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封闭致神经麻痹性角膜炎1例形态学分析

马建军;杨培学;许连本;李国兴

关键词:穴位封闭, 神经麻痹, 角膜炎, 形态学分析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右侧下面部针刺样疼痛3个月,加重半个月,以右侧三叉神经痛而收住院.给以95%7醇0.376ml及奴夫卡因注射液0.4ml封闭右侧卵圆孔,病人感到头昏、恶心、术后呈现右侧颜面部浮肿,痛觉消失,头晕加重,吃饭时感觉右侧隐藏感,口唇起泡,颜面及额部麻木,口向左侧偏斜,右眼视物不清,眼睑不能闭合,给予25%氯霉素点眼、无好转,转入眼科病房.查体:右侧额纹消失右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侧偏斜,伸舌右偏,张口受限,舌感觉障碍,右侧咀嚼肌运动障碍.眼部检查:视力右眼Fc150cm,左眼1.0;眼压OuTn,右结膜混合充血(+++)水肿,角膜表面无光泽灰白色混浊,以睑裂部为重,角膜反射消失,荧光素染色(+),眼内组织结构不清,右眼无流泪.CT检查未见右脑区损伤.诊断:①右眼暴露性角膜炎;②右侧面神经麻痹.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核磁共振(MRI)增强检查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磁共振(MRI)增强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小儿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个月-9岁,头部检查26例,腹部检查4例.检查前给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糖浆,静脉穿刺并保留针头.结果30例行检查的患儿中,成功完成检查的28例,增强扫描效果良好;2例因药量不够,不能满意入睡而未能成功完成检查.结论检查前给息儿口服10%水合氯醛糖浆并静脉保留针头,能满意完成MRI的增强扫描.

    作者:陈曼琼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阿昔洛韦缓释胶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血浆中阿昔洛韦的HFLC测定方法,考察国产阿昔洛韦缓释胶囊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等效性,同时估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血浆样品加15%高氯酸沉淀蛋白后上清液进行高效液相分析.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 μ m,30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乙胺:冰醋酸=2:393:1.6:3.6,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20名受试者采用双交叉实验设计,分别口服缓释制剂和普通片.结果本方法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的测定,线性关系好(r=0.99991);低可定量浓度为50ng/ml;日间和日内变异小于10.0%,相对回收率98.2%-105.0%.以普通片为参比,缓释制剂单剂量时相对生物利用度97.5%±14.0%,达峰时间滞后,(表观)半衰期延长;多剂量服药至稳态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2.4%±11.2%,达峰时间滞后,结论阿昔洛韦缓释胶囊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作者:杨劲;丁黎;涂家生;王广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碟脉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碟脉灵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静滴碟脉灵30-40ml,每日1次,14天1疗程,一般1-2个疗程.结果碟脉灵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麻木、疼痛、烧灼感等其它感觉异常症状,并能提高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和SCV.结论碟脉灵注射液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邓溶泉;邓丽娜;艾平波;辛辉文;胡耀华;杨辉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肿瘤相关细胞内抗体的研究进展

    细胞内抗体是靶向细胞内蛋白抗原,具有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结合特性,并能在特定的亚细胞器中稳定表达的免疫球蛋白.细胞内抗体已成为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基因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实验工具.细胞内抗体对应的靶抗原涉及生长因子及其受体,Ras蛋白,抑癌蛋白p53,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E)等重要蛋白.作为一种很有希望的研究工具,内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及潜在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罗金红;李锦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增效磺胺脒片中磺胺脒及甲氧苄啶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HPLC法同时测定增效磺胺脒片中磺胺脒及甲氧苄啶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C18(250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25mol/L磷酸溶液-乙腈(用三乙胺调pH至3.0)(91:9)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线性范围分别是:磺胺脒10.084-90.756 μ g/ml,r=0.99993,甲氧苄啶0.9804-8.8236 μ g/m1,r=0.99996.平均回收率:磺胺脒=99.0%,RSD=0.47%.甲氧苄啶=99.6%,RSD=0.61%.结论本法分离度好、快速、简便.

    作者:李春实;汝秋明;姜茁松;姜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元素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讨

    在卫生检测中,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关键的一步是样品的前处理,根据多年的分析工作体会,对不同性质和基质的样品适宜预处理的方法,小结如下.

    作者:彭波;杜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75例及对照组75例.治疗组应用阿魏酸钠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点,均2周为1疗程.观察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等方面),用药前后心电图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电图疗效为治疗组总有效率68%,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军;韩居才;杨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静脉穿刺失败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近2年以来,护理心理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临床上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护理心理学在目前对护理客体-病人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成绩很大,而对护理主体-护士的心理素质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有关文献报道,因护士的情绪引发差错的发生率占60%-70%.由此可见,研究护士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本文从心理角度讨论关于静脉穿刺失败常见的负性心理以及对策.

    作者:丘美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急症,抢救成功的关键:尽快清除毒物,早期应用复能剂及抗胆碱药;早期及时正确处理是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吴晓伟;晁福兰;赵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梗阻性黄疸合并顽固性低钾血症12例治疗体会

    目的报告12例梗阻性黄疽合并顽固性低钾血症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3年1月严重梗阻性黄疸合并顽固性低钾血症12例,男4例,女8例,其中恶性肿瘤5例,手术治疗11例(91.7%),给予抗感染、补充电解质、TPN等综合治疗.非手术治疗1例(8.3%).治愈或好转10例(83.3%),死亡2例(16.7%).结论梗阻性黄疸合并低血钾易合并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低镁血症、低蛋白血症致病死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补钾、补镁、护肾、抗感染、TPN支持等综合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童传明;熊莉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胸腔积液和液气胸51例心电图分析

    兹将51例胸腔积液和液气胸病人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聂红;王玉伟;秦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解脲支原体培养及耐药分析

    解脲支原体是引起非淋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还能引起附睾炎、前列腺炎、输卵管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不育症等疾病.近年来,由此病菌感染的各种炎症,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我院2002年1月-2003年9月,解脲支原体培养共693例,其中阳性有286例,阳性率达41.3%,现对12种抗生素药敏情况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赖佳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双极电凝镊在扁桃体切除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镊电凝止血术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44例扁桃体切除术中及术后出血中应用双极电凝镊电凝止血术.结果本组44例经行双极电凝镊电凝止血治疗后,出血即刻停止.术后给予抗生素及止血剂等药物治疗3-4天,随访至扁桃体窝伪膜脱落,伤口愈合,无1例再出血.疗效满意.结论双极电凝镊应用在扁桃体切除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治疗中,具有止血效果确切、安全、快捷的优点,值得基层医院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涛;黎柱杨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减压病伴低热烧伤的综合治疗

    2001年以来,我们对13例延误治疗的减压病伴低热烧伤患者行高压氧、内科、外科、物理疗法等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晖;扈学勤;李新军;张建春;陈菜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浅谈新生儿抚触

    抚触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因为触感是原始的感觉官能,皮肤也是体表面积大的感觉器官,为中枢神经的外感受器.

    作者:毕凤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2例

    带状疱疹是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而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生无规律,不存在季节变化.呈散发性存在,有时呈带状排列.部位常见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多见于年老体弱、恶性肿瘤后免疫力功能低下者或成年人,幼儿少见.发病后主要症状是神经受损伤后,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如果病变在眶上者,可引起视力障碍.更重要的是引起眼球炎症.严重者可导致休克.自1998年8月-2000年8月,患者自愿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2例,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德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大剂量注射用水+顺铂治疗癌性胸腔积液72例

    癌性胸腔积液以生成快、难消除为特点,严重的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理想,自1995年始,我们用灭菌注射用水+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腔积液7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向阳;常善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细菌内毒素检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鲎试验法(Bacterial Endotoxin Test or LAL Test),它是在1964年由美国Levin和Bang所发现,并在1968年建立的一种定性或定量检测微量细菌内毒素的一种体外分析方法[1].与传统的家兔检查法相比较,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捷等优点,目前在许多领域得到发展和推广应用.我国在70年代中期开始东方TAL试剂的研制及试验方法的研究,中国药典2000年版除了定性的凝胶法[2]外,还增加了定量的比浊法和比色法、其中对凝胶法进行了较大的修订,检查品种也从5种增加到69种,这对药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王彦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抗骨增生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抗骨增生片中淫羊藿苷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a柱(4.6×200mm,5 μ m)乙腈--0.1%磷酸溶液(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1.7%(n=5),线性范围为0.26--1.3μg.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春香;吴萍;王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与基因重组P450酶系在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介绍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与基因重组P450酶系在药物体外肝代谢中应用进展.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分别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与基因重组P450酶系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两种方法在药物体外代谢研究上既有统一又可互补,二者相结合可更有效的应用于药物的高通量筛选、代谢物种选择及代谢物生成等研究领域.

    作者:刘颖;马小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