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合整体护理浅谈留置尿管病人的护理

李伟

关键词:留置尿管, 整体护理, 外科学
摘要:留置尿管作为一项常用的护理技术,在外科极为常见,如尿潴留,昏迷,颅脑损伤及术前准备等均需留置尿管,但此操作对病人来说痛苦较大,患者不易接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扶正升压片对小鼠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扶正升压片对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的碳粒廓清试验,观察其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测定绵羊红细胞溶血素抗体生成水平.结果扶正升压片对正常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提高血液溶血素生成水平,提高小鼠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百分比.结论扶正升压片能够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曹芸;滕宝霞;刘玉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卵巢肿瘤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地位、任务、作用和目标也相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理的对象不仅仅是病人,而且也包括正常人.护理的任务不仅是治疗,还要着眼于预防.护理手段不仅是技术操作,还要着眼于病人的心理状态、社会状态的适应.现在,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已经注意到了心理治疗及护理工作对病人所产生的重要性及意义.

    作者:梁晓语;王敏;徐田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对兔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索参麦注射液对动物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大白兔分为对照组、参麦注射液预防组及治疗组.复制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预防组及治疗组用参麦注射液干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缺血60min、再灌注60min及术后48h观察血Scr水平、MDA浓度、SOD活性变化;于48h处死动物,取出肾脏,观察肾组织中MDA浓度、SOD活性变化和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肾脏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血SOD水平术后48h与术前对比,对照组和预防组均有显著性下降,而治疗组无明显下降.结论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何敏华;吴建新;周萍;钮荣祥;田昆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频彩超诊断嵌顿腹外疝17例

    腹外疝是腹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过去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及临床经验等诊断,而无较好的检查方法及设备对其做进一步的检查定性.而随着彩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频超声的应用,提高了嵌顿腹外疝的确诊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辉;李玉友;李华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光化学疗法治疗银屑病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银屑病光化学疗法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用光敏剂补骨脂素外擦,1h后用长波紫外线对银屑病皮损部位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局部照射治疗.结果40例全部有效.其中37例治疗1个疗程皮损消失,3例治疗2个疗程皮损消失.有效率达100%,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此法疗效佳,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可作为银屑病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朱爱青;王际杰;张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脂代谢异常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检测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随后通过调整或加用口服降糖药物严格控制血糖,1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P<0.01)的情况下,TG、VLDL-C显著下降(P<0.01),Tch、LDL-C和ApoB也有明显下降(P<0.05),HDL-C和ApoA1/B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可随着严格的血糖控制而得到改善.

    作者:马博清;叶蔚;魏立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青海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情况分析

    青海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服务中心从2000年9月进行首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来,共进行了5次省级8家试点医疗机构和1次西宁市市属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其中第四(抗感染类和生物生化类)、五批(心脑血管类)为我省第二轮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并且第五批首次应用电子商务系统进行药品招标试点工作.

    作者:侯世海;武红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窦部异位胰腺2例报道

    1病例报告例1,男,40岁,因上腹部胀痛10年,加重2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常规检查无异常.胃镜检查:胃体、窦交界部大弯处见一3cm×3cm×1.5cm的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粘膜正常,中央呈脐样凹陷,活检报告为慢性炎症.钡餐透视:胃窦大弯处有一圆形充盈缺损及中央导管征.诊断:胃窦部异位胰腺.予抑酸及加强胃动力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

    作者:孙文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93例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用药物镇痛失败后改用ESWL临床分析

    目的临床观察输尿管结石肾绞痛应用镇痛剂无效改用ESWL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3例使用度冷丁(或度冷丁50mg和非那根25mg)1-3h内未缓解的患者,进行ESWL.结果有81例进行ESWL,镇痛和排石效果均十分明显.结论ESWL对于碎石排石治疗结石作用,对输尿管结石绞痛亦明显镇痛作用,其效果明显优于镇痛剂的治疗作用.

    作者:卜梅;魏守顺;张庆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胎儿宫内窘迫9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窘迫的不同表现,了解窘迫的性质,把握适时处理的时机,避免胎儿窘迫对新生儿造成的危害,减少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年来948例胎儿宫内窘迫的病例.分析比较胎儿宫内窘迫的3种表现形式:①胎心率的异常;②羊水不同程度的胎粪污染;③胎心电子监护的异常在分娩的不同时期、应用不同分娩方式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胎儿宫内窘迫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窘迫组(17.5%VS 2.6%):胎心率改变、羊水粪染和胎心电子监护的异常3组新生儿窒息率(23.9%、11.7%和10%)有显著性的差异(P<0.005);其中NST无反应型伴胎动异常发生新生儿窒息率高33.3%;3种形式的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低(9.7%);产钳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8.7%;单纯前羊水粪染及胎心监护异常,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几乎为100%.胎儿宫内窘迫在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发生率高(22.6%和25.53%).胎心率<120次/min单纯后羊水Ⅲ粪染多发生在第二产程(**42.5%),此时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率高(50%);胎儿宫内窘迫各种表现形式中胎心率异常并羊水异常,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25.79%).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观察时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与总产程和二程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胎儿富内窘迫的不同表现与发生时期及分娩方式密切相关.3种形式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05.新生儿窒息有明显的差异P<0.005.羊水胎粪污染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总产程时间长短相关P<0.01.与二程时间长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心率异常,羊水粪染及胎儿电子监护的异常只是胎儿缺氧的不同表现形式,只能预示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可能,并不能预示窒息程度.因此,发生胎心率异常,羊水粪染及胎心电子监护的异常时,需要严密观察,综合分析,在适宜的时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王金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前插胃管时机的研究

    目的为了减轻手术前插胃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插胃管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80例需手术前插胃管的择期性腹部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前用药前,术前用药15min后插胃管,比较两组病人恶心、呕吐反应及血压、心率,一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的指标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术前用药15min后插胃管,可明显减轻病人痛苦反应,提高插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484例高危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贫困山区高危妊娠对围生儿死亡率及产时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对7年间在我院所有分娩产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6年-2002年高危妊娠发生率为65.32%,各年度高危妊娠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高危妊娠中以本次妊娠可能发生分娩异常及本次分娩期并发症为主要因素,两者占高危妊娠发生率的69.07%,高危妊娠与围生儿死亡密切相关.7年间分娩人数中围生儿死亡率为26.85‰,而高危妊娠中围生儿死亡占总围生儿死亡的88.52%,产时出血量高危妊娠高于非高危妊娠的1.66倍.结论我县7年间高危妊娠发生率达65.32%,且高危妊娠的发生直接影响着母婴安全,故重视产期监测管理,加强高危妊娠三级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和保护母婴安全的关键.

    作者:何琼英;陈爱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对1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断和疗效观察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所有病人初诊时血管内径患侧较健侧明显增宽,血栓呈低回声;完全堵塞者管腔内未见彩色血流显示;不完全堵塞者管腔内可见彩色血流充盈缺损,脉冲多普勒示连续低速血流频谱,不随呼吸而变化.经抗凝、溶栓治疗1周后复查,患肢疼痛消失,肿胀明显减轻;超声显示血栓段静脉管腔缩小,血栓完全再通或大部分再通,血流通畅,脉冲多普勒示血流频谱,可随呼吸而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早期、无创和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用药并观察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终关怀护理探讨

    完整的生命过程,包括死亡.临终关怀护理,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及相应的医学、护理、心理、社会和伦理等问题为对象的新兴交叉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Cicelysanndeys在伦敦开设临终护理院以来,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注意和重视.

    作者:邢芳然;张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围产期羊水污染新生儿的护理

    围产期羊水污染主要是由胎膜早破及胎粪污染等原因引起,也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控制新生儿的感染应从围产期开始,特别是出生时的处理及护理很关键.现将近年临床工作实践的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李丽华;王华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科学家不断寻求抗癌生物资源及天然药物,并先后从动植物及海洋生物中提取了不少抗癌天然产物,紫杉醇的发现,就是一重大突破.

    作者:赵炳芬;许凤岚;刘建民;刘峰;王炳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控制院内感染预防是关键

    医院内感染是指病人、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其发生率是住院人数的5%-10%,死亡率3%,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已成为我们医护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就医护人员在控制院内感染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作者:耿素燕;纪伟峰;高宏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栓前状态与高血压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相关因素,可加速动脉硬化(AS)的形成,使冠心病(CHD)的危险性增加2-3倍[1],高血压可引发所有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包括心衰、脑卒中、冠心病、肾衰和周围动脉病,而冠心病是高血压常见致命的后果之一.近年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且此状态与其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充分认识并纠正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是防止高血压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150年前Virchow提出导致血栓形成的3个因素:即①血管壁异常(今天我们称内皮功能异常);②血流异常(血液流变性及贮备异常);③血液构成异常(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及血小板活化).

    作者:孔祥琴;王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黄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

    大黄为廖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ticum Maxim.ex Reg)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著名常用中药,有将军和黄良的美称.大黄有泻下、通淤导滞、抗菌消炎、止痛止血、抗肿瘤和抗突变等作用.治实热便秘,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水肿等.大黄中重要的活性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等.大黄的药用价值吸引了众多学者通过化学、药理、临床多学科相结合来研究大黄,获得不少大黄有效成分及其功能主治的新认识,本文就大黄化学、药理研究近年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张广斌;林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葡聚糖腹透液治疗CAPD超滤衰竭分析

    目的Icodextrin(7.5%葡聚糖)腹透液是百特公司生产,在欧洲使用已5年以上,在国内尚未上市的新类型腹透液.分析其治疗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超滤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肾病并无尿型肾功能衰竭病人,CAPD治疗68个月出现超滤衰竭.280天前开始使用7.5%葡聚糖腹透液治疗,每天更换1500ml,留腹时间16-20h,每次超滤650-1100ml,配合使用1.5%(或4.25%)葡萄糖腹透液1500ml.保持每天超滤1000-1200ml.结果病人水肿消失,症状好转,复查各项生化参数稳定.结论①葡萄糖腹透液长期使用对腹膜功能与超滤功能有一定损伤作用.临床上,葡萄糖腹透液有被更换的迫切性.②7.5%葡聚糖腹透液分子量大,生物相容性好,对腹膜毒性作用小,超滤效果好,在腹膜增厚引起超滤衰竭及腹膜炎时,仍能维持有效超滤作用,在临床值得推荐使用.③糖尿病病人在摄取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减少时,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认为体内血糖可弥散进入葡聚糖腹透液,并更换出体外.使用葡聚糖腹透液更易丢失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应注意保证各种营养素摄入的综合平衡,以免造成营养不良,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黄国安;程妍琦;李少莲;邱敏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