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

肖渝;陶蕾;廖炜

关键词:开腹手术, 胃穿孔, 胃穿孔修补术
摘要:目的::观察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2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进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76.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耳鼻喉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耳鼻喉手术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至今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并发生相关安全问题的耳鼻喉科住院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在耳鼻喉手术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及有效护理措施。结果:耳鼻喉手术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情绪问题、跌落、用药错误、感染等。结论:对耳鼻喉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应小心谨慎,排除可能引发相关安全问题的安全隐患,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作者:孙宇妍;马惠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脑梗死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于我院的12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4例,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64例,单纯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2.19%优于对照组的84.37%(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临床治疗脑梗死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多模式镇痛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 MMA)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5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与MMA组。记录术前、术后24h、48h 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浓度。结果:MMA组术后24h、48h的 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MMA可有效减轻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后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来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针对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试验组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个疗程(连续5周的治疗)。结果:对照组26例,治愈14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试验组26例,治愈16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文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目的::探究在血常规的检验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因素和如何减少误差的发生。方法: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检验科的送检血液样本随机抽取210例进行分析。结果:实验显示,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存放的温度、选用的检验药剂的差异和存放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引起结果的偏差。结论:对于血液常规的检验的误差,可以通过对检验人员进行规范培养,选用合适的存放条件,采用合格检验制剂等方法来减少误差的产生,从而使检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夏振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他克莫司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血药浓度与疗效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析他克莫司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他克莫司进行治疗,待其血药浓度稳定后,应用酶增强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分析治疗效果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完全缓解( CR)患者22例,其血药浓度为8.1ng/ml (s=3.2),部分缓解(PR)患者20例,其血药浓度为6.1ng/ml(s=1.2),无效(NR)8例,其血药浓度为3.3ng/ml (s=0.9);经统计学分析知疗效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呈正相关。结论: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与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具有确切相关性,待血药浓度在4.8~11.3ng/ml,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胡维;崔玲;马晓露;唐丽萍;龙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戴明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戴明( 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对照组组患者则应用一般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慢性肝病问卷( CLDQ)评分、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及CLDQ评分对比,观察组显著优越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及治疗依从性方面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χ2=10.0048,P=0.0015),差异显著。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中采取PDCA循环护理不仅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且能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颜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病例,对患者的病情、复合损伤进行记录,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急救处理措施。对于患者的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加钢板加压固定法,对于患者的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螺纹内钉加交锁髓钉内固定法。对患者术后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任何严重并发症。12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骨折完全愈合,10例患者在术后7个月内骨折完全愈合,7例患者在术后8个月内骨折完全愈合,2例患者在术后9个月内完全愈合。结论:对于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来说,在术后正确诊断骨折部位并及时手术,确保患者不被漏诊或误诊。在临床上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加钢板加压固定法,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螺纹内钉加交锁髓钉内固定法,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唐能能;李毓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0例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7%。结论:对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试验组给予微创小切口全髓关节置换术,术后2个月随访,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等[1]。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微创小切口全髓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 IV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进行头颅超声检查的317例新生儿超声声像图,评价超声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317例经头颅超声检查的新生儿中,186例正常,13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IVH,I~Ⅱ级轻度出血共94例(72%),Ⅲ级及以上重度出血共37例(28%);胎龄<30周IVH的发生率为54.5%(54/99),30~33周IVH的发生率为38.5%(45/117),34~36周IVH的发生率为37.1%(26/70),≥37周IVH的发生率为19.3%(6/31);出生体重≤1500g IVH的发生率为76%(49/64),1501~2000g IVH的发生率为48%(43/91),2001~2500g IVH的发生率为32%(32/100),>2500g IVH的发生率为11.3%(7/62)。结论:早产儿及出生体重低的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超声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徐蕾;于岚;张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7S管理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7S管理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全员参与,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设备物资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等管理活动。结果:设备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物资管理中运用7S管理方法,改善了工作环境,提升了满意度,确保了工作的安全性,提升了员工的素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作者:毛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新生儿转运中的血糖监测和处理对住院血糖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转运中血糖的监测及处理对住院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入住本院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转运途中完成其分组的工作,对照组不进行血糖的监测和处理,试验组在入院前进行血糖的监测以及处理工作,对比两组患儿高、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并对血糖的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高、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在恢复时间上也明显快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在新生儿转运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血糖的监测和处理,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血糖异常的发生率,缩短血糖异常的恢复时间,对新生儿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胆囊息肉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息肉病变患者1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后病理进行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相关资料,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本组160例患者超声诊断150例,符合率为93.8%,包括:病理诊断单纯腺瘤26例,超声诊断24例;病理诊断胆固醇息肉114例,超声诊断110例;病理诊断炎性息肉13例,超声诊断11例;病理诊断腺癌4例,超声诊断3例;病理诊断腺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3例,超声诊断2例。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较好的符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无痛苦,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特别是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平;韩智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异位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的异位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白血病PICC置管患儿,对导管异位发生部位、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例发生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0.88%。头静脉置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高于贵要静脉( P<0.01)和正中静脉( P<0.05)。16例导管异位患儿根据异位情况采取不同纠正方法,14例到达上腔静脉,2例失败后重新置管。结论: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首选贵要静脉,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出现导管异位应及时耐心科学正位。

    作者:权小香;杜冰;朱燕双;陈惜遂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试验组除了与对照组一样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外,还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于3个月试验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都有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糖下降更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良好的临床作用,能够较大程度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糖分摄入量,还能够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江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认知干预对围术期结肠直肠癌患者心理痛苦程度效果的研究

    目的::调查了解围术期结肠直肠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短期的心理认知干预,通过心理痛苦筛查工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化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结肠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均需填写心理痛苦温度计( DT )和问题列表( PL)、焦虑量表( SAS)、抑郁量表( SDS)。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从入院至出院给予4个阶段的心理认知干预,从而得出两组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焦虑及抑郁心理状况;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得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理痛苦得分、焦虑及抑郁的得分与出院时比较均下降,干预组出院时的心理痛苦得分、焦虑及抑郁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结肠直肠癌围术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痛苦发生率高,认知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理痛苦,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作者:林剑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方式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用于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用于浅表性膀胱癌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44例患者行经尿道气化电切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与首次复发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气化电切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长海;董礼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电针理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电针理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电针理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将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针理疗与康复训练有效率为98.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2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通过电针理疗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治疗患者病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日洋姑;杨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采用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直肠黏膜下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治愈率、治愈时间、复发率及成瘘率、术后换药VAS疼痛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治愈时间、复发率、成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换药时局部疼痛评分治疗组术后2d、7d均低于对照组(P<0.01),14d疼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肠黏膜下脓肿的治疗,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在治愈时间、治愈率上优于传统切开引流术,并有术后换药疼痛轻、复发率、成瘘率低等优点。

    作者:高晶;张少军;应光耀;熊国华;高红娣;沙喜;闵丽;陈波;石丽;张辉;张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