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戴明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

颜明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戴明( 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对照组组患者则应用一般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慢性肝病问卷( CLDQ)评分、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及CLDQ评分对比,观察组显著优越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及治疗依从性方面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χ2=10.0048,P=0.0015),差异显著。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中采取PDCA循环护理不仅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且能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6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直接修复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取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崔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索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时间、二次手术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存在差异( 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石长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对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美沙拉嗪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腹泻、腹痛、脓血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颗粒状改变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 CRP、TNF-α、I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年复发率为14.58%,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UC临床疗效确切,可协同增强抗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红;徐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率分别为93.33%、66.66%,观察组掌握率较高( 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66%、66.66%,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作者:赵跃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产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分娩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体重、黄疸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值,减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家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采用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直肠黏膜下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治愈率、治愈时间、复发率及成瘘率、术后换药VAS疼痛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治愈时间、复发率、成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换药时局部疼痛评分治疗组术后2d、7d均低于对照组(P<0.01),14d疼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肠黏膜下脓肿的治疗,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在治愈时间、治愈率上优于传统切开引流术,并有术后换药疼痛轻、复发率、成瘘率低等优点。

    作者:高晶;张少军;应光耀;熊国华;高红娣;沙喜;闵丽;陈波;石丽;张辉;张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的ICU监测与护理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的ICU监测与护理。方法:41例二尖瓣置换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进行,术毕入ICU监护。结果:41例患者中1例自动出院,余40例在ICU经过2~5d监护后均平稳转入心胸外科病房。结论:术后严密监测和护理,能够降低术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ICU留治天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陈伟;姜爱丽;陈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乳腺癌X线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X线征象特点,以提高对乳腺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结果:29例乳腺癌的X线征象表现为,肿块20例,占69%;不对称性致密及结构不良12例,占40%;毛刺16例,占55%;钙化17例,占58%;血液供应较对侧丰富2例,占6%;腋下淋巴结肿大3例,占10%。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炳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认知干预对围术期结肠直肠癌患者心理痛苦程度效果的研究

    目的::调查了解围术期结肠直肠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短期的心理认知干预,通过心理痛苦筛查工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化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结肠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均需填写心理痛苦温度计( DT )和问题列表( PL)、焦虑量表( SAS)、抑郁量表( SDS)。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从入院至出院给予4个阶段的心理认知干预,从而得出两组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焦虑及抑郁心理状况;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得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理痛苦得分、焦虑及抑郁的得分与出院时比较均下降,干预组出院时的心理痛苦得分、焦虑及抑郁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结肠直肠癌围术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痛苦发生率高,认知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理痛苦,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作者:林剑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儿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与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患儿100例,按照标本采集方法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各50例,并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采集结果。结果:桡动脉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明显高于股动脉组的84%,桡动脉组采血所需平均时间为4.1min(s=0.8),明显低于股动脉组的平均时间6.3min(s=0.8),此外局部出血方面,股动脉组(6%)明显少于桡动脉组(18%),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采血法采血所需时间明显较短,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经股动脉采血,但在局部出血方面,股动脉采血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胡娟萍;谢立娟;孙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后护理对策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的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疗,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认真监护,将护理力度有效提高,终获得显著的手术效果,患者及家属均体现出较高的满意度。结论:对于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评估,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采用有效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患者展开细致护理干预,实施密切监护,为患者成功度过围术期做出充分保证。

    作者:钟文心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研究对象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心源性栓塞,患者会出现诸多症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结论:在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尤其是急性期患者在治疗时需要缓解其症状,以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唐氏综合征的遗传因素及优生措施研究

    目的::分析唐氏综合征的遗传因素及优生措施。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唐氏综合征患者103例,均采取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分析,并对患者母体孕期症状及用药情况、母亲年龄、周围环境等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高危因素探讨总结优生防御措施。结果:103例唐氏综合征患者中,95例染色体核型47,+21;5例嵌合型46/47,+21;3例易位型46,-21,+ t(21q;21q);通过对患者父母人口学统计学资料,母体孕期症状及用药情况,是否接触有毒物质等分析统计,20例(19.42%)因母体妊娠早期用药治疗牙疼、感冒、呕吐等;37例(35.92%)患者因父母服药(抗生素,保胎药,安眠药,感冒药、中药等)或伴有长期吸烟饮酒史;10例(9.71%)患者因孕期内装修房屋或购置新家具;22例(22.33%)患者父母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结论:结合唐氏综合征发病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大力推广宣教优生知识,增强备孕前及妊娠期间良好的保健处理意识,适当对唐氏综合征高危家庭展开追踪监护保障,做好优生指导,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降低人口出生缺陷率。

    作者:孟晓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羊肠线穴位埋植治疗便秘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羊肠线穴位埋植治疗124例长期便秘患者疗效较好,患者近期疗效(30d内)和远期疗效(>30d)均比较理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弱刺激作用,可增强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及兴奋性,促进肠蠕动,进而改善患者的便秘。

    作者:陈宏平;马华朝;张志军;花学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方式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用于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用于浅表性膀胱癌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44例患者行经尿道气化电切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与首次复发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气化电切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长海;董礼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利多卡因混合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对全身麻醉下鼻内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对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90例,将患者分为A、B、C 3组。 A组以含有1∶2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m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B组以含有1∶1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m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C组患者以不含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m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基础值比较,A、B两组患者在浸润麻醉开始后2min时平均动脉压( MAP)下降,心率( HR)增快,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下降,心脏指数(CI),加速度指数(ACI)上升,至6min后未恢复。与B组相比,A组患者在浸润麻醉开始后的3min时MAP下降,至2.5min时CI下降。与C组对比,A、B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发生率较低。结论:含有较低浓度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即可对血流动力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可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情况。

    作者:王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0月,24例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24例患者病灶穿刺成功率为100%,确定病理学诊断24例(鳞癌11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3例,1例诊断为恶性,找到异性细胞,4例活检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发现炎性细胞)。术后并发症:气胸5例(20.8%),均为少量气胸,咯血2例(8.3%)。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可广泛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医生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帆;雷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多模式镇痛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 MMA)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5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与MMA组。记录术前、术后24h、48h 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浓度。结果:MMA组术后24h、48h的 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MMA可有效减轻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后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来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试验组给予微创小切口全髓关节置换术,术后2个月随访,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等[1]。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微创小切口全髓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常规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备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祥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