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志顺;赵金凤;贺莹;姚君;徐少春;王娜
在我院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尽快提升教学层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加强学科研究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作为本院的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学科研究室的建设工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必要的实验基地.
作者:韦耀东;肖裕芳;卢婷;方灵燕;赖腾芳;谭巧玫;李凤莲;陈婉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8名误食蓖麻籽者均为男性,汉族.大年龄22岁,小年龄8岁.8例食多10粒,少3粒.1.2临床表现8例中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中1例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实验室检查:2例白细胞增高分别是10.8×109/L、13.2×109/L,1例出BUNi0.3mmo1/L,4例ALT增高分别是402U/L、204U/L、108U/L、98U/L,1例胆红素24.1 μ mol/L,临床诊断为蓖麻籽中毒,经对症治疗3-5天所有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张华清;李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人首选使用腹膜透析治疗,目前国内用葡萄糖腹透液作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其副作用大、并发症多.75%Icodextrin(葡聚糖,也称为多聚糖)腹透液是国内尚未上市的新类型腹透液,分析其CAPD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例,特别是腹膜超滤功能衰竭时的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肾病无尿型肾功能衰竭病例,使用葡萄糖腹透液作CAPD治疗70多个月,出现许多副作用和并发症,特别有腹膜超滤衰竭, 15个月来,使用7.5%葡聚糖腹透液治疗,每天更换1500ml,留腹16-20小时,每次超滤650-1100ml,配合使用1.5%(或4.25%)葡萄糖腹透液1500ml,保持每天超滤1000-1200ml.结果①病人恢复腹膜超滤功能,恢复理想体重,水肿消失,胃纳佳,自觉症状好,复查各项目生化参数稳定.②葡聚糖腹透液腹腔析出液(留腹12小时以上),作葡萄糖、肌酐、尿素氮、钾、钠、氯浓度测定,其数据与患者静脉血、外周血生化值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腹膜透析是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首选治疗方法,研究生物相容性好,透析效能佳的腹透液,代替传统葡萄糖腹透液是当前腹透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②葡萄糖腹透液被认为是一种生物不相容性的腹透液.③临床上,传统葡萄糖腹透液有被更换的迫切性.④采用葡聚糖腹透液腹腔析出液作生化检查,其数据对患者有参考胰岛素使用剂量和评估腹透充分性的意义.⑤葡聚糖腹透液分子量大,生物相容性好,对腹膜毒性作用小,超滤效果好,在腹膜增厚引起超滤衰竭及腹膜炎时,仍能维持有效超滤作用.当前国际推荐是浓度7.5%葡聚糖腹透液.
作者:黄国安;卢娟娟;许毓娜;蔡楚丹;林光;程妍琦 刊期: 2004年第17期
腮腺肿块是口腔科常见的病证.而肿块多为肿瘤、囊肿、淋巴上皮病、淋巴结核等.我科自1998年5月-1999年10月,共收治6O例腮腺区肿块.本文将资料完整的42例作为初步分析,着重谈一下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预防体会,现报告如口下.
作者:张大贵 刊期: 2004年第17期
超声介入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囊肿,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如何规范进行,少有注意.本文就介入室设置、术前病例选择、术中需注意几个方面,结合我院在介入室内运用彩超引导下穿刺抽液后注入无水酒精,非手术治疗肝囊肿、肾囊肿及妇科囊肿共50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松远;肖笛;李荣;杨银广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对严重前颅底骨折致口鼻大出血休克7例患者采用边抗休克边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分析,总结经验.方法对由于前颅底骨折致口鼻大出血病人,即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保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同时送介入室行颈动脉造影,找出出血血管,然后通过介入手段直接血管内填塞阻止出血.可见眶下动脉出血3例,颞深前动脉出血1例,蝶腭动脉2例,筛动脉1例.结果7例经介入治疗口鼻大出血均得到控制,无颜面缺血坏死及栓塞物脱落等并发症.1例由于合并硬膜下血肿,经介入治疗成功止血,休克纠正后出现呼吸突然停止,复查CT示血肿明显增大,考虑脑疝抢救无效死亡.余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填塞治疗严重前颅底骨折致口鼻大出血休克病例,能迅速控制大出血,抢救休克,行之有效,有条件医院不妨试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廷海;蒋学军;朱伟玲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及治疗组32例,对照组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加用川芎嗪240-400mg静注,每日1次,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血脂.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治疗PNS治疗好,副作用少.
作者:刘代召;彭武治;彭科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利用多曲方丝弓矫治开(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多曲方丝技术矫正12例开(牙合)患者.结果12例开(牙合)患者采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3-8个月后,前牙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是矫治开(牙合)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彬彬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综述介绍近年来国内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和治疗方案,为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广泛查阅近年的有关抗高血压药物和治疗的文献报道,了解其现状,客观分析各类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案的利弊.结果与结论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和各种联合用药治疗方案都有自身的特点.应结合患者不同的情况和并发症,选择适合患者本身情况的药物和治疗方案,既安全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尹兆灿 刊期: 2004年第17期
患者,女,37岁,1年来劳累后曾有心慌、气短现象,未用过药物治疗.近日劳累后心慌、气短现象加重,来诊.查体:血压130/90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4次/分,心尖部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刘彤;张孟荔;张克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剖宫产术能解决产科的并发症及难产等问题,降低围生儿死亡率,但剖宫产手术在胎头高浮、麻醉效果欠佳时,徒手取胎头往往较为困难.目前随着对美容要求的提高,选择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已愈来愈多.
作者:庞义坚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盆腔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为原发性痛经,是因卵巢内分泌异常,子宫肌痉挛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患者表现为行经前后或经期下腹坠胀痛,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者影响生活及工作,治疗一般采取对症治疗,但效果不理想.自2000年以来,采用硝苯啶与消炎痛合用治疗原发性痛经84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马成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一次性口腔检查器,5号针头的注射器是口腔科临床常用的必备器械,本产品采取密封包装,经60钴灭菌消毒,供 临床一次性使用,从而克服了原有普遍口腔器械重复使用灭菌不彻底所造成的疾病和交叉感染,同时又减少了医院用于灭菌消毒的大量人力物力,近年来由于使用方便,易于保存,灭菌效果好、安全、可靠、越来越广泛适用于临床,受到广大口腔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好评.
作者:杜娟 刊期: 2004年第17期
老年妇女是妇科疾病的高发人群,同时老年人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常合并各种内科疾病,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风险,并且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增加了治疗、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围术期的老年患者每一项服务都从方便出发、实施人性化护理,甚至包括家属在内,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这样既降低术后并发症,又提高了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现将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赵金荣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用药处方的统计分析,了解部分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对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对南阳市三家医院(二家二甲、一家三甲)随机2个月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析的六种药物使用的频率占总用药的21%,占抗感染用药的55.3%,而用药金额占抗感染的79.8%.结论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上有滥用的现象且价格过高,提示这些药物在病人用药金额比重过大是病人医疗费用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翟保同;张晓萌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的病理临床特点.方法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绝经期年限越长,恶性肿瘤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大,故临床对绝经期后妇女即使出血发生在就诊前数日,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石斌 刊期: 2004年第17期
我们做了1例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后15天出现尿道直肠瘘,经过治疗后治愈出院,体会如下.
作者:马玉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我院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对加替沙星等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对303株临床分离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比较.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具有强而广谱的体外抗菌活性.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加替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其它葡萄球菌的MIC50分别为≤0.03mg/L、0.25mg/L、≤0.03mg/L,MICg0分别为0.25mg/L、0.5mg/L及0.06mg/L;革兰氏阴性菌中,加替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氏菌、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MIC50分别为≤0.12mg/L、≤0.03mg/L、≤0.03mg/L及0.12mg/L,MIC90分别为1mg/L、 0.12 mg/L、0.25mg/L及1mg/L.对链球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及粘质沙雷氏菌,加替沙星亦有明显的抗菌活性.结论加替沙星对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强,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社区获得性呼吸道及泌尿道的各种感染.
作者:余泽波;黄文祥;蔡素芳;李崇智 刊期: 2004年第17期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多见,约占13.7%.而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更为常见,其治疗方法较多,为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1993年-2000年我院共收治5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洁 刊期: 2004年第17期
颈椎间盘病变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我院从2003年6月以来至今共收治27例病人,均采取介入治疗,并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芦海滨;张惟;严香兰;陈福来;邹常咏 刊期: 200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