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华;施丽华;谷娜;胡庆飞;王文颖
糖尿病(DM)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肾病(DN)是DM的重要的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肾脏与其他脏器一样发生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使得DN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DN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现公认的早期DN的诊断标准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 μ g/min之间[1].用常规方法检测出尿蛋白者,约5-10年后发展为肾功能衰竭(RF).因此对于老年人DN的药物治疗已显得倍受重视,现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廉德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研究测定糖尿病(DM)、DM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及AMI病人发病6h内血浆内皮素(ET)与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与6-酮前列腺素(6-K-PGF1α)水平,旨在探讨它们在DM伴发AMI中的作用,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金勇杰;党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扶正升压片对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的碳粒廓清试验,观察其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测定绵羊红细胞溶血素抗体生成水平.结果扶正升压片对正常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提高血液溶血素生成水平,提高小鼠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百分比.结论扶正升压片能够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曹芸;滕宝霞;刘玉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类来源于女性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未成熟畸胎瘤、原发性绒癌、胚胎癌、多胚瘤及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年轻妇女甚至未成熟的幼女.除无性细胞瘤和病理分期为Ⅰ级的未成熟畸胎瘤预后较好外,其余恶性度均较高.70年代以前,手术是治疗此类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对此类患者一经确诊,即行包括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在内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这种盲目扩大手术范围的方式,使许多年轻的患者就此失去了生理、生育机能及女性特征,但未能改善生殖细胞肿瘤的预后,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短期内死亡.70年代中期以后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相继问世以来,治愈率不断提高,死亡率逐渐下降.
作者:陈桂香;李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介绍负离子的概念,负离子含量高的地区对疾病疗养的作用,以及作用机理,后介绍了如何改善负离子的空气,以及其重要性.
作者:王喆健;陈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53、P16抑癌基因和细菌L型感染与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氏染色方法检测了101例卵巢肿瘤中的P53、P16基因的表达,以及L型菌的检出率.结果恶性肿瘤中P53蛋白产物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16蛋白产物的表达率恶性肿瘤则低于良性肿瘤(P<0.01).两种抑癌基因的指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1-P<0.05).而细菌L型的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P53基因蛋白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异常表达,P16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呈负相关,两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他们与抑癌基因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万英;赵芳芳;何杰;俞兰;张琼;姚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老年人肺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以腰痛为首发表现者,特别是既往有泌尿系结石病史者,易误诊为肾绞痛,从而延误治疗.我们近几年来共收治此类病人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华;许建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糖尿病(DM)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和控制目标随着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大规模临床试验如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的研究结果,以及新型降糖药物的不断研制,其治疗方法从60年代的三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到迄今的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教育、自我监测血糖),治疗从一般控制血糖到强化血糖控制,从单一药物治疗到早期就主张联合用药,从动物胰岛素到人胰岛素,从一般抽取到使用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从单一控制糖代谢到兼顾降压、调脂、减肥、抗凝等综合全方位治疗,从而对DM治疗观点和策略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改变.
作者:施法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Digoxin是治疗心力衰竭和某些心律失常有效的药物,其安全范围小,个体差异大,半衰期长,是较难驾取的药物之一.临床上中毒率与死亡率仍很高,故合理应用,做到剂量个体化是有意义的,我院对16例按维持疗法服用地高辛的老年患者进行了血清Digoxin放免测定,结果如下.
作者:孙建秀;孙建民;曾圣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贫困山区高危妊娠对围生儿死亡率及产时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对7年间在我院所有分娩产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6年-2002年高危妊娠发生率为65.32%,各年度高危妊娠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高危妊娠中以本次妊娠可能发生分娩异常及本次分娩期并发症为主要因素,两者占高危妊娠发生率的69.07%,高危妊娠与围生儿死亡密切相关.7年间分娩人数中围生儿死亡率为26.85‰,而高危妊娠中围生儿死亡占总围生儿死亡的88.52%,产时出血量高危妊娠高于非高危妊娠的1.66倍.结论我县7年间高危妊娠发生率达65.32%,且高危妊娠的发生直接影响着母婴安全,故重视产期监测管理,加强高危妊娠三级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和保护母婴安全的关键.
作者:何琼英;陈爱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规范继续护理学教育工作,提高护理队伍素质,从1996年起对不同层次、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实施阶梯式继续教育,制定了不同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对非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如手术室、急诊科着重体现干什么,学什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灵活的培训,有效的考评,收到了显著成效.
作者:尹晋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留置尿管作为一项常用的护理技术,在外科极为常见,如尿潴留,昏迷,颅脑损伤及术前准备等均需留置尿管,但此操作对病人来说痛苦较大,患者不易接受.
作者:李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应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之间的紧密联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费用低廉、重复性好、无创性的超声检查在CAS的诊断及颈动脉病变治疗的随访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卫;王志强;李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心肾内科收治了较多的糖尿病患者.目前,有不堪重负之感.分析原因,不外是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所致,有先后天因素之别.患者男女老少都有,且发病年龄大大提前,其中小的患者仅有几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普通关注.
作者:江成剑;程文;央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志,意义以及一般标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心理护理的措施.
作者:王喆健;傅萍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层构成的具有类似细胞膜结构的药物转运载体(drug delivery system).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的出现以及各种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研究、应用,脂质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日益拓展,但同时对脂质体性能要求更加严格.目前,脂质体技术不但在传统药物转运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在介导反义核酸药物或人工构建质粒等的转染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张东升;吴素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Tomlinson and Gray在1955年经详细的组织学研究证实,一般距离近的毛细血管超过150-200μm,细胞不能存活.氧压力随离开血管的距离而降低.当肿瘤增大而且假定超出它们的血供范围,就会从正常需氧代谢作用进展到明显乏氧或坏死[1].大量的研究表明乏氧使那些可能对放射治疗敏感的细胞产生耐受,在敏感细胞死亡后,耐受细胞再氧合和再生长导致局部复发.因此在治疗前和治疗中实体肿瘤细胞的氧合状态有判定预后的价值同时有助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作者:关美玉;朱继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大小与诱发急性胰腺炎(AP)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0月消化科及肝胆科胆囊结石住院患者982例的临床资料及腹部B超或手术所观察结石进行分析.结果95例胆石性AP,58例为胆囊细小结石(A组),33例为细小结石合并一或多个>0.5cm× 0.5cm结石(B组),4例>0.5cm× 0.5cm结石(C组).本组982例胆囊结石中A、B、C组AP发生率分别为24.7%、7.4%、1.3%,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P<0.01.结论细小泥沙样结石与AP发生关系大,结石越小越易引起胰腺炎.
作者:秦海春;刘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参麦注射液对动物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大白兔分为对照组、参麦注射液预防组及治疗组.复制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预防组及治疗组用参麦注射液干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缺血60min、再灌注60min及术后48h观察血Scr水平、MDA浓度、SOD活性变化;于48h处死动物,取出肾脏,观察肾组织中MDA浓度、SOD活性变化和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肾脏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血SOD水平术后48h与术前对比,对照组和预防组均有显著性下降,而治疗组无明显下降.结论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何敏华;吴建新;周萍;钮荣祥;田昆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科于2001年8月12日收治集体有机磷农药中毒11人,经积极抢救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艾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