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与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张清秀

关键词:CBL模式, PBL模式, 临床带教, 神经内科
摘要: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而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复杂多变,临床实习的效果将影响医学生以后临床工作的诊疗思维。如何将复杂多变、抽象繁多的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受是所有临床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在神经内科实习带教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CBL)被大多数教育者所推崇。两种教学模式均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不同程度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痛电子气管镜引导下行支气管球囊扩张的医护配合及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在无痛电子气管镜引导下运用支气管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采用无痛电子气管镜引导下行支气管球囊扩张治疗的支气管狭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排除存在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及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患者[1]。探讨无痛电子气管镜引导下运用支气管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狭窄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前、术中及术后医务人员与患者间的配合与护理对临床效果的影响。结果:患者在无痛状态下进行支气管扩张手术即刻显效84例(100%),远期显效69例(82.14%),治疗效果理想。结论:在无痛电子气管镜引导下治疗支气管狭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临床效果理想。同时,良好的医护配合为疾病的治疗与恢复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

    作者:赵红;杨娟;董伟琼;周洋;石晓红;沈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恶性脑胶质瘤复发患者应用调强适形放射技术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技术( IMRT)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IMRT治疗的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各功能指标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疲倦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恶心、呕吐得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中IMRT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少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森;董立新;付占昭;张彦秋;蒋韬;李京龙;顾涛;张强;王光霞;张庆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产后恶露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伴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产妇数量明显上升,高龄、高危产妇增多,产科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产褥期的生理病理变化更值得关注。本文对有关产后恶露影响因素的文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望能够对产褥期健康进行正确指导及建议。

    作者:徐晓艳;张延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贵阳地区孕期妇女TORCH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贵阳地区孕期妇女TORCH感染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贵阳地区孕期妇女TORCH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对贵阳地区2014年4月13日至2016年3月11日648例孕妇采集血清,对弓形虫( TOX)、风疹病毒( RV)、巨细胞( CMV)、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 HSV-Ⅰ和HSV-Ⅱ) I gG抗体和IgM 抗体以及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IgG抗体亲和力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阳地区CMV、RV 、TOX特异性抗体IgM在妊娠状态下的阳性率分别为:1.7%、1.4%、1.17%,CMV、RV 、HSV-Ⅰ、HSV-Ⅱ和TOX的IgG阳性率分别为96.26%、87.17%、88.64%、13.21%、15.78,CMV IgG抗体高亲和力占CMV IgG阳性的95%左右,TOX 高亲和力仅占TOX IgG阳性的15%。结论:贵阳地区孕妇TORCH感染总体阳性率较高,CMV IgG阳性孕妇主要为远期感染,TOX IgG阳性孕妇3个月内感染占有较高比例,必须引起重视。加强孕前及孕期TORCH检查工作,做好育龄期妇女优生优育保健指导,减少出生缺陷。

    作者:李伟;张景;任凌雁;骆姝琳;陈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地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地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36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黄体酮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地屈黄体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先兆流产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5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4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5.69d(s=1.28),对照患者症状消失时间8.97d(s=1.56),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地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显著,能有效加快患者症状消失速度,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杨忠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并讨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老年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使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麝香保心丸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常规行头颅MRI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前常规行头颅MRI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5例术前无脑梗死症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皆进行术前头颅MRI检查,总结分析临床检查结果,对MRI检查未见梗死灶和发现有陈旧性梗死灶的患者在伤后1周内进行手术;对有新鲜梗死病灶的患者均在发现病灶起治疗2周后进行骨折手术。结果:185例患者颅脑MRI检查未见明显脑梗死病灶47例,发现陈旧性脑梗死病灶81例,发现新鲜脑梗死病灶57例;术后2例出现明显症状脑梗死,术后MRI检查均见明显新鲜脑梗死病灶,其中术前发现陈旧性脑梗死灶1例,术前新鲜腔隙性脑梗死病灶1例,其余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未发现新的脑梗死病灶及症状。结论:对无脑梗死症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常规头颅MRI检查,可及时发现病情,对评估手术风险、预防并发症及选择手术时机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重视。

    作者:杨小龙;许峰;张中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川崎病患儿血中蛋白C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蛋白C( PC)在川崎病( KD)患儿体内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KD的患儿46例,另以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P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组PC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 KD急性期的PC水平低于恢复期及对照组,两组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恢复期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血浆PC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包春玲;卞相丽;汪菲;李夏茹;王超;朱长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压氧联合西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析突发性耳聋应用西药与高压氧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西药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西药联合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曾胜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子宫脱垂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子宫脱垂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68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围术期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是97.1%,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是76.5%,研究组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子宫脱垂患者围术期的常规护理中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认知,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肝脾损伤的超声诊断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肝脾损伤的超声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外伤性肝脾损伤患者4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低频、高频及高低频联合超声诊断,将各频率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低频超声肝脾损伤检出率是84.1%,高频超声肝脾损伤检出率是84.1%,高低频联合超声肝脾损伤检出率是97.7%,高低频联合超声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低频和高频超声诊断( P<0.05)。结论:临床应用高低频联合超声诊断肝脾损伤具有较高准确诊断率,操作简易,能够准确鉴别诊断肝损伤与脾损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马莉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34名临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手卫生依从性优良率为89.16%,医院感染率为4.93%;对照组手卫生依从性优良率为72.29%,医院感染率为7.72%,观察组医护人员医院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科室临床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顾绍霞;吴叶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病例,对患者的病情、复合损伤进行记录,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急救处理措施。对于患者的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加钢板加压固定法,对于患者的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螺纹内钉加交锁髓钉内固定法。对患者术后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任何严重并发症。12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骨折完全愈合,10例患者在术后7个月内骨折完全愈合,7例患者在术后8个月内骨折完全愈合,2例患者在术后9个月内完全愈合。结论:对于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来说,在术后正确诊断骨折部位并及时手术,确保患者不被漏诊或误诊。在临床上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加钢板加压固定法,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螺纹内钉加交锁髓钉内固定法,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唐能能;李毓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儿童脑瘫康复模式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脑瘫儿康复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常规单项功能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年龄6岁以下的脑瘫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实行综合的儿童脑瘫康复模式,治疗项目包括物理疗法( PT)、作业疗法( OT)、按摩、针灸、理疗、引导式教育、水疗及药物神经节苷脂钠针综合治疗。对照组在迁安市妇幼保健院儿保康复科自费就诊,常规单项功能训练康复治疗项目少,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收集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数据,以0~6岁儿童心理发育诊断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量表作为评估工具。结果:试验组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智能发育进步显著。结论:综合康复模式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佳方法之一,结合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R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来我院就诊,被诊断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先进行体液免疫检测等检查,对照组患者选择进行一系列常规性治疗(包括吸氧、止咳化痰、雾化吸入、抗感染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详细准确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良好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改善或病情好转所用时间明显缩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住院时间得到明显缩短,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玉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和对照组(口服胆康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显著的疗效,与口服药物治疗相比,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更加安全、便捷、有效,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董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 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为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医院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血管心肌灌注分级( TMPG)情况,分析两组血小板活化动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TMPG灌注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动能变化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活化动能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TMPG和血小板活化功能情况,降低了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唐春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认知干预对围术期结肠直肠癌患者心理痛苦程度效果的研究

    目的::调查了解围术期结肠直肠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短期的心理认知干预,通过心理痛苦筛查工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化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结肠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均需填写心理痛苦温度计( DT )和问题列表( PL)、焦虑量表( SAS)、抑郁量表( SDS)。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从入院至出院给予4个阶段的心理认知干预,从而得出两组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焦虑及抑郁心理状况;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得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理痛苦得分、焦虑及抑郁的得分与出院时比较均下降,干预组出院时的心理痛苦得分、焦虑及抑郁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结肠直肠癌围术期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痛苦发生率高,认知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理痛苦,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作者:林剑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53例低风险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A组,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53例高风险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B组,选取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A组、B组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3组血清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B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颈动脉斑块类型以小均质低回声斑块为主,B组颈动脉斑块类型以不均质低回声斑块为主,A组患者斑块表面不规则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B组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自身的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存在密切的联系,由TIMP-1、MMP-9等血清炎性指标参与的炎性反应,是导致斑块向功能性不稳定发展的主要机制。

    作者:陈伟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颅后窝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颅脑外伤致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68例中3例为迟发性血肿,再次行开颅手术,其余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1年,GOS评分55例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80.88%),8例中度残疾(11.76%),4例中度残疾(5.88%),1例死亡(1.47%)。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清除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东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