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能能;李毓吉
目的::观察探讨碘海醇做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接诊的313例不孕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碘海醇子宫输卵管造影,就造影效果进行观察研究,以评价碘海醇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组313例患者造影时间均未超过半小时,仅8例患者出现轻微咳嗽及头晕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未经处理,在患者自行平卧休息后缓解。在造影结果方面,本组88例显示子宫、输卵管功能正常,131例显示一侧不通,67例显示两侧闭锁。结论:应用碘海醇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其影像质量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正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采用0.7mm×19mm型号的静脉留置针,同时深入探讨静脉留置针具体操作及应用效果。结果:实行静脉留置针后,保留周期为4~8d,平均4.5d(s=0.7)。39例保留周期为2~4d;28例保留周期为4~6d;而余下23例保留周期均>6d。在留置针保留过程中,61例均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无全身感染。因患儿年龄较小,大部分出现敷贴脱落现象,从而直接影响留置针保留周期。结论:小儿护理中科学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降低患儿痛苦。与此同时,须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进行有效的护理以提升留置针的安全性,并有效降低并发症概率。
作者:热孜玩古丽·麦提赛伊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而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复杂多变,临床实习的效果将影响医学生以后临床工作的诊疗思维。如何将复杂多变、抽象繁多的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受是所有临床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在神经内科实习带教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CBL)被大多数教育者所推崇。两种教学模式均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不同程度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作者:张清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就诊我院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平均血小板数目和平均凝血酶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凝血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是安全、有效、快捷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玉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唐氏综合征的遗传因素及优生措施。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唐氏综合征患者103例,均采取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分析,并对患者母体孕期症状及用药情况、母亲年龄、周围环境等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高危因素探讨总结优生防御措施。结果:103例唐氏综合征患者中,95例染色体核型47,+21;5例嵌合型46/47,+21;3例易位型46,-21,+ t(21q;21q);通过对患者父母人口学统计学资料,母体孕期症状及用药情况,是否接触有毒物质等分析统计,20例(19.42%)因母体妊娠早期用药治疗牙疼、感冒、呕吐等;37例(35.92%)患者因父母服药(抗生素,保胎药,安眠药,感冒药、中药等)或伴有长期吸烟饮酒史;10例(9.71%)患者因孕期内装修房屋或购置新家具;22例(22.33%)患者父母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结论:结合唐氏综合征发病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大力推广宣教优生知识,增强备孕前及妊娠期间良好的保健处理意识,适当对唐氏综合征高危家庭展开追踪监护保障,做好优生指导,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降低人口出生缺陷率。
作者:孟晓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ICU病房中谵妄现象严重且普遍存在。根据发生原因及患者病情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密切观察病情、控制诱发因素、预防并发症、提供舒适环境及心理支持等。及早发现谵妄患者,并使其得到充分的治疗和护理,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CVT)是脑血管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多种原因使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方法:现将本院2000年以来收治诊断明确的21例CVT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CVT的临床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结果:在本研究中4例有感染病史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3例癫痫发作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17例痊愈出院,3例好转,1例有明显视力下降。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对不明原因的头痛、颅内压升高,应考虑CVST的可能。加强对CVST临床、影像特点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李文忠;贾尚英;任永刚;张建国;王菊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精神活动密切相关,而双相情感障碍( BD)患者往往会伴有内分泌功能的改变,本文探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BD的作用及影响。方法:简述并归纳了相关文献对内分泌系统中的3大分支系统在BD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神经内分泌在BD发病过程中有明显变化,与BD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其动态变化可能能够提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与缓解。
作者:杨千叶;况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对皮肤软组织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部队收治的36例皮肤擦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湿润烧伤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止痛时间为15.2min(s=4.7),平均治愈时间为7.5d(s=2.3),创面感染率为5.6%,色素沉着率为2.8%,愈合瘢痕形成率为0。结论:湿润烧伤膏对皮肤软组织擦伤疗效显著,不仅能明显减轻疼痛,降低感染发生率,还能促进组织再生,值得在基层卫生机构推广应用。
作者:马在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电针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阑尾切除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和电针复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均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用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内关、合谷、阑尾穴。观察并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观察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和麻醉与手术并发症等。结果:电针复合硬膜外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患者麻醉用药量少(P<0.05),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小(P<0.05),临床麻醉效果好,术后排气时间短(P<0.05),并发症少。结论:电针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阑尾切除术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桂新;韩雪松;李艳丽;裴洪友;安立乡;刘丽侠;杨建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笔者结合20年临床实践,以拨络、拍络为主要手法,辅以催别络呼吸配合,加以十五络脉、络穴和杂脉十一络刺激[1],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反复发作性颈椎病、腰腿痛、劳损、关节炎)患者412例,取得78%的有效率,疗效满意。本文对其进行了系列病例报道。
作者:韩凌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就诊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率,并总结操作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明确诊断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明确诊断率3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可以显示栓塞的部位和血栓的具体状态,并且成像技术良好,对临床诊治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0月,24例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24例患者病灶穿刺成功率为100%,确定病理学诊断24例(鳞癌11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3例,1例诊断为恶性,找到异性细胞,4例活检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发现炎性细胞)。术后并发症:气胸5例(20.8%),均为少量气胸,咯血2例(8.3%)。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可广泛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医生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帆;雷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57例行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0.2h(s=7.5),术后肾周引流管拔除平均时间2.4d(s=0.2);术后24h均能下床进行活动;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0%(8/57):2例发热,3例腹胀,3例肺不张;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干预前,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行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艺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人全髋置换术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于我院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22.73%)高于观察组(4.55%);对照组患者的呼吸、睁眼、拔管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照组的T2、T3的平均血压、心率均高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低于观察组,以上几组数据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全髋置换术术后麻醉恢复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周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测定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Child-Pugh分级及肝脏生化指标及血脂间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测定了47例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 A级16例、B级18例、C级13例)和20例健康对照患者的血清网膜素及相关临床参数。结果: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内A、B、C三级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网膜素水平与HOMA-IR、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升高,但不能作为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魏新亮;史晓盟;郭瑞雪;苏振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率( baPWV)的影响。方法: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包括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 在内的降压治疗6个月(降压达标定义为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和正常对照组79例。应用欧姆龙-VPl000自动测量 baPWV。结果:治疗前老年高血压组 baPWV 为1906.8cm/s(s=323.4),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81.6cm/s(s=157.3)(P<0.001)。老年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动脉硬化的检出率分别为81.2%和23.4%;治疗后老年高血压组的baPWV由1906.8cm/s(s=323.4)降至1698.2cm/s(s=325.4)(P<0.05)。降压达标组的baPWV[1601.8cm/s(s=281.6)明显低于未达标组[1868.6cm/s(s=332.6)(P<0.001)]。结论:降压达标可以改善baPWV减轻动脉僵硬度。
作者:韩英;黄朴忠;栾澜;靖涛;向东贤;芦珊;裴立峰;丁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 MRS)在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进行两种检查方式,按照检查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采用MRS诊断技术)与对照组(采用CT诊断技术),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脑胶质瘤患者的检出率90.47%(19/21 ),良性肿瘤患者检出率为83.33%(5/6 ),感染性患者检出率为89.47%(17/19),检出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波谱在肿瘤的诊疗中准确性高,诊疗效果明显优于CT,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付滢铄;余红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性气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气胸治疗情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胸腔镜手术后复发性气胸组(n=14),对照组为首次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的气胸组(n=16)。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性气胸是一种技术可行、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琳;宋言峥;吴勇;陈辉;李洪伟;朱益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赛燕菲;刘淑芹;隋红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