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图诊断报告规范

聂红;王玉伟;郭阳华

关键词:
摘要:心电图检查已有上百年历史,即使在心脏超声、心电向量、晚电位、心率变异等诊断技术不断应用的情况下,它仍然不失为方便价廉、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然而心电图形正常变异大,许多的临床意义仍须不断探讨.至今心电图的诊断报告尚无规范的格式,往往给临床医生,尤其是非心脏科医生造成误导.而强调规范心电图诊断,将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的报告.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44例探讨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入院88例病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单纯性西药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加中药治疗为实验组.结果疗效标准按NYHA标准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总有效率6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心肺功能,疗效增强,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作者:陈斌;孙立敏;王清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依托咪酯、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的观察

    人工流产术是门诊常见的终止妊娠的一种小手术,在我院每年约有近万例左右,大部分都是在无麻醉状态下进行的,给受术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近几年来,我科采用依托咪酯或异丙酚麻醉施行无痛人流术320例,取得了确切的效果,为此较两者间的麻醉效果,我们随机分了两组,依托咪酯组(以下简称A组)160例,与异丙酚组(以下简称B组)160例.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所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无痛人流术麻醉的首选药,且此方法是简便、易行、安全、止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峰;马烨;董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电台心理咨询师的选拔与交流原则

    本文论述了电台心理咨询师的选拔条件,指出现行部分电台心理咨询师与听众交流中使用道德原则的缺陷,提出了正确的与听众交流的心理咨询原则.

    作者:朱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内镜护士如何实施ERCP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内镜护士对ERCP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制定ERCP健康教育手册,内镜护士术前一日到病房与患者面对面访谈,有针对性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与结论内镜护士实施ERCP健康教育能增加病人对ERCP的耐受性,提高病人对内镜操作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密切医护患人际关系,从而帮助病人有效配合操作.同时,也减少了护士配合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责任感和健康教育能力.

    作者:郑东萍;陈彩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系指左心室的后基底部位,即位于在心室侧壁与下壁之间的左心房室沟下部的心肌梗死,由右冠状动脉的右侧支、后降支和/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引起.左心室后壁心肌梗死,仅使QRS除极的前壁初始向量相对增大,在常规导联上不会出现异常Q波.有可能被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治疗.临床上单纯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较少见,常与下壁、右心室、侧壁心肌梗死伴随存在.提高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认识,及时作出诊断,对估计心肌梗死面积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聂红;王玉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0例新生儿窒息与一氧化氮、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窒息症分别采用Griess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一氧化氮(NO)、血栓调节蛋白(TM)的水平测定、并作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症的NO及TM的均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由此可见新生儿窒息与NO、TM有密切关系,是判定病情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进展

    腹腔镜自1985年应用于胆囊切除术以来,人们称为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的腹腔镜手术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开展仅有10年左右的时间,现已能在腹腔镜下进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肾移植活体供肾摘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等.腹腔镜手术由经腹腔发展为经腹膜外和腹膜后操作[1],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现就腹腔镜手术概况及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富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低剂量短程三联疗法治疗溃疡病的临床观察

    本研究对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三联疗法进行改良减少服药次数,对门诊收治的48例由胃镜确定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同服,均为每日2次,连服7天为1疗程、于停药后至少4周复查胃镜示溃疡愈合达瘢痕期、Hp阴性.其根除率达89.6%,其结果证明低剂量、短程三联疗法根除率高、副作用小、疗程短、病人有较好的依从性.

    作者:林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伴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及脑电图特征

    癫痫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脑电图检查可作为一种极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手段.据统计,80%左右的癫痫病人都具有肯定的脑电图异常,而只有5%-20%左右的癫痫病人脑电图可表现正常.若能重复检查并使用适当的诱发试验,其阳性率可增加到90%-95%左右.尤其对临床诊断困难的非典型癫痫发作、合种异型癫痫和隐匿型癫痫,脑电图检查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伴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是儿童良性癫痫中主要的表现形式,约占儿童癫痫的13%-25%[1,2].临床上刻板短暂的夜间癫痫发作,青春期抽搐自行缓解,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脑电图有特征性改变,是确定此病的根本手段,本文就其发病机制、临床及脑电图特征予以简述.

    作者:解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5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死亡原因分析

    闭合性腹内脏器损伤是常见而又严重的损伤,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死亡率也较高.我们5年内共收治此类损伤245例,死亡50例,死亡率为20.5%.现将该50例闭合性腹内脏器损伤的死亡原因作问顾性分析研究.

    作者:邓明涛;邓明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结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为治疗组用α-2b干扰素500万IU,隔日肌肉注射1次,同时应用胸腺肽16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干扰素剂量同治疗组.两组均可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Bco,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1疗程后肝功能复常率,治疗组80%,对照组70%,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为42.5%,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62.5%,对照组42.5%.停药后6个月,肝功能仍持续正常者治疗组72.5%,对照组为57.5%.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62.5%,对照组42.5%.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65%,对照组42.5%.综上分析,疗程结束对肝功能复常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6个月后比较,肝功能再度异常率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乙肝病毒标志物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我们认西药联合治疗,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作者:代小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异搏定终止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1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一年来反复黑朦晕厥于1999年3月5日入院.平时无胸闷、心悸,无胸前区疼痛,无夜间端坐呼吸,无高血压病病史.入院时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神清.T37℃,R18次/min,BP140/80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无怒张,口唇不发绀,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68次/min,频发早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上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钾3.0mmol/L,血钠140mmol/L,血氯102mmol/L,EKG提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呈二联律,Q-T间期0.58s.入院给予补钾,纠正心律失常治疗,次日4时30分突然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即予心肺复苏,心电监护,发现数次短暂昏厥中均为扭转型室速,用阿托品、利多卡因、补钾等常规方法未奏效,改用异搏定5mg缓慢静脉注射后才终止发作,此后以80mg异搏定每日3次口服3个月,随访1年病情稳定无复发.

    作者:许敏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凯西莱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病的治疗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凯西莱在对结核病化疗而引起的药物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凯西莱与强力宁对结核病化疗而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结果治疗后ALT、AST情况基本一致(P>0.05).血清白蛋白(A)、白/球蛋白(A/G)增幅以凯西莱组明显(P<0.01).结论注射用凯西莱对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转氨酶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有促进肝白蛋白合成的功能.

    作者:陈鸿雁;张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3255名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学龄前儿童头发中锌、铁、铜、钙、锰、铅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集江门市区0-7岁健康儿童3255名的头发,用混合酸消化至无色透明,蒸发近干后定容,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各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幼儿期的发锌含量低(P<0.05),学龄前期的发钙含量高(P<0.05)、铁缺乏(P<0.05)的流行率则以学龄前期儿童较高,铜缺乏及铅中毒的流行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发铅与发锌呈负相关(P<0.01),发铅与发铜、发钙、性别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长学龄前儿童的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微量元素之间也有一定相关关系.

    作者:王英翔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自然流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调查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母亲意外史、家庭收入、母亲是否接触溶剂是自然流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自然流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对孕妇,特别是妊娠早期的防护,对减少的自然流产、保护妇女的身体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质会大有裨益.

    作者:刘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顺铂治疗恶性腹水32例临床观察

    肿瘤并发腹腔积液称癌性腹水,又称腹水或恶性腹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9年8月以来应用顺铂(DDP)腹腔注射治疗恶性腹水32例,临床效果较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英;段慧玲;刘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胆囊结石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胆囊结石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既往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胆汁成分的改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和B超检查的普及,胆结石的检出率日渐增多.为了探讨胆囊结石发生的相关因素,并积极开展有效地干预措施,我们对681名中老年人进行B超和血脂检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盛梓松;包志红;徐铭宝;黄燕平;莫晨;罗社文;邓笑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联合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切除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切除率.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8月-9月3例行联合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结果3例病人中2例肿瘤位于胰头,有阻塞性黄疸,1例肿瘤同时占据胰头和钩突,无明显黄疸.手术均先切断胰腺,从肠系膜上动脉后解剖分离出钩突,后切断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整块取除标本,行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端端吻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长度分别为5cm、6cm和7cm.肠系膜上静脉切除6cm和7cm的病例均切断肝镰状韧带和冠状韧带游离肝周韧带使肝脏下移,降低吻合口张力.血管阻断时间分别为17min、15min和20min.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采用半胃切除,Child法重建胰肠、胆肠和胃肠吻合,胰肠吻合为捆绑式吻合.1例病人肿瘤侵犯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脾脏轻度肿大,同时行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2例为胰头管状腺癌,1例为胰头和钩突纤维肉瘤,3例肿瘤均侵犯肠系膜上静脉壁.术后均无胰漏和胆漏发生.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6个月、22个月和14个月.结论3例病人均先切断胰腺,从肠系膜上动脉后分离出钩突,后切断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血管阻断时间相当于血管吻合时间,阻断时间明显缩短,对小肠和肝脏循环影响较小.血管切除较长时切断肝镰状韧带和冠状韧带游离肝周韧带使肝脏下移能降低血管吻合张力.

    作者:徐琳;吴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晕厥141例诊疗分析

    晕厥是指急起而短暂的意识丧失,为急诊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近年来我院急诊科收治了141例晕厥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邱红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治疗56例分析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也称胆囊隆起样病变,由于症状轻微以前检出率较低,随着影像学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检出率逐渐增多.我院1996年-2003年诊治112例,56例手术,报告如下.

    作者:魏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