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平;马华朝;张志军;花学美
目的::一期颈前劈胸骨入路病灶清除病椎不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并钢板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对13例C5~T2椎体结核患者行颈前路胸骨柄正中切开清除颈胸段坏死骨组织,脓液,次全切除病变椎体,神经减压,植入自体髂骨块重建并钢板内固定,术后正规抗结核18个月。通过术前和术后Cobb角、脊髓损伤分级( Frankel分级)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情况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随访24~36个月,13例患者颈胸段结核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神经受压症状缓解,未见骨质破坏加重及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结论:一期颈前劈胸骨柄入路结核病灶清除病椎不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并钢板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可纠正脊髓压迫,促进植骨融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颈胸段的稳定性疗效可靠。
作者:塔依尔江·举来提;孙治国;迪力木拉提·艾可热木;王浩;袁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接诊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宁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药理剂量谷氨酰胺治疗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9例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29例,仅单纯性针对原发病灶及胃肠道功能情况采取常规处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胃肠功能评分均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好转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适量给予谷氨酰胺治疗效果显著,可在短期内改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韩富芸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讨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CN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CNP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5.26d(s=2.1)]明显少于对照组[21.35d(s=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减少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宋佰艳;张小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B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口服;C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组患者均服药1个月。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C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无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C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C组患者的无效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患者。 A组患者出现2例皮疹,1例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B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1例腹泻不良反应,C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两种药物,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张晓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妊娠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56例羊水过少妊娠女性,另外选取我院同期1200例非羊水过少妊娠女性,对羊水过少妊娠的病因、并发症、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过少妊娠的影响因素包括过期妊娠、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IUGR)、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两组差异显著(P<0.05)。1256例羊水过少妊娠患者中,治愈1138例,118例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终止妊娠。其中胎儿出生后轻度窒息8例,胎儿畸形1例,通过抢救转入儿科,无死亡发生。结论:对羊水过少妊娠患者需要及时寻找病因,并积极纠正羊水过少现象,在必要的时候终止妊娠,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东军;阮红英;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高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并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结果: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1~2d;术后3~14d内拔除胃管,平均拔除胃管时间为4.51 d (s=1.35);2~4d内拔除尿管,平均拔除尿管时间为2.06 d (s=1.35);术后3~20d内,平均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4.57 d (s=2.35)。手术当天疼痛评估:轻度61例,中度7例,无重度疼痛病例;术后第1天疼痛评估:自觉无痛8例,轻度58例,中度2例,无重度疼痛病例;术后第2天疼痛评估:自觉无痛12例,轻度55例,中度1例,无重度疼痛病例。术后1~2d指导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术后舒适度评估:满意66例(97.05%);基本满意2例(2.94%);无不满意病例;术后并发症:术中转开胸手术2例,术中转开腹手术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加强换药、肠内营养等保守治疗均痊愈;胸胃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肺部感染3例,声音嘶哑2例,乳糜胸3例,肠梗阻2例,术后无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通过做好食管癌患者的术前准备、健康指导,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早期拔管、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肠内营养,配合医生开展的新技术,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围术期的舒适度。
作者:龚兰娟;关雪红;叶春燕;李艳;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转运中血糖的监测及处理对住院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入住本院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转运途中完成其分组的工作,对照组不进行血糖的监测和处理,试验组在入院前进行血糖的监测以及处理工作,对比两组患儿高、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并对血糖的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高、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在恢复时间上也明显快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在新生儿转运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血糖的监测和处理,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血糖异常的发生率,缩短血糖异常的恢复时间,对新生儿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器械的规范化清洗、消毒灭菌及佳保养方法。方法:选取某院腹腔镜使用资料情况,对比不同腹腔镜清洗方法和消毒灭菌方法,探讨腹腔镜手术器械的规范化清洗方法、正确的消毒灭菌方法及保养方法。结果:超声波清洗能够有效实现腹腔镜手术器械规范清洗的目的。采用低温等离子对腹腔镜消毒灭菌是较为理想的灭菌方法。结论:腹腔镜手术器械在使用过后可能会残留血迹或细菌,因此相关的医护人员要对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规范的清洗,合理使用腹腔镜手术器械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以降低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感染风险。
作者:李建华;段秀冉;陈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肩关节前侧入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和肩关节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平均Constant评分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三角肌前侧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夏国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以便为髌骨骨折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并研究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5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髌骨骨折患者28例。对照组给予物理疗法,观察组在物理疗法的基础上联合运用运动康复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关节活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质量,提高关节活动的各项评分,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龚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性气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气胸治疗情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胸腔镜手术后复发性气胸组(n=14),对照组为首次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的气胸组(n=16)。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性气胸是一种技术可行、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琳;宋言峥;吴勇;陈辉;李洪伟;朱益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产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分娩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体重、黄疸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值,减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家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的异位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白血病PICC置管患儿,对导管异位发生部位、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例发生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0.88%。头静脉置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高于贵要静脉( P<0.01)和正中静脉( P<0.05)。16例导管异位患儿根据异位情况采取不同纠正方法,14例到达上腔静脉,2例失败后重新置管。结论: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首选贵要静脉,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出现导管异位应及时耐心科学正位。
作者:权小香;杜冰;朱燕双;陈惜遂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急症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6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急症剖宫产、择期剖宫产各80例。比较手术指征,观察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宫内窘迫、头盆不称、宫缩乏力、骨盆狭窄手术指征上差异显著;择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6min(s=5.7)、211.4ml(s=15.0)、7.5%,对照组为62.0min(s=8.9)、286.5ml(s=17.4)、18.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提示医师应严格掌握患者的手术指征。
作者:霍向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淋巴结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有效。
作者:高瑜;黄海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53例低风险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A组,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53例高风险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B组,选取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A组、B组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3组血清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B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颈动脉斑块类型以小均质低回声斑块为主,B组颈动脉斑块类型以不均质低回声斑块为主,A组患者斑块表面不规则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B组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自身的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存在密切的联系,由TIMP-1、MMP-9等血清炎性指标参与的炎性反应,是导致斑块向功能性不稳定发展的主要机制。
作者:陈伟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在临床中,甲硝唑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药物,可应用于腹腔、盆腔及口腔等位置的感染,其不良反应通常比较轻微,但仍应进行研究,以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1例服用甲硝唑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及时确诊,并予以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颖华;闫再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 IV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进行头颅超声检查的317例新生儿超声声像图,评价超声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317例经头颅超声检查的新生儿中,186例正常,13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IVH,I~Ⅱ级轻度出血共94例(72%),Ⅲ级及以上重度出血共37例(28%);胎龄<30周IVH的发生率为54.5%(54/99),30~33周IVH的发生率为38.5%(45/117),34~36周IVH的发生率为37.1%(26/70),≥37周IVH的发生率为19.3%(6/31);出生体重≤1500g IVH的发生率为76%(49/64),1501~2000g IVH的发生率为48%(43/91),2001~2500g IVH的发生率为32%(32/100),>2500g IVH的发生率为11.3%(7/62)。结论:早产儿及出生体重低的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超声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徐蕾;于岚;张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单味柴胡对高脂饲料饲养大鼠降脂作用。方法:6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脂血症组)、阳性对照组[非诺贝特0.05g/(kg·d)]、柴胡高剂量组[5.4g/(kg·d)]、中剂量组[2.7g/(kg·d)]、低剂量组[1.35g/(kg·d)],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模,并给药30d后,观察对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含量,肝脏中血清TC、TG含量的影响。结果:柴胡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高脂饲料饲养大鼠的全血第1秒、第5秒切变率和血浆黏度,降低血液中TC、TG、LDL的含量,显著升高HDL的含量,降低肝脏中TC、TG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味柴胡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作者:俞云;卞勇;许立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