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玉容

关键词:人血丙种球蛋白,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体液免疫
摘要:目的::研究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R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来我院就诊,被诊断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先进行体液免疫检测等检查,对照组患者选择进行一系列常规性治疗(包括吸氧、止咳化痰、雾化吸入、抗感染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详细准确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良好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改善或病情好转所用时间明显缩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住院时间得到明显缩短,可广泛推广使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应用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且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ICU收治的重症但未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身体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ICU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与治疗效率。

    作者:段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 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为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医院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血管心肌灌注分级( TMPG)情况,分析两组血小板活化动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TMPG灌注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动能变化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活化动能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TMPG和血小板活化功能情况,降低了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唐春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颅内肿瘤术后神经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颅内肿瘤术后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于我院神经内科行颅内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后36h、7d后的CT低密度、脑脊液pH及颅内压力。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CT低密度及颅内压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脑脊液pH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术后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先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就诊我院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平均血小板数目和平均凝血酶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凝血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是安全、有效、快捷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玉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核素及放射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核素及放射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其中89 SrCl2治疗( A组)的患者30例,放射治疗( B组)的患者30例,89 SrCl2联合放射治疗( C组)的患者40例,三组患者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差异。结果:C组患者总体恢复情况优于A、B两组,其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采用89 SrCl2联合放射治疗方式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其临床疗效较单独实施核素或放射治疗的效果更值得肯定,此类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李冬娟;顾凯凯;严春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试验组给予微创小切口全髓关节置换术,术后2个月随访,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等[1]。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微创小切口全髓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患儿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两组患儿皆进行常规动脉采血,采血后立即送检。观察组则在常规采血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出现血气分析误差比例为5%,静脉血零误差,而对照组出现血气分析误差比例为20%,静脉血1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患儿血气分析采血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减少误差。

    作者:李玲;夏小荣;孙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冠心病患者对阳性结果知晓率的效果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提高冠心病患者对重要检查阳性结果知晓率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方法查找并分析冠心病患者重要检查阳性结果知晓率偏低的原因,针对分析结果制订相应护理措施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后,患者对重要检查阳性结果知晓率显著提高( 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重要检查阳性结果知晓率,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

    作者:牛东东;沈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瘢痕妊娠( CSP)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CSP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SP患者接受的护理对策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的46例CSP患者接受的护理对策为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的45例CSP患者接受的护理对策为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CSP患者的护理疗效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71.11%)( P<0.05)。结论:对CSP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护理疗效,提高CSP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顺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胆囊息肉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息肉病变患者1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后病理进行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相关资料,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本组160例患者超声诊断150例,符合率为93.8%,包括:病理诊断单纯腺瘤26例,超声诊断24例;病理诊断胆固醇息肉114例,超声诊断110例;病理诊断炎性息肉13例,超声诊断11例;病理诊断腺癌4例,超声诊断3例;病理诊断腺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3例,超声诊断2例。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较好的符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无痛苦,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特别是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平;韩智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ICU谵妄患者的护理体会

    ICU病房中谵妄现象严重且普遍存在。根据发生原因及患者病情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密切观察病情、控制诱发因素、预防并发症、提供舒适环境及心理支持等。及早发现谵妄患者,并使其得到充分的治疗和护理,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实验课是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主义理论对解剖学的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本研究借鉴五年制医学本科班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用于专科实验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该理论对解剖教学模式的探讨应用,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解剖学的兴趣。

    作者:易志勇;黄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研究

    目的::研究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治疗的64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刺激性护理干预。护理3个月后,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清醒程度等。结果:对照组平均清醒时间长于观察组,对照组较观察组更容易出现压疮和系统感染,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有显著效果,可使患者及早苏醒,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秀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普通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黄林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子宫脱垂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子宫脱垂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68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围术期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是97.1%,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是76.5%,研究组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子宫脱垂患者围术期的常规护理中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认知,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后60min与180min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术后认知功能好于吸入麻醉,且全凭静脉麻醉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爱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R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来我院就诊,被诊断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先进行体液免疫检测等检查,对照组患者选择进行一系列常规性治疗(包括吸氧、止咳化痰、雾化吸入、抗感染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详细准确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良好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改善或病情好转所用时间明显缩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住院时间得到明显缩短,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玉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精密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管理

    目的::探讨手术精密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规范管理流程和制度。方法:通过采用常规化处理方法和特殊处置方法对临床精密医疗器械进行规范化处置。结果:医疗器械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清洗精密医疗器械时要结合其特点,熟悉其使用场景,采用一些特殊处置的方法,同时加强对专业清洗人员的培养,并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才能确保清洗质量。

    作者:樊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前对其实施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然后按照检查结果对其实施封堵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肺动脉内径均取得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封堵成功。结论:对需实施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床旁心脏超声检查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联合使用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董继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