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秦洪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常规骨瓣开颅手术,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
摘要: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80例,按照所实行的不同术法来分组:研究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4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颅压降低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结果、颅压降低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率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 P<0.05)。结论:标准开颅手术可以更好地降低颅压,对术后并发症有预防作用,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中采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6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试验组采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室体积指数( LVMI)、左前降支( 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射血分数(LVEF)明显较优,各项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中采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崔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PBC教学法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 PBC)教学法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章节选取班级,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另一组采用PBC教学模式,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结果:采用PBC教学法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远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在康复护理教学中,PBC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综合能力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作者:李桂玲;郭丽梅;唐美玲;杨立群;吴润滨;代丽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谷氨酰胺治疗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药理剂量谷氨酰胺治疗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9例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29例,仅单纯性针对原发病灶及胃肠道功能情况采取常规处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胃肠功能评分均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好转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适量给予谷氨酰胺治疗效果显著,可在短期内改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韩富芸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麻醉的镇静效果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在臂丛麻醉镇静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选取100例来我院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提供对照组患者2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以及0.05mg/kg咪达唑仑,提供观察组患者2ml生理盐水以及10μg舒芬太尼联合0.05mg/kg咪达唑仑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注射5min以后麻醉效果、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后在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0.05)。在给药后的不同时间段中,观察组患者的麻醉镇静效果比对照组更好( 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麻醉情况的满意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在臂丛麻醉中取得良好的镇静效果,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陈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人脐血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分析人脐血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3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人脐血干细胞进行治疗,对所有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23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人脐血干细胞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可对患儿的各项指标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夏木西努尔·提衣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以便为髌骨骨折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并研究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5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髌骨骨折患者28例。对照组给予物理疗法,观察组在物理疗法的基础上联合运用运动康复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关节活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质量,提高关节活动的各项评分,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龚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雌雄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

    目的::探究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雌雄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采用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的对照组(60例)和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雌雄激素治疗的观察组(60例),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观察组的盆底综合肌力正常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51.67%,P均<0.05)。结论: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雌雄激素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周末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视光门诊单眼高度近视的临床分析

    目的::关于视光门诊84例单眼高度近视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眼高度患者84例,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病因所在,主要内容包括近视屈光度、眼底病变与矫正视力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之后,对患者的各个方面的指标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结果: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单眼高度近视的病因主要是眼底的畸形有关,除此之外还与晶状体的浑浊程度有关,其次就是眼角薄翳等,经过统计在这84例的患者中,其中跟家族史有关的占到了23.7%,不同的屈光度患者矫正视力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单眼高度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屈光度、眼底病变等,医护的人员只有在分析清楚了病因之后才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李婷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率分别为93.33%、66.66%,观察组掌握率较高( 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66%、66.66%,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作者:赵跃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产后恶露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伴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产妇数量明显上升,高龄、高危产妇增多,产科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产褥期的生理病理变化更值得关注。本文对有关产后恶露影响因素的文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望能够对产褥期健康进行正确指导及建议。

    作者:徐晓艳;张延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尿酸在多发性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尿酸( UA)在多发性硬化( MS)中的作用。方法:研究UA在MS发生、发展及复发缓解中的变化,并探讨UA对治疗的影响。结果:UA在MS的发生、复发与缓解中有一定的变化,在治疗MS上也起一定的作用。结论:尿酸在M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血UA水平的变化,能一定程度上反应MS疾病的活动情况,并能为MS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向亚运;秦新月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自杀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自杀危险因素,探讨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80例精神病患者设为对照组,住院期间共10例自杀(3例死亡),调查自杀原因。2014年6月我院开始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设为观察组,住院期间1例自杀(未死亡)。比较两组的自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分布为家属因素1例,设施和设备因素2例,管理因素1例,护士因素1例,疾病因素5例;观察组自杀因素为疾病因素。观察组自杀发生率为0.5%,低于对照组(5.6%),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疾病本身是导致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要评估自杀风险,加强监管,从多个方面实施预见性护理,避免发生自杀事件。

    作者:张欣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甲硝唑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例

    在临床中,甲硝唑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药物,可应用于腹腔、盆腔及口腔等位置的感染,其不良反应通常比较轻微,但仍应进行研究,以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1例服用甲硝唑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及时确诊,并予以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颖华;闫再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应用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实施基础护理加针对糖尿病足预防进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血糖控制率(92.5%)高于对照组(80%);试验组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87.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工作,可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蔡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阿立哌唑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用文拉法辛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阿立哌唑合并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阿立哌唑治疗,共治疗8周。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RC)、韦氏记忆量表( 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进行疗效评定,应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联用文拉法辛或单独应用阿立哌唑均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治疗第8周末两组与基线时比较,除即刻记忆评分外,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文拉法辛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有增效作用。

    作者:陈黎升;李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给予缩宫素宫体注射治疗,针对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的患者予以含服或肛塞卡孕(卡前列甲酯),如果治疗效果还不理想,则采用欣母沛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精心、细致的临床护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经过针对性治疗和科学护理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高达96.7%,其中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同时辅助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

    作者:陈海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CT在腹部创伤患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CT在腹部创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分别行CT检查和B超检查,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5.0%,显著高于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的75.0%(P<0.05)。在腹部损伤的诊断上,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B超检查,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CT检查在腹部创伤诊断中优势明显,诊断正确率高,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莫林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炎的疗效。方法:选取47例跟腱止点炎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1月对患者分别进行视觉模拟( VAS)评分及Maryland足功能评分。所选病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治愈20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4%。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能显著降低跟腱止点炎患者视觉模拟( VAS)评分,提高其Maryland足功能评分。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炎安全有效。

    作者:介思;徐和伟;汪溪;冯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单味柴胡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单味柴胡对高脂饲料饲养大鼠降脂作用。方法:6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脂血症组)、阳性对照组[非诺贝特0.05g/(kg·d)]、柴胡高剂量组[5.4g/(kg·d)]、中剂量组[2.7g/(kg·d)]、低剂量组[1.35g/(kg·d)],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模,并给药30d后,观察对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含量,肝脏中血清TC、TG含量的影响。结果:柴胡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高脂饲料饲养大鼠的全血第1秒、第5秒切变率和血浆黏度,降低血液中TC、TG、LDL的含量,显著升高HDL的含量,降低肝脏中TC、TG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味柴胡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作者:俞云;卞勇;许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早期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效果

    目的::探究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4例呼吸困难新生儿进行研究,比较使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疗法前和使用后24h内新生儿的症状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等指标。结果:治疗24h后,呼吸困难的34例新生儿的PaO2、PaCO2与pH值都比治疗前有了较大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困难的新生儿治疗中采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法,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大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