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蒋晓发

关键词: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协同性良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精密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管理

    目的::探讨手术精密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规范管理流程和制度。方法:通过采用常规化处理方法和特殊处置方法对临床精密医疗器械进行规范化处置。结果:医疗器械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清洗精密医疗器械时要结合其特点,熟悉其使用场景,采用一些特殊处置的方法,同时加强对专业清洗人员的培养,并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才能确保清洗质量。

    作者:樊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产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分娩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体重、黄疸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值,减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家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在我院出生的ABO新生儿溶血患儿60例,采集60份患儿的血样与随机抽取的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血样进行主侧交叉配血300次,选用的方法为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比较两种方法配血结果的差异和配血与直抗试验的关系。结果:微柱凝胶技术法中血清和放散液表现不合分别为222次和186次,凝聚胺法中血清和放散液表现不合分别为9次和15次,除采用凝聚胺法对患儿进行血清交叉配血之外,直抗呈阳性的患儿血清和放散液中交叉配血的不合率明显高于直抗阴性患儿,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为临床输血提供准确信息,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兰霞;郭改玲;马涛;贾新勇;张月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儿童脑瘫康复模式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脑瘫儿康复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常规单项功能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年龄6岁以下的脑瘫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实行综合的儿童脑瘫康复模式,治疗项目包括物理疗法( PT)、作业疗法( OT)、按摩、针灸、理疗、引导式教育、水疗及药物神经节苷脂钠针综合治疗。对照组在迁安市妇幼保健院儿保康复科自费就诊,常规单项功能训练康复治疗项目少,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收集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数据,以0~6岁儿童心理发育诊断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量表作为评估工具。结果:试验组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智能发育进步显著。结论:综合康复模式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佳方法之一,结合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普通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黄林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谷氨酰胺治疗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药理剂量谷氨酰胺治疗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9例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29例,仅单纯性针对原发病灶及胃肠道功能情况采取常规处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胃肠功能评分均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好转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适量给予谷氨酰胺治疗效果显著,可在短期内改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韩富芸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探析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将患者均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联合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阿司匹林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 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用能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患者颈动脉斑块,可在脑血栓患者中推广运用。

    作者:陈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研究

    目的::研究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治疗的64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刺激性护理干预。护理3个月后,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清醒程度等。结果:对照组平均清醒时间长于观察组,对照组较观察组更容易出现压疮和系统感染,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有显著效果,可使患者及早苏醒,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秀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探究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与康复作用。方法:将精神病患者合理分为应激相关障碍、抑郁症、部分精神分裂症,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心理治疗。结果:经过心理治疗后患者能够发挥出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并能够改善患者与社会和与生存环境间存在的不协调行为,对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障碍起到推动作用。结论:精神疾病治疗中应用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需在临床中加以重视心理治疗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红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舒肝化瘀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自制舒肝化瘀汤用于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自制汤药“舒肝化瘀汤”,对照组应用曲匹布通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肝化瘀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比单纯应用西药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谢迪;刘立群;孟宪冬;张贵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前置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前置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被诊断为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50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前置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效果以及临床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者显效23例(92%),有效1例(4%),无效1例(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患者显效17例(68%),有效1例(4%),无效7例(28%),总有效率为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2d(s=1.9)、手术时间为1.21h(s=0.8)、康复时间为7.21d (s=1.3);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0.7d(s=1.6)、手术时间为2.1h(s=0.5)、康复时间为10.41d(s=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前置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与常规治疗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6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直接修复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取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崔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在食管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化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组患者接受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量、胸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存在符合统计学意义要求的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而且可以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有利于患者远期发展,临床实践普及价值显著。

    作者:丁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胆囊息肉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息肉病变患者1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后病理进行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相关资料,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本组160例患者超声诊断150例,符合率为93.8%,包括:病理诊断单纯腺瘤26例,超声诊断24例;病理诊断胆固醇息肉114例,超声诊断110例;病理诊断炎性息肉13例,超声诊断11例;病理诊断腺癌4例,超声诊断3例;病理诊断腺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3例,超声诊断2例。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较好的符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无痛苦,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特别是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平;韩智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比对照组(70.7%)显著偏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后,护理效果比较理想,也可有效预防感染,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张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美容整形手术疼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美容整形手术患者行激励式、放松式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方式对手术疼痛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美容整形手术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个人意愿,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激励式、放松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持续时间、镇痛药物使用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激励式、放松式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缓患者的手术疼痛感,还能降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敏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血宁片联合缬沙坦分散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过程中,应用心血宁片联合缬沙坦分散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接收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缬沙坦分散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行心血宁片,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均优于参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CHOL、甘油三酯显著降低,HDL有所上升。结论:将心血宁片联合缬沙坦分散片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对患者的血压血脂进行控制调节,且减轻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功亮;颜艳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研究对象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心源性栓塞,患者会出现诸多症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结论:在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尤其是急性期患者在治疗时需要缓解其症状,以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将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敏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0月,24例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24例患者病灶穿刺成功率为100%,确定病理学诊断24例(鳞癌11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3例,1例诊断为恶性,找到异性细胞,4例活检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发现炎性细胞)。术后并发症:气胸5例(20.8%),均为少量气胸,咯血2例(8.3%)。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可广泛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医生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帆;雷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