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娟;顾凯凯;严春雷
目的::探究注射用兰索拉唑预防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黏膜病变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兰索拉唑(奥维加)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洛赛克)静脉滴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应激性黏膜病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3例应激性黏膜病变,发生率为5.17%;对照组出现10例应激性黏膜病变,发生率为17.2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兰索拉唑预防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黏膜病变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常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肾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探讨和研究肾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选择2012—2015年间在我院肾科住院治疗的50例慢性肾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以基础疾病的西医中医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基础降低血钾治疗同时加用中药高位灌肠治疗,对比两组血钾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高钾血症患者,在给予常规降低血钾处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小娟;赵国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多潘立酮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何远方;田坤;郑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贵阳地区孕期妇女TORCH感染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贵阳地区孕期妇女TORCH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对贵阳地区2014年4月13日至2016年3月11日648例孕妇采集血清,对弓形虫( TOX)、风疹病毒( RV)、巨细胞( CMV)、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 HSV-Ⅰ和HSV-Ⅱ) I gG抗体和IgM 抗体以及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IgG抗体亲和力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阳地区CMV、RV 、TOX特异性抗体IgM在妊娠状态下的阳性率分别为:1.7%、1.4%、1.17%,CMV、RV 、HSV-Ⅰ、HSV-Ⅱ和TOX的IgG阳性率分别为96.26%、87.17%、88.64%、13.21%、15.78,CMV IgG抗体高亲和力占CMV IgG阳性的95%左右,TOX 高亲和力仅占TOX IgG阳性的15%。结论:贵阳地区孕妇TORCH感染总体阳性率较高,CMV IgG阳性孕妇主要为远期感染,TOX IgG阳性孕妇3个月内感染占有较高比例,必须引起重视。加强孕前及孕期TORCH检查工作,做好育龄期妇女优生优育保健指导,减少出生缺陷。
作者:李伟;张景;任凌雁;骆姝琳;陈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 P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自量评分( IPSS)、生活质量评分( QOL)及大尿流率( Qmax)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实施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手术时间平均47.2min(s=10.3),术中出血量平均56.1ml(s=9.3),术后尿管留置时间72.3h(s=4.8),住院时间3.5d(s=0.6);术后1周,IPSS、QOL及Qmax较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取P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岩;吴春磊;李建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天抽取两组患儿动脉血和静脉血,测量动脉氧分压( PaO2)、氧合指数( 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PA-aDO2) ,并记录每个患儿的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第5天,两组患儿PaO2、PaO2/FiO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A-aDO2显著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患儿PaO2、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aDO2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状况,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杨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不典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72例不典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综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左室舒末内径( LVEDD)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cT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总有效率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在不典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居热提·克热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常规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备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祥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将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敏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在食管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化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组患者接受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量、胸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存在符合统计学意义要求的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而且可以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有利于患者远期发展,临床实践普及价值显著。
作者:丁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析突发性耳聋应用西药与高压氧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西药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西药联合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曾胜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顺行法胃大部分切除术在胃癌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顺行法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8.52分(s=1.4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5.03分(s=1.26)。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际的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顺行法胃大部切除术的方法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更高,在临床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智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前置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被诊断为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50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前置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效果以及临床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者显效23例(92%),有效1例(4%),无效1例(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患者显效17例(68%),有效1例(4%),无效7例(28%),总有效率为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2d(s=1.9)、手术时间为1.21h(s=0.8)、康复时间为7.21d (s=1.3);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0.7d(s=1.6)、手术时间为2.1h(s=0.5)、康复时间为10.41d(s=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前置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与常规治疗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实验课是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主义理论对解剖学的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本研究借鉴五年制医学本科班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用于专科实验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该理论对解剖教学模式的探讨应用,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解剖学的兴趣。
作者:易志勇;黄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急症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6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急症剖宫产、择期剖宫产各80例。比较手术指征,观察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宫内窘迫、头盆不称、宫缩乏力、骨盆狭窄手术指征上差异显著;择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6min(s=5.7)、211.4ml(s=15.0)、7.5%,对照组为62.0min(s=8.9)、286.5ml(s=17.4)、18.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提示医师应严格掌握患者的手术指征。
作者:霍向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研究本院肺不张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纤维支气管镜和肺泡灌洗术的应用效果,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和肺泡灌洗术对肺不张的治疗价值。方法:调查研究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肺不张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在肺不张患者自愿的情况下采取纤维支气管镜观察和肺泡灌洗术综合性治疗。结果:通过本次诊疗过程可以看出,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和肺泡灌洗术治疗对肺不张有很好的疗效。结论:广泛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和肺泡灌洗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肺不张,得到更好的诊治效果。
作者:姚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的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疗,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认真监护,将护理力度有效提高,终获得显著的手术效果,患者及家属均体现出较高的满意度。结论:对于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评估,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采用有效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患者展开细致护理干预,实施密切监护,为患者成功度过围术期做出充分保证。
作者:钟文心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而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复杂多变,临床实习的效果将影响医学生以后临床工作的诊疗思维。如何将复杂多变、抽象繁多的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受是所有临床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在神经内科实习带教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CBL)被大多数教育者所推崇。两种教学模式均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不同程度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作者:张清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在临床中,甲硝唑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药物,可应用于腹腔、盆腔及口腔等位置的感染,其不良反应通常比较轻微,但仍应进行研究,以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1例服用甲硝唑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及时确诊,并予以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颖华;闫再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有效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8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结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儿治疗依从性,增加临床有效率,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夏小嵘;李玲;孙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