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玉梅;罗国刚
目的::调查70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肥胖发生率及病种分布情况,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7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表( 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分。结果:在700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5.14%(386/700),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8.0%(126/700),营养超重率为19.86%(139/700),营养肥胖率为2.14%(15/700);恶性肿瘤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占86.44%(51/59),其次是急性胰腺炎85.0%(17/20)、肠梗阻77.78%(7/9)、肝脏疾病65.82%(52/79)、消化性溃疡64.96%(89/137),消化道息肉营养风险率低,占27.71%(23/83)。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存在高营养风险率,NRS2002方法简单易行、无创性、价廉、耗时短,患者极容易接受且配合度高,适用于消化内科,可迅速指导医生发现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患者,及时给予营养支持。
作者:木玲玲;刘海;郑盛;杨丽莹;李小琴;郭晨辰;李高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率分别为93.33%、66.66%,观察组掌握率较高( 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66%、66.66%,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作者:赵跃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非内分泌科室的应用及管理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非内分泌科高血糖者共200例。按照胰岛素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用胰岛素泵,对照组经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血糖变化,比较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低血糖发生率,试验组为3.0%,对照组为14.0%,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优化了患者的血糖管理,规范化的培训和管理是胰岛素泵在非糖尿病病区良好应用的保障。
作者:刘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电针理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电针理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将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针理疗与康复训练有效率为98.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2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通过电针理疗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治疗患者病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日洋姑;杨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颅内肿瘤术后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于我院神经内科行颅内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后36h、7d后的CT低密度、脑脊液pH及颅内压力。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CT低密度及颅内压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脑脊液pH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术后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先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胱抑素C(Cys-C)与高血压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肾脏损害患者(观察组)和50例高血压无肾脏损害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hsCRP和Cys-C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Cys-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770~8.250,P<0.05);血清hsCRP和Cys-C含量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r为-0.412、-0.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6~3.132,P<0.05)。结论:hsCRP和Cys-C含量在高血压肾脏损害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肾脏损害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作者:苑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地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36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黄体酮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地屈黄体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先兆流产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5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4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5.69d(s=1.28),对照患者症状消失时间8.97d(s=1.56),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地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显著,能有效加快患者症状消失速度,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杨忠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顺行法胃大部分切除术在胃癌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顺行法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8.52分(s=1.4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5.03分(s=1.26)。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际的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顺行法胃大部切除术的方法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更高,在临床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智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析突发性耳聋应用西药与高压氧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西药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西药联合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曾胜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密切观察患儿的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更确保患儿的安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巴哈古丽·麦麦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对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美沙拉嗪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腹泻、腹痛、脓血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颗粒状改变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 CRP、TNF-α、I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年复发率为14.58%,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UC临床疗效确切,可协同增强抗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红;徐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本研究采用羊肠线穴位埋植治疗124例长期便秘患者疗效较好,患者近期疗效(30d内)和远期疗效(>30d)均比较理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弱刺激作用,可增强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及兴奋性,促进肠蠕动,进而改善患者的便秘。
作者:陈宏平;马华朝;张志军;花学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复方红豆杉联合化疗与单纯一线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我院5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试验组采用复方红豆杉胶囊联合化疗,常规组采用常规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存活质量评分在试验组也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复方红豆杉胶囊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且安全性及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曹杰;周俭;杨迪;储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天抽取两组患儿动脉血和静脉血,测量动脉氧分压( PaO2)、氧合指数( 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PA-aDO2) ,并记录每个患儿的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第5天,两组患儿PaO2、PaO2/FiO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A-aDO2显著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患儿PaO2、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aDO2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状况,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杨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产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分娩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体重、黄疸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值,减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家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协同性良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蒋晓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淋巴结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有效。
作者:高瑜;黄海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6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直接修复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取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崔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直肠给药在小儿高热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儿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试验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降温治疗及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布洛芬混合液直肠给药。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临床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儿临床有效率为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时给予直肠给药可以达到快速降温效果,增加临床有效率,且临床不良反应较轻微。
作者:谢立娟;胡娟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80例,按照所实行的不同术法来分组:研究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4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颅压降低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结果、颅压降低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率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 P<0.05)。结论:标准开颅手术可以更好地降低颅压,对术后并发症有预防作用,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作者:秦洪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