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海;董礼明
目的::分析中医情志护理法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102例肛肠手术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51例患者。常规组均给予一般护理,试验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体验、焦虑、抑郁、消极等负面情绪显著少于常规组,配合人数多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及时给予科学的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配合度,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建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糖尿病性肾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98例糖尿病患者同一天的HbA1c及eGFR检测结果,根据年龄随机分为4组(30~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70岁组),比较各组间的eGFR差异;同时根据HbA1c值随机分为5组(<5.7组,5.8~7.0组,7.1~9.0组,9.1~11.0组,>11.0组),比较各组间的eGFR差异,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间的HbA1c无明显差异(P>0.05), eGFR值差异显著(P<0.05);HbA1c不同区间的 eGFR值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越大, eGFR越小;HbA1c越大,eGFR越小。因此,定期进行HbA1c检测对糖尿病性肾病的预防和良好的预后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尤其对老年人更应加强此类监测。
作者:杨阳;崔智威;黄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检验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的检测患者150例,分为正常组、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各50例,进行血液检测。结果:3组患者在的各项检查结果对比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检验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快捷准确,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极具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陆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调查了解围术期结肠直肠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短期的心理认知干预,通过心理痛苦筛查工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化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结肠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均需填写心理痛苦温度计( DT )和问题列表( PL)、焦虑量表( SAS)、抑郁量表( SDS)。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从入院至出院给予4个阶段的心理认知干预,从而得出两组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焦虑及抑郁心理状况;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得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理痛苦得分、焦虑及抑郁的得分与出院时比较均下降,干预组出院时的心理痛苦得分、焦虑及抑郁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结肠直肠癌围术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痛苦发生率高,认知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理痛苦,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作者:林剑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门诊投诉的原因,同时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对门诊办公室的投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门诊投诉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门诊投诉的管理措施。结果:门诊投诉主要表现在沟通和服务、就诊环节衔接方面,解决门诊投诉的方式主要为门诊办公室解释协商,得到患者谅解,对纠纷进行化解;利用投诉公示、出停诊管理、绩效考核、规范门诊服务等措施,有效降低门诊投诉。结论:医院门诊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加强门诊服务意识,改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优化医疗服务,对门诊投诉加以关注和重视,并及时化解;加强门诊投诉的管理,对门诊投诉进行有效避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甘炜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美容整形手术患者行激励式、放松式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方式对手术疼痛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美容整形手术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个人意愿,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激励式、放松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持续时间、镇痛药物使用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激励式、放松式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缓患者的手术疼痛感,还能降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敏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妊娠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56例羊水过少妊娠女性,另外选取我院同期1200例非羊水过少妊娠女性,对羊水过少妊娠的病因、并发症、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过少妊娠的影响因素包括过期妊娠、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IUGR)、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两组差异显著(P<0.05)。1256例羊水过少妊娠患者中,治愈1138例,118例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终止妊娠。其中胎儿出生后轻度窒息8例,胎儿畸形1例,通过抢救转入儿科,无死亡发生。结论:对羊水过少妊娠患者需要及时寻找病因,并积极纠正羊水过少现象,在必要的时候终止妊娠,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东军;阮红英;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予以评价。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80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平均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错位率、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错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各项差异均得到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置管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置管准确性并实现对并发症的有效控制,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00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试验组50例患者给予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症状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术前、术中病理学检查是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进行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如果患者病灶较大,临床症状显著则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郭向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B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口服;C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组患者均服药1个月。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C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无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C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C组患者的无效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患者。 A组患者出现2例皮疹,1例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B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1例腹泻不良反应,C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两种药物,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张晓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前置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被诊断为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50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前置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效果以及临床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者显效23例(92%),有效1例(4%),无效1例(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患者显效17例(68%),有效1例(4%),无效7例(28%),总有效率为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2d(s=1.9)、手术时间为1.21h(s=0.8)、康复时间为7.21d (s=1.3);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0.7d(s=1.6)、手术时间为2.1h(s=0.5)、康复时间为10.41d(s=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前置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与常规治疗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肾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探讨和研究肾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选择2012—2015年间在我院肾科住院治疗的50例慢性肾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以基础疾病的西医中医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基础降低血钾治疗同时加用中药高位灌肠治疗,对比两组血钾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高钾血症患者,在给予常规降低血钾处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小娟;赵国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精神活动密切相关,而双相情感障碍( BD)患者往往会伴有内分泌功能的改变,本文探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BD的作用及影响。方法:简述并归纳了相关文献对内分泌系统中的3大分支系统在BD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神经内分泌在BD发病过程中有明显变化,与BD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其动态变化可能能够提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与缓解。
作者:杨千叶;况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80例,按照所实行的不同术法来分组:研究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4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颅压降低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结果、颅压降低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率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 P<0.05)。结论:标准开颅手术可以更好地降低颅压,对术后并发症有预防作用,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作者:秦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转运中血糖的监测及处理对住院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入住本院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转运途中完成其分组的工作,对照组不进行血糖的监测和处理,试验组在入院前进行血糖的监测以及处理工作,对比两组患儿高、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并对血糖的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高、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在恢复时间上也明显快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在新生儿转运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血糖的监测和处理,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血糖异常的发生率,缩短血糖异常的恢复时间,对新生儿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 ERAT)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ERAT组及腹腔镜切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ERAT组在腹痛解除时间,白细胞下降至正常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较腹腔镜切除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ERAT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好、恢复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景森;车小梅;曾权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50例试验组患者则给予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0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术后半年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寿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戴明( 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对照组组患者则应用一般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慢性肝病问卷( CLDQ)评分、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及CLDQ评分对比,观察组显著优越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及治疗依从性方面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χ2=10.0048,P=0.0015),差异显著。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中采取PDCA循环护理不仅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且能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颜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合并卵圆孔未闭( PFO)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66例偏头痛患者,根据TCD结果分为PFO阳性组和阴性组,通过调查问卷和电话询问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FO阳性和阴性患者偏头痛的临床特点。结果:266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的共200例,其中PFO阳性的117例,PFO阴性83例,PFO阳性组中先兆性偏头痛( MA)比率为50.43%(59/117)明显高于PFO阴性组的14.46%(12/83,P<0.001),两组的头痛发作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结论:合并PFO的偏头痛患者MA比率较高。
作者:柴玉梅;罗国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研究对象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心源性栓塞,患者会出现诸多症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结论:在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尤其是急性期患者在治疗时需要缓解其症状,以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