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利;杨娟
目的探索脑保护器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应用脑保护器angioguard(血管保护伞),对2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行血管内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并总结其临床使用结果.结果应用脑保护器成功施行23例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回收的保护伞中17个发现碎片组织,无手术死亡及血栓栓塞并发症,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器的使用有助于提高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作者:顾福杭;杨冬山;王雪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层构成的具有类似细胞膜结构的药物转运载体(drug delivery system).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的出现以及各种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研究、应用,脂质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日益拓展,但同时对脂质体性能要求更加严格.目前,脂质体技术不但在传统药物转运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在介导反义核酸药物或人工构建质粒等的转染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张东升;吴素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大小与诱发急性胰腺炎(AP)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0月消化科及肝胆科胆囊结石住院患者982例的临床资料及腹部B超或手术所观察结石进行分析.结果95例胆石性AP,58例为胆囊细小结石(A组),33例为细小结石合并一或多个>0.5cm× 0.5cm结石(B组),4例>0.5cm× 0.5cm结石(C组).本组982例胆囊结石中A、B、C组AP发生率分别为24.7%、7.4%、1.3%,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P<0.01.结论细小泥沙样结石与AP发生关系大,结石越小越易引起胰腺炎.
作者:秦海春;刘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银屑病光化学疗法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用光敏剂补骨脂素外擦,1h后用长波紫外线对银屑病皮损部位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局部照射治疗.结果40例全部有效.其中37例治疗1个疗程皮损消失,3例治疗2个疗程皮损消失.有效率达100%,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此法疗效佳,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可作为银屑病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朱爱青;王际杰;张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许多研究均已证明乳腺癌是一种激素性依赖和血管依赖性肿瘤,肿瘤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生长、浸润、转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诸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VEGF)、血管生成素及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phosphorylase,TP)等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因子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就TP与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浸润和转移及辅助化疗等方面的关系作一综述,仅供参考.
作者:康保国;施作霖;陈小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腹外疝是腹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过去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及临床经验等诊断,而无较好的检查方法及设备对其做进一步的检查定性.而随着彩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频超声的应用,提高了嵌顿腹外疝的确诊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辉;李玉友;李华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糖尿病(DM)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对44例合并DM的BPH病人进行血糖监测,控制术前术中血糖,术后由皮下注射胰岛素调整为口服降糖药,以控制血糖.结果44例BPH合并DM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43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术后尿路感染,无酮症酸中毒及死亡病例.结论BPH合并DM病人在满意控制血糖下能耐受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效果满意.
作者:石华;臧奕;许建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孕晚期住院孕妇社会支持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描述性相关性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结果180名孕妇总的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为39.94±6.01,主观支持的平均得分为22.42±3.56,客观支持平均得分为9.74±2.80,对支持利用度的平均得分为7.83±1.50.孕晚期住院孕妇主要的支持来自配偶和家庭.教育程度与总的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相关.职业和年龄与主观支持呈显著相关.结论孕晚期孕妇住院时社会支持水平增加,孕妇的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与社会支持水平相关.
作者:范兴华;张菊平;张银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笑气吸入在人工流产中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早孕妇女300例,A组单纯吸笑气,B组在吸笑气前15min宫颈上宫术宁胶棒,C组给予口头安慰,A、B组镇痛效果确切.结论笑气吸入进行无痛人流效果明显,笑气吸入加宫颈上宫术宁胶棒镇痛效果更显著,宫颈松弛好,手术操作更方便快捷.
作者:沙丹;金玫;程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检测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随后通过调整或加用口服降糖药物严格控制血糖,1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P<0.01)的情况下,TG、VLDL-C显著下降(P<0.01),Tch、LDL-C和ApoB也有明显下降(P<0.05),HDL-C和ApoA1/B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可随着严格的血糖控制而得到改善.
作者:马博清;叶蔚;魏立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由重复的DNA序列组成的特殊结构,能维持染色体的完整和稳定.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特殊逆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的DNA片断,补充因细胞分裂造成的端粒序列的丢失.在端粒酶的作用下,可使必死细胞转化成永生细胞.大多数正常细胞端粒酶处于低活性状态,而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较高,故基于调节端粒酶为目的的基因治疗而引起的肿瘤细胞凋亡,为抗肿瘤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王纪凤;施桂兰;周恒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老年人肺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以腰痛为首发表现者,特别是既往有泌尿系结石病史者,易误诊为肾绞痛,从而延误治疗.我们近几年来共收治此类病人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华;许建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中药和异维A酸对痤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部队青年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异维A酸组,治疗疗程为8周.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4.1%,异维A酸组为80.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组治疗痤疮的疗效与异维A酸组相似,副作用少.
作者:曾燕;张素芳;曾利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PECAM-1)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有无相关性,与其抗原PECAM-1量的表达有无相关性,及其与冠心病相关的机制.方法将156例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病人作为冠心病组,75例可疑冠心病但经冠脉造影排除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PCEAM-1基因的多态性,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随机测定两组中80例病人的血中可溶性PECAM-1(sPECAM-1)抗原的量.结果①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基因373G/C、1688A/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G373G、A1688A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血中可溶性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的浓度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别为56.9±16.2ng/ml;43.23±14.57ng/ml,P=0.018);③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的不同基因型之间sPECAM-1的量有明显的差异.结论PECAM-1基因373G/C、1688A/G多态性与sPECAM-1抗原的血浆浓度具有相关性,并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有关.
作者:宋福春;沈丹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药物可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但常同时累及多肌肉群.本文报道2例药物引起舌肌的运动障碍.例1:女,29岁,因急性上腹疼痛伴呕吐而口服胃复安10mg,每日3次.3天后突然出现舌头伸出口外而不能缩回.
作者:路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Tomlinson and Gray在1955年经详细的组织学研究证实,一般距离近的毛细血管超过150-200μm,细胞不能存活.氧压力随离开血管的距离而降低.当肿瘤增大而且假定超出它们的血供范围,就会从正常需氧代谢作用进展到明显乏氧或坏死[1].大量的研究表明乏氧使那些可能对放射治疗敏感的细胞产生耐受,在敏感细胞死亡后,耐受细胞再氧合和再生长导致局部复发.因此在治疗前和治疗中实体肿瘤细胞的氧合状态有判定预后的价值同时有助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作者:关美玉;朱继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本文就1242例子宫肌瘤从临床病理诊断及处理给予总结分析.方法按不同年龄分布及月经史、生育史主要症状及妇科体征、诊断,术中所见详细对比.结果发现子宫肌瘤多发生在30-50岁妇女,本组1242例中有1043例,占84.0%;主要以月经改变及腹部包块就诊,1242例中占1129例.结论此病尤好生于生育期年龄妇女,发生月经改变、腹部包块、压迫症状、腰和骨骼酸痛者应及时就诊,做到早期治疗.对于手术治疗者,应根据其年龄和瘤体的部位及大小来决定术式(是阴式或腹式)同时应考虑到是否需保留子宫或附件的问题,使并发症和复发率降低到低水平.
作者:姜桂珍;李春声;刘翠香;李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庭外调解也称诉讼外调解,指不涉及诉讼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作者:李志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女,18岁,为预防生病,增强身体免疫力,于2003年9月5日在我院门诊部注射丙种球蛋白6ml.注射后约10min,患者自述胸闷不适,查体见面色苍白、出冷汗、表情淡漠、手脚发凉、血压、脉搏测不到,立即吸氧,肌注盐酸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5mg,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入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C 2g+维生素B6200mg+10%氯化钾10ml.
作者:练练;王丽丽;苏倩;李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例1,男,40岁,因上腹部胀痛10年,加重2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常规检查无异常.胃镜检查:胃体、窦交界部大弯处见一3cm×3cm×1.5cm的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粘膜正常,中央呈脐样凹陷,活检报告为慢性炎症.钡餐透视:胃窦大弯处有一圆形充盈缺损及中央导管征.诊断:胃窦部异位胰腺.予抑酸及加强胃动力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
作者:孙文阁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