8例临床分析)

    恶性肿瘤伴随血小板增多症临床上并不少见,而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伴随血小板增多症的报道较少见,现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伴随血小板增多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平;崔恒;黄卉;魏丽惠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合理安排药品检验项目

    药品检验所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实施技术监督检验的法定机构.其接受受检单位的委托并执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交办的药品监督任务.在各级药监机构逐步健全、完善并充分行使其对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权力的今天,市级药品检验所的任务更趋向专一的质量检验.在保证检验能力及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如何为受检单位和药监管理部门提供更全面、真实、准确并有价值的药品质量检验数据,充分体现检验工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药品检验所业技室合理安排检验项目是关键,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检验目的、检品类别、性质、生产日期等因素安排适当的检验项目.

    作者:张艳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牙齿隐裂的病因分析

    目的对72例牙隐裂患者进行病因分析:讨论发现牙隐裂好发年龄为30-60岁,好发牙位是颌磨牙,其中第一磨牙比例大.结果隐裂产生的因素是多因素的,可能与龋洞充填体、牙合创伤、牙齿本身的结构薄弱和发育缺陷等因素有关.

    作者:左智敏;曹经一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医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场所,集各类病人,医务工作者及其他相关人员于一体,其环境极容易被病源微生物污染.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虽然说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但有时也是危险疾病的集散地.因此医院长备不懈地做好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就医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作简要的概述.

    作者:范杉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疾病引起的出血,是临床上的急症、重症,又是常见症[4],平均死亡率达10.0%-20.0%.我院急诊科从1995年4月-2003年10月共收治112例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健华;王金玲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微量喂养及腹部抚触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

    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常因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不能耐受喂养.临床上因担心发生坏死性小肠炎推迟喂奶时间,仅给予静脉营养,然而,由于缺少肠内营养,可能使小肠粘膜缺乏必需的生长刺激.动物实验表明,全静脉营养的小鼠,仅禁食3天就可能出现肠粘膜萎缩,肠绒毛变平,因此早期微量喂养对改善危重新生儿的肠道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新生儿胃肠蠕动功能较弱,容易发生胃-食管返流、呕吐、胃潴留现象,我们采用鼻喂奶后半小时腹部抚触的护理办法,能够刺激胃肠激素水平的增高,有助于肠蠕动的增加,改善危重新生儿对喂养的耐受,增加排便次数和排便量,缩短胎粪排净天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张友和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以肺部大片实变影为突出表现的副伤寒丙1例

    患者,男,19岁,因发热、咳嗽伴胸痛8天于2004年2月5日入院.入院前8天受凉后逐渐出现咳嗽,咯黄色脓痰,量较多,胸痛,高热,体温39-40.8℃.经当地医院予以青霉素800万U静滴,2次/天,共4天,以及其它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而入本院.

    作者:严炜;刘彦山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浅论药师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职能转变

    随着现代医药学的发展,医院药剂科工作的性质由简单的调配供应型转向综合技术服务型.工作的内容由供应、调配、一般生产扩展到质量监控、药学研究、教学培训、高技术高质量生产、情报信息、用药咨询等方面.药剂科的工作除了多学科的学术内容外,还涉及到商业活动和企业管理等领域,药师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职能也逐渐从单一的医院药房工作向以临床药学为重要内容的现代医院药学工作转变.

    作者:肖建勤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控制消除血液半自动化分析仪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

    随着医疗科学的飞速发展及现代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旧的落后分光光度比色,旧的手工生化操作已被先进的简便,快速,微量,准确的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所代替,它是临床检验的一次革命.

    作者:田雪琴;彭拥君;蔡玮 刊期: 2004年第18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