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怎样融洽护患关系及应对措施

罗晓林

关键词: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当前护患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护理人员也应不断改变观念,认识到这些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融洽护患关系,现阐述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向,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已成为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它因具有诊断快、损伤少、准确率高、费用便宜、且少有合并症的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应用.本人收集1998年1月-2002年1月在本院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病例,其中确诊为肺癌者138例,报道如下.

    作者:孟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药物的肝脏毒性反应及防治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有关药源性肝损害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收集135种药物可致药源性肝毒性反应,其中抗感染类药、抗拮核病药、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是引起肝损害常见的药物.结论要重视抗感染药、抗结核病药、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所引起的肝损害.应用所属药物治疗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肝功能.

    作者:葛春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由Caplan(1980年)首先报导并命名的[1].系由左、右小脑上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cm范围的血液循环障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征.我院于2000年1月-2003年1月收治TOBS21例,本研究对21例TOBS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TOBS的临床特征.

    作者:欧阳懿;张春英;钟燕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儿童神经性尿频的治疗体会

    神经性尿频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尤以4-5岁为多见,其原因是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在受惊吓、精神紧张时易使神经功能失调而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每天排尿次数增加而尿量不增加,排尿次数可从每天6-8次增加至20-30次,甚至每小时1O多次,每次尿量少,有时仅几滴,睡眠后则无尿频.神经性尿频的诊断须慎重,要排除泌尿系统或其他疾病所致的病理性尿频.

    作者:穆莉芳;姜德春;任尚申;李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6例疗效观察

    业已证实85%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冠脉内有新鲜血栓形成[1]尽早溶栓是治疗AMI的关键.为尽早溶栓我们总结了在急诊科给6例确诊为AMI病人在距发病长5h内无溶栓禁忌症的情况下进行溶栓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田成恩;金士娥;高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内镜护士如何实施ERCP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内镜护士对ERCP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制定ERCP健康教育手册,内镜护士术前一日到病房与患者面对面访谈,有针对性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与结论内镜护士实施ERCP健康教育能增加病人对ERCP的耐受性,提高病人对内镜操作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密切医护患人际关系,从而帮助病人有效配合操作.同时,也减少了护士配合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责任感和健康教育能力.

    作者:郑东萍;陈彩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系指左心室的后基底部位,即位于在心室侧壁与下壁之间的左心房室沟下部的心肌梗死,由右冠状动脉的右侧支、后降支和/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引起.左心室后壁心肌梗死,仅使QRS除极的前壁初始向量相对增大,在常规导联上不会出现异常Q波.有可能被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治疗.临床上单纯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较少见,常与下壁、右心室、侧壁心肌梗死伴随存在.提高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认识,及时作出诊断,对估计心肌梗死面积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聂红;王玉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青藏高原特重型颅脑损伤88例救治体会

    目的对青藏高原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进行分析.方法对88例伤者的伤情,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痊愈5例,中度残废5例,重度残废4例,死亡74例.结论①脑损伤程度与伤者预后关系极为密切,严重原发脑损伤是伤者短期内死亡的关键因素.②创造条件及时解除脑受压是伤者可能获救的重要救治环节.③高寒缺氧地区纠正此类伤者严重缺氧环境,防治伤后肺部感染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十分重要,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救治手段之一.

    作者:俞祥海;刘玉琴;张永刚;向凯;孙胜;俞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侧扩大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自1991年10月-2003年7月,作者采用双侧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应文魁;王锡宇;陈勇;储俊峰;毛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目的探索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30例出院后随访1年的CHF合并VA病人的资料.结果CHF合并VA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可降低心源性猝死,但总死亡率不降低.结论CHF合并非致命性VA不需处理,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指征时,应选用胺碘酮.

    作者:申世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01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超声所见与病理对照

    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分型与超声图像所见的关系,笔者对1年半来101名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胆脾超声影像学所见与组织病理学分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平;王曙光;李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α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病实验室分析

    目的分析血红蛋白H病(HbH病)在实验室检查中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的特点.方法应用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实验分析65例HbH病.结果所有HbH病例碱性电泳时均在HbA前出现一快速区带,经酸性电泳证实为HbH区带.50.7%可见HbBart's区带,16.9%可见HbCS(HbConstant Spring)区带,HbA及HbA2量降低.Hb、MCV、MCH及红细胞脆性结果均明显降低,RET明显增高.结论HbH病在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中均出现明显改变.

    作者:陈加力;区丽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电图诊断报告规范

    心电图检查已有上百年历史,即使在心脏超声、心电向量、晚电位、心率变异等诊断技术不断应用的情况下,它仍然不失为方便价廉、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然而心电图形正常变异大,许多的临床意义仍须不断探讨.至今心电图的诊断报告尚无规范的格式,往往给临床医生,尤其是非心脏科医生造成误导.而强调规范心电图诊断,将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的报告.

    作者:聂红;王玉伟;郭阳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0例新生儿窒息与一氧化氮、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窒息症分别采用Griess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一氧化氮(NO)、血栓调节蛋白(TM)的水平测定、并作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症的NO及TM的均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由此可见新生儿窒息与NO、TM有密切关系,是判定病情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流行性腮腺炎75例临床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流行性腮腺炎75例.应用青霉素,病毒唑,清开灵综合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少军;张艳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止痛泵的临床应用

    长期以来,医务人员对病人手术后的剧烈疼痛及癌症晚期的持续性疼痛一直没有非常好的解决方法.近几年我们科给病人使用了止痛泵,其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深受病人喜欢.现就其临床应用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黄美凤;赵洪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5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死亡原因分析

    闭合性腹内脏器损伤是常见而又严重的损伤,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死亡率也较高.我们5年内共收治此类损伤245例,死亡50例,死亡率为20.5%.现将该50例闭合性腹内脏器损伤的死亡原因作问顾性分析研究.

    作者:邓明涛;邓明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顺铂治疗恶性腹水32例临床观察

    肿瘤并发腹腔积液称癌性腹水,又称腹水或恶性腹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9年8月以来应用顺铂(DDP)腹腔注射治疗恶性腹水32例,临床效果较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英;段慧玲;刘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凯西莱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病的治疗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凯西莱在对结核病化疗而引起的药物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凯西莱与强力宁对结核病化疗而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结果治疗后ALT、AST情况基本一致(P>0.05).血清白蛋白(A)、白/球蛋白(A/G)增幅以凯西莱组明显(P<0.01).结论注射用凯西莱对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转氨酶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有促进肝白蛋白合成的功能.

    作者:陈鸿雁;张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36例临床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冠心病均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两者伴发并非少见.但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临床上漏诊、误诊较多.本院收集我院1990年-2001年10月间住院的慢性肺心病366例,其中合并冠心病36例,并对其诊断加以探讨.

    作者:王幸福;冉中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