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怡
目的::对应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抽选我院于2015年内接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的108例患者,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成像检查,对照组则给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结果:①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的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微小斑块的显像更清晰,但检测部位及检查层面不够全面;③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影像显示,两组患者出现斑块的部位及斑块的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能早期发现微小斑块,有助于患者进行及早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姜云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鼻息肉内镜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围术期护理,对比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5.0%,护理满意度为8.9(s=1.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5.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护理满意度为7.2(s=1.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息肉内镜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以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巩甜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两组患儿皆进行常规动脉采血,采血后立即送检。观察组则在常规采血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出现血气分析误差比例为5%,静脉血零误差,而对照组出现血气分析误差比例为20%,静脉血1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患儿血气分析采血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减少误差。
作者:李玲;夏小荣;孙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精神活动密切相关,而双相情感障碍( BD)患者往往会伴有内分泌功能的改变,本文探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BD的作用及影响。方法:简述并归纳了相关文献对内分泌系统中的3大分支系统在BD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神经内分泌在BD发病过程中有明显变化,与BD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其动态变化可能能够提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与缓解。
作者:杨千叶;况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以便为髌骨骨折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并研究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5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髌骨骨折患者28例。对照组给予物理疗法,观察组在物理疗法的基础上联合运用运动康复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关节活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质量,提高关节活动的各项评分,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龚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实验课是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主义理论对解剖学的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本研究借鉴五年制医学本科班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用于专科实验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该理论对解剖教学模式的探讨应用,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解剖学的兴趣。
作者:易志勇;黄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研究对象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心源性栓塞,患者会出现诸多症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结论:在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尤其是急性期患者在治疗时需要缓解其症状,以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中医情志护理法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102例肛肠手术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51例患者。常规组均给予一般护理,试验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体验、焦虑、抑郁、消极等负面情绪显著少于常规组,配合人数多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及时给予科学的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配合度,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建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非内分泌科室的应用及管理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非内分泌科高血糖者共200例。按照胰岛素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用胰岛素泵,对照组经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血糖变化,比较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低血糖发生率,试验组为3.0%,对照组为14.0%,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优化了患者的血糖管理,规范化的培训和管理是胰岛素泵在非糖尿病病区良好应用的保障。
作者:刘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有效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8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结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儿治疗依从性,增加临床有效率,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夏小嵘;李玲;孙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0例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7%。结论:对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给予缩宫素宫体注射治疗,针对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的患者予以含服或肛塞卡孕(卡前列甲酯),如果治疗效果还不理想,则采用欣母沛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精心、细致的临床护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经过针对性治疗和科学护理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高达96.7%,其中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同时辅助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
作者:陈海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糖尿病性肾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98例糖尿病患者同一天的HbA1c及eGFR检测结果,根据年龄随机分为4组(30~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70岁组),比较各组间的eGFR差异;同时根据HbA1c值随机分为5组(<5.7组,5.8~7.0组,7.1~9.0组,9.1~11.0组,>11.0组),比较各组间的eGFR差异,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间的HbA1c无明显差异(P>0.05), eGFR值差异显著(P<0.05);HbA1c不同区间的 eGFR值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越大, eGFR越小;HbA1c越大,eGFR越小。因此,定期进行HbA1c检测对糖尿病性肾病的预防和良好的预后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尤其对老年人更应加强此类监测。
作者:杨阳;崔智威;黄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大咯血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58%,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7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游国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与康复作用。方法:将精神病患者合理分为应激相关障碍、抑郁症、部分精神分裂症,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心理治疗。结果:经过心理治疗后患者能够发挥出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并能够改善患者与社会和与生存环境间存在的不协调行为,对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障碍起到推动作用。结论:精神疾病治疗中应用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需在临床中加以重视心理治疗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红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和心血管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8例符合标准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Ⅰ组38例接受常规PCI治疗,Ⅱ组40例在上述治疗下同时接受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评估该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情况。结果:①经过治疗,Ⅱ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3级的患者共37例(92.5%),显著比Ⅰ组的28例(73.7%)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期间,两组均有产生血运重建、难治性心肌缺血等不良事件,Ⅱ组的总发生率占5.0%,显著比Ⅰ组的26.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Ⅰ、Ⅱ组的副反应发生率(10.5% vs 12.5%)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和PCI术,对促进冠状动脉再通、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均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立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多潘立酮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何远方;田坤;郑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34名临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手卫生依从性优良率为89.16%,医院感染率为4.93%;对照组手卫生依从性优良率为72.29%,医院感染率为7.72%,观察组医护人员医院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科室临床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顾绍霞;吴叶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密切观察患儿的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更确保患儿的安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巴哈古丽·麦麦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前牙外伤固定中运用固定矫正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治疗的80例牙外伤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正器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金属丝联合牙弓夹板做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固定治疗结束后1周与半年后的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分别为95%与92.5%,对照组分别为72.5%与67.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牙外伤固定中采用固定矫正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直丝弓固定矫正器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费佩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