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欣
本研究采用羊肠线穴位埋植治疗124例长期便秘患者疗效较好,患者近期疗效(30d内)和远期疗效(>30d)均比较理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弱刺激作用,可增强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及兴奋性,促进肠蠕动,进而改善患者的便秘。
作者:陈宏平;马华朝;张志军;花学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C)、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于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比较2组治疗前后CysC、MPO等水平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CysC、MPO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CysC、MPO水平,进而达到抑制血管炎性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
作者:徐桂安;郝冬琴;赵友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析他克莫司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他克莫司进行治疗,待其血药浓度稳定后,应用酶增强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分析治疗效果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完全缓解( CR)患者22例,其血药浓度为8.1ng/ml (s=3.2),部分缓解(PR)患者20例,其血药浓度为6.1ng/ml(s=1.2),无效(NR)8例,其血药浓度为3.3ng/ml (s=0.9);经统计学分析知疗效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呈正相关。结论: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与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具有确切相关性,待血药浓度在4.8~11.3ng/ml,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胡维;崔玲;马晓露;唐丽萍;龙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作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进行医治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1︰1的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施以单纯西药医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中药进行医治,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32,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作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王海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精神活动密切相关,而双相情感障碍( BD)患者往往会伴有内分泌功能的改变,本文探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BD的作用及影响。方法:简述并归纳了相关文献对内分泌系统中的3大分支系统在BD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神经内分泌在BD发病过程中有明显变化,与BD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其动态变化可能能够提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与缓解。
作者:杨千叶;况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测定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Child-Pugh分级及肝脏生化指标及血脂间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测定了47例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 A级16例、B级18例、C级13例)和20例健康对照患者的血清网膜素及相关临床参数。结果: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内A、B、C三级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网膜素水平与HOMA-IR、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升高,但不能作为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魏新亮;史晓盟;郭瑞雪;苏振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在我院出生的ABO新生儿溶血患儿60例,采集60份患儿的血样与随机抽取的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血样进行主侧交叉配血300次,选用的方法为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比较两种方法配血结果的差异和配血与直抗试验的关系。结果:微柱凝胶技术法中血清和放散液表现不合分别为222次和186次,凝聚胺法中血清和放散液表现不合分别为9次和15次,除采用凝聚胺法对患儿进行血清交叉配血之外,直抗呈阳性的患儿血清和放散液中交叉配血的不合率明显高于直抗阴性患儿,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为临床输血提供准确信息,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兰霞;郭改玲;马涛;贾新勇;张月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赛燕菲;刘淑芹;隋红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2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进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76.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肖渝;陶蕾;廖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应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抽选我院于2015年内接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的108例患者,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成像检查,对照组则给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结果:①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的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微小斑块的显像更清晰,但检测部位及检查层面不够全面;③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影像显示,两组患者出现斑块的部位及斑块的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能早期发现微小斑块,有助于患者进行及早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姜云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42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换药,观察组应用中药大黄、芒硝外敷。观察两组产妇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及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者应用中药大黄、芒硝外敷,能显著提高切口愈合率,促进产妇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大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用于浅表性膀胱癌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44例患者行经尿道气化电切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与首次复发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气化电切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长海;董礼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将患者均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联合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阿司匹林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 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用能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患者颈动脉斑块,可在脑血栓患者中推广运用。
作者:陈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痛、镇静护理。方法:通过对重症先心患儿术后疼痛干预,减少因术后疼痛引起的并发症。结果:对16例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入监护室给予镇痛、镇静治疗,观察镇痛期间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患儿躁动变化,并行呼吸道管理,评估疼痛控制效果等护理措施。结论:对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入ICU实施有效镇痛、镇静期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作者:马清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发放自我管理能力问卷,比较护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护理干预3个月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心理健康指数、生活质量指数和躯体健康指数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倩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后60min与180min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术后认知功能好于吸入麻醉,且全凭静脉麻醉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爱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单味柴胡对高脂饲料饲养大鼠降脂作用。方法:6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脂血症组)、阳性对照组[非诺贝特0.05g/(kg·d)]、柴胡高剂量组[5.4g/(kg·d)]、中剂量组[2.7g/(kg·d)]、低剂量组[1.35g/(kg·d)],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模,并给药30d后,观察对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含量,肝脏中血清TC、TG含量的影响。结果:柴胡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高脂饲料饲养大鼠的全血第1秒、第5秒切变率和血浆黏度,降低血液中TC、TG、LDL的含量,显著升高HDL的含量,降低肝脏中TC、TG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味柴胡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作者:俞云;卞勇;许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前对其实施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然后按照检查结果对其实施封堵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肺动脉内径均取得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封堵成功。结论:对需实施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床旁心脏超声检查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 GCA)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84例GC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而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相应住院天数状况。结果:试验组经过良好优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7.6%(41/42),住院平均实际天数6.2d;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80.9%(34/42),住院平均实际天数9.7d,两组护理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A患者予以围术期护理能够起到较好护理效果。
作者:黄宜珍;李小易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 IV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进行头颅超声检查的317例新生儿超声声像图,评价超声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317例经头颅超声检查的新生儿中,186例正常,13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IVH,I~Ⅱ级轻度出血共94例(72%),Ⅲ级及以上重度出血共37例(28%);胎龄<30周IVH的发生率为54.5%(54/99),30~33周IVH的发生率为38.5%(45/117),34~36周IVH的发生率为37.1%(26/70),≥37周IVH的发生率为19.3%(6/31);出生体重≤1500g IVH的发生率为76%(49/64),1501~2000g IVH的发生率为48%(43/91),2001~2500g IVH的发生率为32%(32/100),>2500g IVH的发生率为11.3%(7/62)。结论:早产儿及出生体重低的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超声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徐蕾;于岚;张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