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宋佰艳;张小媚

关键词:脑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CN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CNP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5.26d(s=2.1)]明显少于对照组[21.35d(s=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减少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CVT)是脑血管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多种原因使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方法:现将本院2000年以来收治诊断明确的21例CVT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CVT的临床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结果:在本研究中4例有感染病史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3例癫痫发作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17例痊愈出院,3例好转,1例有明显视力下降。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对不明原因的头痛、颅内压升高,应考虑CVST的可能。加强对CVST临床、影像特点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李文忠;贾尚英;任永刚;张建国;王菊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淋巴结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有效。

    作者:高瑜;黄海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常规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备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祥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紫杉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紫杉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取氟尿嘧啶+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紫杉醇,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癌细胞凋亡率、增殖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晚期胃癌患者采取紫杉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开腹子宫全切术避免损伤的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58例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开腹子宫全切术避免损伤的方法。方法:选择某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8例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盆腔粘连松解术和开腹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对所有患者的手术平均用时、出血量、肠管损伤、输尿管损伤、肠梗阻等进行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58例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开腹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治疗,平均手术用时相对较短,出血量较少,发生损伤的概率较小。结论:对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盆腔粘连松解术和开腹筋膜内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使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李晨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试验组42例化疗后接受CIK治疗的中晚期肺腺癌患者,采集其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s),经体外扩增培养CIK细胞进行回输,隔天1次,4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37例同期的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给予单独化疗。治疗结束4周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QOL)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 ORR)及疾病控制率( DCR)分别为52.4%、8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8%、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6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IK治疗其不良反应主要为0~II度。结论: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是中晚期肺腺癌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策略。

    作者:慕竹青;韩丽娟;鲁一;周林静;孟娜娜;马晓艳;齐路霞;项红霞;何秋立;张桂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患者血清D-二聚体( D-dimer)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43例AIS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动态检测患者入院后24h、48h、72h、7d和14d血清D-dimer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比较两组血清 D-dimer 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入院时D-dim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IS患者血清D-dimer及NIHSS评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入院当日AIS患者血清D-dimer水平与NIHSS评分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rpearson=0.61, 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D-dimer明显升高,血清D-dimer可作为AI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作者:王雅杰;张爱明;朱开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在一期乳房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在一期乳房再造术中的临床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的一期乳房再造术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5例患者的皮瓣及17例同时保留乳头患者的乳头均存活,未发生感染、积液、坏死等并发症,并且再造乳房外形美观。结论:采取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行一期乳房再造术,为目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恢复乳房外形的理想手段,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张思远;卿伯华;段群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 ERAT)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ERAT组及腹腔镜切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ERAT组在腹痛解除时间,白细胞下降至正常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较腹腔镜切除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ERAT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好、恢复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景森;车小梅;曾权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效应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C)、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于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比较2组治疗前后CysC、MPO等水平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CysC、MPO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CysC、MPO水平,进而达到抑制血管炎性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

    作者:徐桂安;郝冬琴;赵友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直肠给药在小儿高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直肠给药在小儿高热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儿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试验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降温治疗及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布洛芬混合液直肠给药。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临床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儿临床有效率为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时给予直肠给药可以达到快速降温效果,增加临床有效率,且临床不良反应较轻微。

    作者:谢立娟;胡娟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顺行法胃大部切除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顺行法胃大部分切除术在胃癌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顺行法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8.52分(s=1.4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5.03分(s=1.26)。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际的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顺行法胃大部切除术的方法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更高,在临床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智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就诊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率,并总结操作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明确诊断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明确诊断率3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可以显示栓塞的部位和血栓的具体状态,并且成像技术良好,对临床诊治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和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协同性良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蒋晓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并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并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并绞痛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上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为79.17%、中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为82,35%、下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为88.89%,下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明显高于中段结石和上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而中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优于上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说明不同部位输尿管结石的治愈优良率对比有一定差异(P<0.05)。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输尿管穿孔和菌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疗效显著,尤其是治疗中下段结石患者疗效更为显著。操作简单、便捷、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秦建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高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并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结果: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1~2d;术后3~14d内拔除胃管,平均拔除胃管时间为4.51 d (s=1.35);2~4d内拔除尿管,平均拔除尿管时间为2.06 d (s=1.35);术后3~20d内,平均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4.57 d (s=2.35)。手术当天疼痛评估:轻度61例,中度7例,无重度疼痛病例;术后第1天疼痛评估:自觉无痛8例,轻度58例,中度2例,无重度疼痛病例;术后第2天疼痛评估:自觉无痛12例,轻度55例,中度1例,无重度疼痛病例。术后1~2d指导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术后舒适度评估:满意66例(97.05%);基本满意2例(2.94%);无不满意病例;术后并发症:术中转开胸手术2例,术中转开腹手术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加强换药、肠内营养等保守治疗均痊愈;胸胃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肺部感染3例,声音嘶哑2例,乳糜胸3例,肠梗阻2例,术后无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通过做好食管癌患者的术前准备、健康指导,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早期拔管、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肠内营养,配合医生开展的新技术,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围术期的舒适度。

    作者:龚兰娟;关雪红;叶春燕;李艳;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 P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自量评分( IPSS)、生活质量评分( QOL)及大尿流率( Qmax)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实施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手术时间平均47.2min(s=10.3),术中出血量平均56.1ml(s=9.3),术后尿管留置时间72.3h(s=4.8),住院时间3.5d(s=0.6);术后1周,IPSS、QOL及Qmax较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取P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岩;吴春磊;李建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X线与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X线与CT检查结果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与CT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分别作为X线组与CT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X 线组检出43例,检出率为81.13%;CT 组检出50例,检出率为94.33%,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通过CT检查的临床检出率更高,对患者的确诊与治疗带来充足的临床依据。

    作者:赵建;夏裕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唐氏综合征的遗传因素及优生措施研究

    目的::分析唐氏综合征的遗传因素及优生措施。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唐氏综合征患者103例,均采取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分析,并对患者母体孕期症状及用药情况、母亲年龄、周围环境等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高危因素探讨总结优生防御措施。结果:103例唐氏综合征患者中,95例染色体核型47,+21;5例嵌合型46/47,+21;3例易位型46,-21,+ t(21q;21q);通过对患者父母人口学统计学资料,母体孕期症状及用药情况,是否接触有毒物质等分析统计,20例(19.42%)因母体妊娠早期用药治疗牙疼、感冒、呕吐等;37例(35.92%)患者因父母服药(抗生素,保胎药,安眠药,感冒药、中药等)或伴有长期吸烟饮酒史;10例(9.71%)患者因孕期内装修房屋或购置新家具;22例(22.33%)患者父母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结论:结合唐氏综合征发病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大力推广宣教优生知识,增强备孕前及妊娠期间良好的保健处理意识,适当对唐氏综合征高危家庭展开追踪监护保障,做好优生指导,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降低人口出生缺陷率。

    作者:孟晓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贵阳地区孕期妇女TORCH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贵阳地区孕期妇女TORCH感染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贵阳地区孕期妇女TORCH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对贵阳地区2014年4月13日至2016年3月11日648例孕妇采集血清,对弓形虫( TOX)、风疹病毒( RV)、巨细胞( CMV)、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 HSV-Ⅰ和HSV-Ⅱ) I gG抗体和IgM 抗体以及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IgG抗体亲和力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阳地区CMV、RV 、TOX特异性抗体IgM在妊娠状态下的阳性率分别为:1.7%、1.4%、1.17%,CMV、RV 、HSV-Ⅰ、HSV-Ⅱ和TOX的IgG阳性率分别为96.26%、87.17%、88.64%、13.21%、15.78,CMV IgG抗体高亲和力占CMV IgG阳性的95%左右,TOX 高亲和力仅占TOX IgG阳性的15%。结论:贵阳地区孕妇TORCH感染总体阳性率较高,CMV IgG阳性孕妇主要为远期感染,TOX IgG阳性孕妇3个月内感染占有较高比例,必须引起重视。加强孕前及孕期TORCH检查工作,做好育龄期妇女优生优育保健指导,减少出生缺陷。

    作者:李伟;张景;任凌雁;骆姝琳;陈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