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腹产术后的临床护理

王雪梅

关键词:剖腹产术后, 高龄产妇, 自然分娩, 性选择, 功能性缺陷, 自身原因, 婴儿出生, 医学, 手术, 临床护理, 分娩方式, 便失禁, 子宫, 学界, 危险, 胎儿, 生育, 课题
摘要: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迚步,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剖腹产这种分娩方式,以避免在分娩时的痛苦.一部分产妇由于自身原因,为减少分娩时的危险,也会选择剖腹产.剖腹产是指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与自然分娩相比,主要的优势就是在手术的过程中产妇没有痛苦,还有一些产妇则是为了避免自然分娩可能引起的大小便失禁等情况而选择剖腹产.此外,高龄产妇与生育功能性缺陷也是产妇们选择剖腹产的主要原因.在剖腹产之后,婴儿出生,产妇则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在恢复的这段时间里,临床上需要注意的非常多,剖腹产术后的临床护理也已经成为医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春西丁联合奥扎格雷钠 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的影响评价

    目的:分析长春西丁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治疗疗效和血小板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9.2%,对照组为 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小板散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春西丁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何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补脾益肺汤剂加隔姜灸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呼吸肌疲劳的临床观察

    目的:综合分析补脾益肺汤剂加隔姜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COPD)稳定期呼吸肌疲劳(respiratory muscle fatigue,RMF)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患者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在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选择我院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 19 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补脾益肺汤剂口服与隔姜灸治疗.对照组应用支气管舒张药、祛痰以及氧疗等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 91.2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61.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脾益肺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治疗COPD稳定期RMF,缓解肺功能下降.

    作者:季霖;顾庆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6.2%,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8.8%,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8.8%,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一例主动脉夹层伴肾移值术后肾衰患者体外循环手术体会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大血管病变[1].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动脉壁的中层弹力纤维变性、断裂、坏死,丧失弹性,导致局部脆弱,由于主动脉内高压血流的冲击,使动脉中层发生撕裂,血液在撕裂隙中流动,原有的动脉腔为真腔,真假腔之间由内膜与部分中层分隔,并由一个或数个破口相通.本病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常见于 45~70 岁人群.一旦主动脉出现夹层,如果不迚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可能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2].以往文献报告[3],一周内死亡率高达50%,一个月内死亡率60%~70%之间.所以此病一旦确诊,多行急诊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

    作者:吕亮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重型流行性乙型脑膜炎患者中,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电图正常的比例为,对照组脑电图正常的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的效果较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能;彭华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重度烧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分布及对策研究

    目的:了解重度烧伤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并提出相 应的对策.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00例重度烧伤后患者的心理特点 进行调查.结果:100例重度烧伤后患者中,其中中度以上焦虑有51例(50.0%);中度以上忧郁有54例(51.6%).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问题,需要采用各种心理护理对策,才能很好地缓解其不良心理和心态.

    作者:柯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流动人口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探讨不同行业流动人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为流动人口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其他6种行业人群各约50人,进行体格检查,测量空腹血糖、血脂和问卷调查,共检查303人.结果: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6.3%,随着年龄增大,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行业间患病率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超重是流动人口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徐晓彦;张向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延边地区2005~2014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 2005~2014 年延边地区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为及时修订该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细菌性痢疾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性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4年延边地区共计报告细菌性痢疾1954例,发病率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537.8,P<0.001),年均发病率为8.81/10万;细菌性痢疾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发病集中在6~10月,发病高峰期为7~8月;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发病年龄段以<10岁以下儿童为高.结论:延边地区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分布特征,应在本病流行季节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地区的防治工作.

    作者:孙昌元;李芳芳;金桂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动脉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观察

    目的:总结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动脉溶栓术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动脉溶栓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阶段实施术侧制动,按摩健侧肢体,指导患肢主动和被动锻炼、日常活动训练、出院前模拟指导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便秘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便秘发生率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17.5 ±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MA评分(45.2±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0.5±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动脉溶栓术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促进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薛孟馨;李延红;肖文芳;孙永梅;宋亚楠;肖洒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 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小儿丘疹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与糠酸莫米松乳膏联用在小儿丘疹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丘疹性荨麻疹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以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加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与糠酸莫米松乳膏联用在小儿丘疹性荨麻疹治疗中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加快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丽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的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患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94.29%,优于对照组的34.29%、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3 ±4.5)h、(6.0±1.5)d、0,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6±5.3)h、(9.5±3.0)ml、15.29%(5/3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小,病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临床上推荐应用.

    作者:张德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探讨乳腺癌患者住院化疗后出院需求及对策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出院后的需求情况及采取相应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乳腺癌化疗患者140例为调查对象,由责任护士对即将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对出院需求均在90%以上,年龄、文化程度、对疾病认知程度、住院次数、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家人的关爱程度等影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出院需求.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次数、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家人的关爱程度等情况全面评估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院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院指导,以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更好地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秦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针刺联合推拿在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在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观察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治疗,痊愈14例,占43.75%,显效18例,占56.25%,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采取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赖春;覃彬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急救效果

    目的:探讨研究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急救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住院患者101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舒缓惊厥、配加氧气、强力监控等临床急救方法.观察并分析患儿在接受临床急救后的症状反应和控制效果.结果:通过临床急救,71例患儿得到全部救治,无不良反应.结论:临床急救措施应用在小儿惊厥症状上,可以有效给予治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冯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为 92 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注射胺碘酮治疗方式,结果显示,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和室性早搏患者的心律失常为有效,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0%.此外,胺碘酮的副作用发生率为6.52%.结论:由冠心病引发的心律失常可以采用注射胺碘酮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胺碘酮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效果不一,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临床使用胺碘酮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作者:刘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乳腺癌的灌注化疗联合栓塞 治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1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85)与对照组(n=87),其中研究组采取Seldinger's方法,经腋动脉置入导管于癌灶的供血动脉,将洛铂+吉西他滨或洛铂+5~氟尿嘧啶适当稀释后注入靶血管,并采用吸收性明胶海绵以超选择性插管阻塞供血动脉.对照组行洛铂等药物全身静脉化疗.跟踪随访,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近期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7.6%,优于对照组(47.1%)(P<0.001);且治疗期间二者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远期疗效:治疗后1年2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1%和17.2%,有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1年二者远处转移率无显著差异(16.5%和18.8%,P>0.05).治疗后3年研究组患者总生存率以及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治疗可提高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李靖;黎海亮;郭晨阳;郑琳;骆俊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80例冠心病患者红细胞流变学指标影响 及协同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临床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协同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2015年之间所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红花黄色素协同治疗组,每组40例,观察比较其治疗前后红细胞流变学指标、症状改善程度和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联合应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协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卫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临床使用情况分析及建议

    目的:探讨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临床使用情况.方法:以类集中趋势病例报告为主线对我市某医院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调查,进行文献检索.结论:建议医院进一步规范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的用法用量,避免超剂量用药;有关部门统一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皮肤敏感试验方法;医护人员高度重视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不良反应,并加强用药后监测;临床药师通过用药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毛玉红;王继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伴疼痛2例并文献复习

    糖尿病临床常与多种疾病并见,且糖尿病本身的发生与发展亦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及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等骨关节病等,因此特定部位的糖尿病神经病性疼痛易与某些并发症的症状混淆,文中病例出现的牙龈疼痛与肩关节疼痛症状需与糖尿病合并牙周炎及糖尿病合并肩关节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病变等相鉴别,而疼痛症状单纯经胰岛素泵治疗后随血糖控制而缓解,提示两病例为糖尿病高血糖相关的快速逆转型神经病变.患者疼痛随血糖下降迅速消失提示高血糖糖毒性的消除是此类神经疼痛消失的基础.胰岛素泵是使血糖快速达标从而消除高血糖糖毒性的有力工具,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奚治斌;钱筱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重度烧伤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临床改变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血液生化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烧伤患者和同期在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烧伤组和体检组.结果:烧伤组的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率均高于体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烧伤组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浓度均高于体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切监测烧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变化,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减少烧伤给患者造成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赵月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