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吴志勇
肿瘤并发腹腔积液称癌性腹水,又称腹水或恶性腹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9年8月以来应用顺铂(DDP)腹腔注射治疗恶性腹水32例,临床效果较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英;段慧玲;刘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兔法仍然是药品检验中常用的热原检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XIE[1]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对如何用家兔进行热原检查作了明确规定,是我们进行热原检查及结果判断的依据.然而,关于热原检查中家兔降温问题的判断和处理尚有不明之处.本文将就此进行讨论.
作者:嵇扬;狄亚敏;王文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流行性腮腺炎75例.应用青霉素,病毒唑,清开灵综合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少军;张艳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器质性病变的常用方法,但因其检查过程比较痛苦,许多患者或惧怕疼痛不愿接受检查,或不能耐受痛苦而中断检查,致使某些肠道疾患未能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而延误了病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国内外医学资料,开展了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辅助结肠镜检查以解除病人的痛苦,取得满意效果.异丙酚为一种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迅速,镇静深度易于调节,停药后病人迅速、完全清醒的特点.自临床使用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短效麻醉剂,但其镇痛作用微弱,与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合用,能较好地满足肠镜检查的需要.
作者:彭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血流动力学对肝线粒体影响及活血化淤中药对肝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肝硬变制备及肝硬变制备过程中同时服用活血化瘀中药,分别行肝胆显像,测定肝灌注液乳酸含量,肝组织匀浆SOD、MDA、ATP酶的水平,肝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查,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肝硬变组:肝胆显像:峰时延长,30秒排泄率明显下降,肝灌注液乳酸含量及肝匀浆MDA水平升高,肝组织匀浆S01D、ATP酶水平降低,肝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查及电镜检查;线粒体膜结构破坏,线粒体数下降.中药组:肝胆显像:与肝硬变组比较峰时提前P<0.05,30秒排泄率升高P<0.01.肝灌注液乳酸含量及肝匀浆MDA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SOD、ATP酶水平升高,与肝硬变组比较P<0.05.肝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查及电镜检查.线粒体数与肝硬变组比较P<0.01.光镜:与肝硬变组比较,肝纤维化程度P<0.05.结论肝有效血流下降,导致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受损,线粒体数下降.活血化瘀中药通过增加肝脏血液灌流,改善肝脏微循环和肝供氧,有力保护肝线粒体,延缓抑制肝纤维化形成.
作者:薛建国;王宇;魏常胜;李春林;周延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女,66岁.因胆囊结石,于2002年3月13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予禁食、抗炎、补液等治疗,术后第一天出现恶心、呕吐,予胃复安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第3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
作者:刘学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肩-手综合征多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手部肿痛,水肿以手背为明显,皮肤皱纹消失,肿胀处松软,膨隆,但通常止于患手腕部,手的颜色也出现异常,呈粉红色或淡紫色,下垂时更明显.肿胀的手触诊时有湿热感,患手指甲较健侧变白或无光泽,掌指关节,腕关节活动受限.后期患手肿胀消失,手呈典型的屈曲畸形,手掌变平,立即萎缩,手的运动功能永远丧失,这种现象常由于腕关节长时间屈曲受压,对手关节过度牵拉以及意外损伤等原因所致.早期及时处理,能大限度防止患手出现运动功能永久丧失.近期,我科治疗护理1例脑梗塞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段雪峰;王铁燕;田子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当前护患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护理人员也应不断改变观念,认识到这些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融洽护患关系,现阐述如下.
作者:罗晓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考察SOD脂质体制备过程中的超声时间、缓冲液的pH值、磷脂浓度和TritonX-100对酶活力的影响.方法用反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间歇超声12min以内,酶的活力为104.5%±1.5%-99.8%±3.4%;连续超声6min以内,酶的活力为104.7%±3.8%-98.0%±2.8%以上;SOD在pH值为5.09至9.67范围内的缓冲液中,酶的活力为97.4%±2.0%-104.1%±2.9%;TritonX-100的浓度在0.0020ml Triton/ml PBS以下时,酶活力为101.0%±2.5%-105.0%±1.7%;磷脂浓度在0.03mg/mll至0.80mg/ml之间时,酶活力为96.4%±4.6%-99.2±2.4%.结论在实验所选定的条件下进行SOD脂质体的制备和活性的测定,基本上对SOD酶活力无影响.
作者:张云龙;王会娟;袁泉;谢英;刘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血红蛋白H病(HbH病)在实验室检查中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的特点.方法应用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实验分析65例HbH病.结果所有HbH病例碱性电泳时均在HbA前出现一快速区带,经酸性电泳证实为HbH区带.50.7%可见HbBart's区带,16.9%可见HbCS(HbConstant Spring)区带,HbA及HbA2量降低.Hb、MCV、MCH及红细胞脆性结果均明显降低,RET明显增高.结论HbH病在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中均出现明显改变.
作者:陈加力;区丽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提高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材培养的阳性率和准确性.方法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无菌导管生理盐水灌注取材培养与普通刷检培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其阳性率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无菌导管生理灌注取材培养明显的提高了阳性率,减少了污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开华;李梅华;刘漪;郑勤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长期以来,医务人员对病人手术后的剧烈疼痛及癌症晚期的持续性疼痛一直没有非常好的解决方法.近几年我们科给病人使用了止痛泵,其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深受病人喜欢.现就其临床应用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黄美凤;赵洪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干燥综合征的神经系统损害及临床特征.方法分析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及病变部位.结果9例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中,周围神经损害7例,中枢神经损害2例.结论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其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之前,早期治疗可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作者:解龙昌;林耀波;王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心电图检查已有上百年历史,即使在心脏超声、心电向量、晚电位、心率变异等诊断技术不断应用的情况下,它仍然不失为方便价廉、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然而心电图形正常变异大,许多的临床意义仍须不断探讨.至今心电图的诊断报告尚无规范的格式,往往给临床医生,尤其是非心脏科医生造成误导.而强调规范心电图诊断,将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的报告.
作者:聂红;王玉伟;郭阳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人工流产术是门诊常见的终止妊娠的一种小手术,在我院每年约有近万例左右,大部分都是在无麻醉状态下进行的,给受术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近几年来,我科采用依托咪酯或异丙酚麻醉施行无痛人流术320例,取得了确切的效果,为此较两者间的麻醉效果,我们随机分了两组,依托咪酯组(以下简称A组)160例,与异丙酚组(以下简称B组)160例.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所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无痛人流术麻醉的首选药,且此方法是简便、易行、安全、止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峰;马烨;董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99年10月-2002年12月,我们将收治的急性淋球菌性盆腔炎28例,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经临床观察,综合治疗组疗效较好.
作者:黄巧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癫痫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脑电图检查可作为一种极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手段.据统计,80%左右的癫痫病人都具有肯定的脑电图异常,而只有5%-20%左右的癫痫病人脑电图可表现正常.若能重复检查并使用适当的诱发试验,其阳性率可增加到90%-95%左右.尤其对临床诊断困难的非典型癫痫发作、合种异型癫痫和隐匿型癫痫,脑电图检查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伴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是儿童良性癫痫中主要的表现形式,约占儿童癫痫的13%-25%[1,2].临床上刻板短暂的夜间癫痫发作,青春期抽搐自行缓解,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脑电图有特征性改变,是确定此病的根本手段,本文就其发病机制、临床及脑电图特征予以简述.
作者:解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以高血糖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急性并发症,血糖可高达16.7-33.3mmo1/L,若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则可致死亡[1].我科于2003年9月初收入1例糖尿病急性酮症酸中毒的患者,经过正确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症状改善、病情稳定好转出院,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医疗纠纷的特点,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制定相应的医疗纠纷处理对策.方法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结果建立有效的医疗纠纷管理网络,正确选择处理纠纷的方式,严格把握纠纷处理的关键环节.结论落实制度,重视服务质量,增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处理医疗纠纷,使医疗纠纷减少、处理合理化.
作者:严健;蒋文荣;张合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一年来反复黑朦晕厥于1999年3月5日入院.平时无胸闷、心悸,无胸前区疼痛,无夜间端坐呼吸,无高血压病病史.入院时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神清.T37℃,R18次/min,BP140/80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无怒张,口唇不发绀,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68次/min,频发早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上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钾3.0mmol/L,血钠140mmol/L,血氯102mmol/L,EKG提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呈二联律,Q-T间期0.58s.入院给予补钾,纠正心律失常治疗,次日4时30分突然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即予心肺复苏,心电监护,发现数次短暂昏厥中均为扭转型室速,用阿托品、利多卡因、补钾等常规方法未奏效,改用异搏定5mg缓慢静脉注射后才终止发作,此后以80mg异搏定每日3次口服3个月,随访1年病情稳定无复发.
作者:许敏秀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