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明涛;邓明浩
结合护理科研论文投稿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阐述了3大科研设计基本原则之一的对照原则的定义、意义和应用.分析了适合设立对照和不适合设立对照的情况,论述了6大常用对照类型:空白对照、实验对照、相互对照、标准对照、历史对照和自身对照的具体方法与内容.认为:缺乏对照意识和对照组间不均衡可比是护理科研设计中对照原则应用时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作者:袁长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及其类似物抗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得到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肿瘤的治疗.该类药物早应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现已广泛应用于实体性肿瘤,如肾癌,乳腺癌,小细胞肺癌,胰腺癌,胃癌等[1]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莫晨;徐铭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测定犬血浆中茶碱浓度,并应用于茶碱缓释片剂的犬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双交叉自身对照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切换技术,样品在线净化富集预处理和组分分离测定.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3P87程序计算.结果茶碱缓释片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AUC0 48,AUC0∞是(11.52±2.68 and 8.513±1.18)mg·L1,(7.763±1.61 and 8.969±0.965)h,(230.5±32.9 and 201.9±29.1)mg·h1·L1,(226.9±35.9 and 207.6±31.4)mg·h1·L1.结论提供了中国犬茶碱缓释片剂药动学参数,供临床参考.
作者:叶利民;李章万;陈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器质性病变的常用方法,但因其检查过程比较痛苦,许多患者或惧怕疼痛不愿接受检查,或不能耐受痛苦而中断检查,致使某些肠道疾患未能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而延误了病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国内外医学资料,开展了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辅助结肠镜检查以解除病人的痛苦,取得满意效果.异丙酚为一种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迅速,镇静深度易于调节,停药后病人迅速、完全清醒的特点.自临床使用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短效麻醉剂,但其镇痛作用微弱,与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合用,能较好地满足肠镜检查的需要.
作者:彭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突发SARS疫情使综合医院医疗体系经受了挑战和经验.护理体系在调整工作重点,整合人力、物力、资源,调备一线,应急技能岗前培训、岗中督导监控,制定有效措施,严格做好SARS隔离区特殊感染监控,及时对普通病区发病的SARS疫情进行疫情处理等方面,为今后应对突发事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作者:黄建萍;黄叶莉;刘岩;张志敏;吴育云;杨桂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血流动力学对肝线粒体影响及活血化淤中药对肝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肝硬变制备及肝硬变制备过程中同时服用活血化瘀中药,分别行肝胆显像,测定肝灌注液乳酸含量,肝组织匀浆SOD、MDA、ATP酶的水平,肝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查,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肝硬变组:肝胆显像:峰时延长,30秒排泄率明显下降,肝灌注液乳酸含量及肝匀浆MDA水平升高,肝组织匀浆S01D、ATP酶水平降低,肝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查及电镜检查;线粒体膜结构破坏,线粒体数下降.中药组:肝胆显像:与肝硬变组比较峰时提前P<0.05,30秒排泄率升高P<0.01.肝灌注液乳酸含量及肝匀浆MDA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SOD、ATP酶水平升高,与肝硬变组比较P<0.05.肝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查及电镜检查.线粒体数与肝硬变组比较P<0.01.光镜:与肝硬变组比较,肝纤维化程度P<0.05.结论肝有效血流下降,导致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受损,线粒体数下降.活血化瘀中药通过增加肝脏血液灌流,改善肝脏微循环和肝供氧,有力保护肝线粒体,延缓抑制肝纤维化形成.
作者:薛建国;王宇;魏常胜;李春林;周延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称为胃轻瘫,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后,也可发生于腹部其他手术后.本文对我院1993年1月-2002年12月21例胃轻瘫病人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童仲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神经性尿频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尤以4-5岁为多见,其原因是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在受惊吓、精神紧张时易使神经功能失调而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每天排尿次数增加而尿量不增加,排尿次数可从每天6-8次增加至20-30次,甚至每小时1O多次,每次尿量少,有时仅几滴,睡眠后则无尿频.神经性尿频的诊断须慎重,要排除泌尿系统或其他疾病所致的病理性尿频.
作者:穆莉芳;姜德春;任尚申;李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30例出院后随访1年的CHF合并VA病人的资料.结果CHF合并VA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可降低心源性猝死,但总死亡率不降低.结论CHF合并非致命性VA不需处理,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指征时,应选用胺碘酮.
作者:申世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关系;评估内镜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方法对491例大肠肿物内镜诊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5例随访病人中只有11例再发息肉,未发现癌变病例.结论内镜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有效、安全和受欢迎的治疗方法.
作者:文宗全;王少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入院88例病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单纯性西药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加中药治疗为实验组.结果疗效标准按NYHA标准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总有效率6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心肺功能,疗效增强,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作者:陈斌;孙立敏;王清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阿托品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药物之一,合理地应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此结合文献,就如何合理应用阿托品做一综述.
作者:史生贵;杨国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探讨老年人弥漫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83例老年人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疾病有腹内脏器急性感染38例(45.8%),胃十二指肠溃疡病23例(27.7%),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15例(18.1%),其它疾病73例(8.4%).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漏诊24例(28.9%);诊断性腹腔穿刺、直肠指诊和腹部X线透视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结论老年人弥漫性腹膜炎围手术期处理重点是术前在处理好并存在疾病的同时做到早诊断、早手术,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维护重要脏器功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作者:张克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致盲原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在治疗有效阶段,往往缺少症状,晚期常致双眼不可逆性盲.早期发现,长期观察给予适当治疗,是减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致盲的关键,现将我科从2000年1月-2002年6月间,对1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与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新柳;刘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医学高科技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异军突起.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始,现在已发展到运用腹腔镜做多种手术,并取得了成功.充分发挥了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微创外科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腹腔镜手术也给临床医学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就LC手术造成胆道损伤、十二指肠损伤、胃损伤时有报道.据报道LC手术造成周围脏器损伤的发生率为0.5%,较开腹手术的损伤率为高.如何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微创外科应该探讨的问题.
作者:张志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我科2001年-2002年之间收治早产儿24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业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护理专业系统化整体护理达标的重要环节.由于护生从相对封闭的校园生活踏入复杂的社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如害怕心理、厌学心理、自卑心理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对策,会严重影响实习效果.
作者:姜瑞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预后与恶性肿瘤相似或更差.近半个世纪对CHF的认识有长足的发展[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2]、β-受体阻滞剂[3]已成为CHF药物治疗的基石,使CHF的病死率大大下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改善CHF患者的预后显示了积极的作用,颇具希望[4],洋地黄和利尿剂在改善CHF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作用肯定,利尿剂甚至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尽管如此,CHF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仍较高,尤其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更是如此.但我们在器械辅助治疗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替代疗法的随机评价研究(REMATCH)[5]中看到,心力衰竭专家用佳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1年死亡率75%,2年死亡率92%.显然,这样的人群十分需要更佳的治疗.
作者:李延辉;那开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战胜和控制糖尿病,保持病人良好的临床状况,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是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满意的血糖控制单凭生活方式的调整无法控制糖尿病的进程.合理应用抗糖尿病药物尤为重要.近年来,抗糖尿病药物发展很快,现就这些药物的特点、作用性质以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小娟;刘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以高血糖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急性并发症,血糖可高达16.7-33.3mmo1/L,若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则可致死亡[1].我科于2003年9月初收入1例糖尿病急性酮症酸中毒的患者,经过正确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症状改善、病情稳定好转出院,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蕾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