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杨雪

关键词:氨溴索,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摘要:目的::观察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天抽取两组患儿动脉血和静脉血,测量动脉氧分压( PaO2)、氧合指数( 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PA-aDO2) ,并记录每个患儿的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第5天,两组患儿PaO2、PaO2/FiO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A-aDO2显著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患儿PaO2、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aDO2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状况,缩短住院时间。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80例,按照所实行的不同术法来分组:研究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4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颅压降低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结果、颅压降低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率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 P<0.05)。结论:标准开颅手术可以更好地降低颅压,对术后并发症有预防作用,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作者:秦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研究

    目的::研究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治疗的64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刺激性护理干预。护理3个月后,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清醒程度等。结果:对照组平均清醒时间长于观察组,对照组较观察组更容易出现压疮和系统感染,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有显著效果,可使患者及早苏醒,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秀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舒肝化瘀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自制舒肝化瘀汤用于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自制汤药“舒肝化瘀汤”,对照组应用曲匹布通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肝化瘀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比单纯应用西药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谢迪;刘立群;孟宪冬;张贵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X线与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X线与CT检查结果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与CT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分别作为X线组与CT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X 线组检出43例,检出率为81.13%;CT 组检出50例,检出率为94.33%,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通过CT检查的临床检出率更高,对患者的确诊与治疗带来充足的临床依据。

    作者:赵建;夏裕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情志护理在静脉输液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中开展情志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04月至2016年04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静脉输液患者临床接受护理干预的不同进行分组并展开对比研究。观察组(57例)接受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照组(56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终对比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在情绪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展开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率,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汪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前对其实施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然后按照检查结果对其实施封堵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肺动脉内径均取得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封堵成功。结论:对需实施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床旁心脏超声检查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9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分成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试验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结果:试验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的效果比较理想,患者术后能快速苏醒,而且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明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50例试验组患者则给予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0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术后半年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寿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80例心绞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应用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在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鸿雁;钟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兰索拉唑预防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黏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注射用兰索拉唑预防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黏膜病变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兰索拉唑(奥维加)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洛赛克)静脉滴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应激性黏膜病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3例应激性黏膜病变,发生率为5.17%;对照组出现10例应激性黏膜病变,发生率为17.2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兰索拉唑预防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黏膜病变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常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久病治络:从络脉入手推拿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

    笔者结合20年临床实践,以拨络、拍络为主要手法,辅以催别络呼吸配合,加以十五络脉、络穴和杂脉十一络刺激[1],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反复发作性颈椎病、腰腿痛、劳损、关节炎)患者412例,取得78%的有效率,疗效满意。本文对其进行了系列病例报道。

    作者:韩凌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普通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黄林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应用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且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ICU收治的重症但未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身体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ICU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与治疗效率。

    作者:段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就诊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率,并总结操作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明确诊断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明确诊断率3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可以显示栓塞的部位和血栓的具体状态,并且成像技术良好,对临床诊治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和对照组(口服胆康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显著的疗效,与口服药物治疗相比,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更加安全、便捷、有效,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董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胸腔镜在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性气胸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性气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气胸治疗情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胸腔镜手术后复发性气胸组(n=14),对照组为首次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的气胸组(n=16)。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性气胸是一种技术可行、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琳;宋言峥;吴勇;陈辉;李洪伟;朱益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就诊我院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平均血小板数目和平均凝血酶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凝血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是安全、有效、快捷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玉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试验组除了与对照组一样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外,还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于3个月试验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都有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糖下降更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良好的临床作用,能够较大程度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糖分摄入量,还能够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江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紫杉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紫杉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取氟尿嘧啶+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紫杉醇,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癌细胞凋亡率、增殖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晚期胃癌患者采取紫杉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陈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